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十一節 高效生態經濟發展模式:黃河三角洲的發展方向

總體來看,《規劃》實施以來,山東省高度重視,不僅在組織體制上有著相應的體制保障,而且出臺了眾多專項政策。黃河三角洲各區域更是積極性高漲,全社會上下普遍認為這是黃河三角洲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形成了新一輪的投資熱潮,積極探索高效生態的發展道路。不僅生態建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在高效生態經濟區的建設過程中特別強調城鎮化、第三產業和科技支撐的作用。可以說,高效生態經濟區的建設有了一個良好開端,高效生態的建設形成了初步的思路。上述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都是些技術性問題,今后更要緊緊圍繞高效生態這個核心進行深入探索和推進,盡快形成成熟的高效生態經濟發展模式。

高效生態經濟是指具有典型生態系統特征的節約集約經濟發展模式,能夠實現高效益與生態化的有機統一。在產業類型上,形成由清潔生產企業組成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在產業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態工業園區組成的生態產業群;在生產工藝上,實現生產過程再循環、再利用,最終表現為整個經濟體系高效運轉,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黃河三角洲地區采用高效生態的發展模式是由其獨特脆弱的環境、所處的時代特征及發展階段所決定的,要成為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生活富裕的經濟區,高效生態應該是唯一的路徑。實現高效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的核心是尋找到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同時降低生態影響的經濟社會發展技術體系,探索開發與保護、資源與環境、經濟與生態有機統一的發展新模式。

一、以兼容經濟社會發展與良好生態環境為主線大力發展高效生態經濟

對良好的生態不產生不良影響,就要在生態脆弱地區建立自然保護區、水源地保護區和海岸線自然保護帶等。黃河三角洲區域內劃有大面積的自然保護區,如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濰坊市萊州灣濕地自然保護區、濱州貝殼堤島與濕地系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這些保護區起到了穩定生態系統結構,構筑生態安全屏障的作用。

要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對良好生態盡量不產生影響,就需要優化空間發展布局,統籌考慮生態保護、經濟布局和人口分布,優化空間結構,形成核心保護區、控制開發區和集約開發區合理分布的總體框架。優化產業分工,錯位發展,推進全要素合理流動,促進人口、產業、城鎮集中布局,土地集約、企業集中、產業集群。要求企業在產品結構、產出效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廢物循環利用等方面能夠適應環境承載要求。

二、加大環境修復力度,確保生態環境的完善和生態多樣性

以往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給予生態極大的破壞,需要加強生態建設與修復。一是結合探索土地利用的新模式,著力生態林建設,在鹽堿地上建設數十個萬畝綠色生態林區;二是根據區域實際狀況,加強對被污染水系、被破壞濕地、地面塌陷區、落地油污染區、海(咸)水入侵區等生態脆弱區和水土流失、海沙開采退化區的綜合修復與治理;三是在推行區域經濟一體化與統籌城鄉發展中強化生態的保護與修復,統一環境標準,杜絕污染轉移,加強環境保護力度;四是因地制宜發展各種環境友好型產業,增加企業進行高效生態發展的內生動力,使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三、以創新為核心積極探索和采用投入產出高效率的社會發展技術

通過科技創新支撐高效生態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培育新興戰略產業、提高產業和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使資源最大化利用,提高投入產出高效率,增強區域可持續發展。通過制度創新,在環境保護和污染物排放上采取嚴格措施,引導企業在技術的選擇上采用高效率的技術。限制鋼鐵、電解鋁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鼓勵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支持企業圍繞節能減排加快技術改造,進一步完善促進落后產能退出的政策措施。

高效生態經濟是付出生態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以盡可能小的資源環境代價支撐更大規模的經濟活動,在現階段,這就需要調整產業結構。黃河三角洲第二產業傳統上偏重于重工業,相對于第三產業能耗與污染高,對環境的影響大,調整產業結構和產業發展模式是實現高效生態發展的必經之路。需要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轉型,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制定和落實發展新興產業的規劃和政策。完善服務業發展政策,支持服務業關鍵領域、薄弱環節發展。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建設已經有了良好的開端,經濟、社會、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在逐步夯實,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正在形成中,繼續堅持不懈的探索就能夠形成高效生態的經濟發展模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台县| 弥勒县| 宜都市| 齐河县| 陆川县| 沭阳县| 全椒县| 和平县| 中阳县| 宝兴县| 民勤县| 呼伦贝尔市| 满城县| 成都市| 无棣县| 桃园市| 元谋县| 祁连县| 兴业县| 余江县| 五原县| 迭部县| 金平| 蓝山县| 秭归县| 西峡县| 阿城市| 桂东县| 平谷区| 青铜峡市| 美姑县| 女性| 东光县| 海门市| 浙江省| 陆川县| 连州市| 阿拉善盟| 昆山市| 庄河市| 嫩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