書名: 春華秋實:中國人民大學培訓學院國際合作項目開辦十周年暨國際教育學院命名五周年紀念(英文)作者名: 李海彬 陳霓本章字數: 859字更新時間: 2019-11-07 18:11:16
序
不覺滿園盡桃李
2003年7月,我于哲學系博士畢業后留校在教育培訓中心工作。9月25日,在教育培訓中心的基礎上,學校開創性地組建了全國高校第一家培訓學院。成立之初,除了教育培訓中心原有的干部培訓、自學考試和各類短訓外,學院又嘗試性地開展了國際留學項目,并為此增設了一個新的部門:國際合作部。經過5年的快速發展,該項目已經在社會上聲名鵲起。在此背景下,為更好地開展國際合作項目,學校又于2008年2月26日決定:中國人民大學培訓學院同時使用國際教育學院名稱。
國際合作部“新開張”時,僅有1間辦公室、2名工作人員和17名學生。陳萍老師做主任,我則集項目主管、班主任、授課教師“數職”于一身,吃住幾乎都與同學們在一起。那時,高校國際合作的同類項目可謂少之又少,鮮有前例可循。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如何與老外打交道?如何簽署協議?如何招生?如何教學?如何管理?等等等等,真是千頭萬緒!想當年,為了項目的開展,李湘院長不辭舟車勞頓,親自帶人周游諸洲列國,開拓了一個又一個國家、接洽了一個又一個大學、增設了一個又一個項目……“十年磨一劍,今日把示君?!蹦壳埃瑖H教育學院的項目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社會口碑,無論是教學質量還是學生管理均受到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成為我國高校此類項目的著名品牌。
時值中國人民大學培訓學院國際合作項目開辦十周年暨國際教育學院命名五周年之際,我們以“春華秋實”為題,將學院部分師生員工的所感所思結集出版,以銘記我們曾經的求索足跡和心路歷程。
2008年,學院曾經對前幾屆部分畢業生進行了一次回訪調查。令我既感動又欣慰的是,不少同學把我當作“一生中最感激的人”。飲水思源,學院的國際合作項目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首先要感謝學校領導的大膽創新和李湘院長的開拓精神,同時也要感謝多年來陳霓副院長以及她所率領的國際合作部所有同志的所有付出。最后,以五律一首敬獻給為國際合作項目做出杰出貢獻的開拓者:
英雄事未竟,遲歲尚伏櫪。
廉頗雖暮年,壯心仍不已。
一生惟坦蕩,春風化時雨。
莫道桑榆晚,滿園盡桃李。
李海彬
2013年11月16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