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報告 2014
- 彭翊
- 3621字
- 2020-08-19 17:55:44
一、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構建工作穩步推進
從十年前中央文件中首次使用“文化產業”概念,到2009年國務院發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再到2010年中央首次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十余年間,文化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局部到全局,堪稱奇跡,必將載入產業發展史冊。
(一)文化產業的規模不斷擴大
經過十余年的加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文化產業大國。文化體制改革成效顯著,文化產業的規模不斷擴大,文化市場繁榮健康發展,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穩步提升;娛樂文化服務、會議及展覽服務等新興文化業態發展迅速;文化“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規模不斷擴大,大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從2012年統計數據看,上海、北京等省市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過5 %,這意味著文化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的支柱性產業。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達18071億元,按同口徑和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6.5%,這一增長率比同期GDP現價增長率高6.8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穩步提高。2012年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占GDP的3.48%,按同口徑計算,比上年增加0.2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對當年經濟總量增長的貢獻為5.5%。
《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2年末,全國文化系統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089個、藝術表演場館坐席數751853個、藝術演出場館觀眾18604.4萬人次、博物館2838個;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2975個、文化館3286個;各類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共有2579個;有線電視用戶2.14億戶,有線數字電視用戶1.43億戶。年末,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7.5%,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2%。全年生產電視劇506部、17703集,電視動畫片222838分鐘。全年生產故事影片745部,科教、紀錄、動畫和特種影片148部。出版各類報紙476億份,各類期刊34億冊,圖書81億冊(張)。年末,全國共有檔案館4107個,已開放各類檔案11662萬卷(件),數值和2011年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廣播電視電影服務包括廣播電視服務、電影和影視錄音服務。近年來,廣播電視電影服務蓬勃發展。據2012年全國廣播影視發展情況統計摘要,2012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總收入達3268.79億元,比2011年增長20.29%。其中,電視劇銷售額2012年達86.73億元,比2011年的51.71億元增長67.72%;國內電影票房收入170.73億元,比2011年的131.15億元高出30.18%。據統計,全國有線廣播電視用戶數由20264.39萬戶,增長到21508.97萬戶,增長率為6.14%;數字電視用戶數由11488.96萬戶,增長到14303.07萬戶,增長率為24.49%。廣播電視從業人數由2011年的78.64萬人增長到82.04萬人,增長率為4.32%。
新聞出版產業主要經濟指標保持較快增長。全國出版、印刷和發行服務實現營業收入16635.3億元,較2011年增加2066.7億元,增長14.2%;增加值4617.0億元,較2011年增加595.3億元,增長14.8%;利潤總額1317.4億元,增長16.8%;不包括數字出版的資產總額為15729.6億元,增長9.1%;所有者權益(凈資產)為8164.2億元,增長11.2%;納稅總額為873.4億元,增長10.9%。這表明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和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總體要求下,新聞出版產業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規模不斷擴大,在國際文化市場上的份額逐步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進出口逆差逐步減小。我國核心文化產品出口額從2003年的56.22億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259億美元,增長3倍多。圖書版權進出口比從2003年的9∶1降至2012年的1.9∶1。
全國文化產業的大踏步前進離不開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與積極配合。地方政府為促進當地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采取了多項措施,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近年來,北京市政府為了保證北京市文化產業的高效發展,采取了一系列相應舉措。例如,完善文化經濟政策,推進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建設,著力建設文化要素市場,培育合格的市場主體,篩選儲備一批重點文化產業項目,提高文化的開放水平,等等。2012年北京全年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2189.2億元,比2011年增長10%;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2.3%,比2011年提高0.1個百分點。同時,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單位實現總收入10300億元,同比增長12.2%。
上海市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文化產業的發展。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財政扶持資金實施辦法(試行)》和2012年度資金申報指南,重點扶持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和應用推廣。統計顯示,2012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實現總產出逾7695億元,比上年增長11.3%,對上海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0.2%,文化產業增加值達1247億元,增長9.5%,增幅高出同期地區生產總值增幅2個百分點;文化創意產業總產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6.2%。文化創意產業正在成為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強勁引擎。
(二)文化產業園區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文化產業園區(基地)是文化產業中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市場主體,能促成品牌和價值鏈,帶動一系列相關產業集群的發展。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獲得了快速發展,市場主體不斷壯大,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和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截至2013年底,由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國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的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已成規模,初步形成了文化產業聚集效應,各類產業園區極大地帶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在文化產業園區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的同時,文化經濟發展的質量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在中宣部、文化部、工商總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定的365家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中,位于東、中、西部地區的園區(基地)分別為198家、78家、89家,分別占比54%、21%和25%(見圖1—1)。東部地區園區(基地)數量明顯較多,中西部地區園區(基地)數量相差不大,這與地區文化產業的發達程度有密切關系。

圖1—1 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地區分布情況
從中宣部、文化部、工商總局統計的園區企業數據來看,截至2012年底,文化部認定的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和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集聚類)內擁有文化企業35050家,平均每家園區(基地)擁有文化企業417家;工商總局認定的國家廣告產業園區內擁有文化企業8873家,平均每家園區擁有文化企業986家;中宣部、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科技部共同認定的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內共有年收入超過1億元的骨干文化企業159家,平均每家基地約有10家骨干文化企業。
從文化部上報的園區(基地)從業人員數據來看,截至2012年底,文化部認定的284家園區(基地)共有從業人員數達105.15萬人,平均每家園區(基地)擁有約3700人。其中,15家示范(試驗)園區、59家集聚類基地、210家單體類基地從業人數分別高達43.25萬、41.72萬、20.22萬人。平均人數分別為2.88萬人、7071人、963人。可見,園區(基地)集聚了大量的文化產業從業人員。
(三)各地政府對文化產業發展高度重視
從全國范圍來看,在2011年底召開十七屆六中全會之后,各地大大提高了對于文化工作尤其是文化產業的重視程度,推動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項目建設,形成了全國各地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
2012年全國各地文化行政部門因地制宜地結合中央精神和地方實際,陸續制定出臺了各項政策規劃,如江蘇、河南、海南、黑龍江等地制定出臺了本地“十二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浙江還積極推動文化產業省級立法工作,編制了《文化產業促進條例》可行性調查報告和草案……這些政策的出臺,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各地文化產業政策規劃體系。可以說,全國各地文化產業政策規劃體系已初具框架。
以河北省為例,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在投融資、稅收、土地、登記注冊等方面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堅持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統一、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并重、文化創意與相關產業相結合,加快由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2012年,河北省文化產業法人單位為14991個,比上年增加1665個,增長12.5%;從業人員為38.3萬人,比上年增加7.2萬人,增長23.2%,超出全省從業人員增速18.5個百分點;資產總額為1875.7億元,比上年增加628.7億元,增長50.4%。2012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為726.3億元,比上年增加188.8億元,增長35.1%,增速比上年提高4.3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2.73%,比上年提高0.54個百分點,比2010年提高0.72個百分點,河北省文化產業呈現加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近年來,江蘇省政府一直很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為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制定了大量的刺激措施。例如,在2012年舉辦的文化產業推進會上,江蘇省提出將從多方面著手,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為建設文化強省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撐和保障。江蘇省近幾年文化產業總量規模繼續擴大,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12年,全省文化產業總量規模繼續擴大,總體呈現穩定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全省文化產業(含個體經營戶)實現增加值2330億元,比上年增長30%。文化產業占GDP比重提高,對國民經濟增長貢獻率攀升。2012年,全省文化產業(含個體經營戶)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3%,比上年提升0.61個百分點;全省文化產業增長量占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量的比重為10.9%,比上年提升5.6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增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穩步提高,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持續攀升,表明文化產業已成為江蘇省經濟轉型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引擎。2012年,全省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實現增加值2096.6億元,按同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22.5%,比全省生產總值的增速高12.4個百分點,比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高12.8個百分點,表明江蘇文化產業繼續在全省經濟結構的優化和調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