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3 城市公用企業經營績效評價

城市公用企業經營績效評價的研究文獻多數是從不同行業角度進行考察的,從總體上對其全面系統研究的文獻相對較少。由于城市公共事業主要包括電力、自來水及公共交通等為公眾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行業,因此本部分的文獻綜述將從電力、自來水及公共交通等主要方面進行梳理和評述。

1.國外相關研究

在電力企業績效方面,Pollitt(1995)對14個國家的768個發電廠的樣本進行分析,認為雖然私營電力企業的技術比公有企業更先進,但其經營效率并沒有明顯的差異。Hisnanicka(1999)用對數生產率函數對美國電力企業的技術效率與規模收益進行了評估,結果表明,規模效應是影響生產率的主要因素。Zhang等在2002年、2005年分別運用面板數據對發展中國家電力企業績效進行了分析,研究了競爭和私有化對提高經營績效的作用。他們認為競爭更有利于企業績效的提高。Pollitt等(2004)對發展中國家電力企業市場化改革績效及其決定因素進行了研究,他們開發了研究電力改革的體系框架和一套評價指標,用來研究發展中國家電力資源、體制、改革步驟、市場結構、績效及各種影響因素等。Yu等(2009)研究了美國電力企業績效問題,他們運用因子分析法和兩階段數據包絡分析法研究了天氣因素對電力企業成本和質量績效方面的影響,認為天氣等因素顯著影響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Ramos-Real等(2009)使用數據包絡分析法評估了巴西18個電力公司1998年至2005年的效率,結果證明,改革過程中產生的激勵措施似乎并沒有導致這些公司的行為更有效率。

在供水企業績效方面,Thanassoulis(2000)使用數據包絡分析法考察了英格蘭和威爾士水務公司的經營效果,指出數據包絡分析法可以用于更廣泛的公共事業企業的績效評估。Fitzgerald和Storbeck(2003)指出,近年來英國水行業的監管者一直關注私有化的水務企業成本效益評估問題,他們描述了一個與多方利益相關的英國水務公司的績效模型,同時考慮了財務和質量方面的績效改進,并且將股東和顧客的利益放在一個框架內進行分析。這種方法提供了確定績效平衡點的基礎。Fernandes等(2005)研究了巴西水務公司的績效問題,通過深入訪談,基于公司數據庫與問卷調查獲得的數據,使用因子分析法和回歸分析法進行研究。發現在一般情況下,資源與績效相關,但員工的能力與績效不相關,而與需求相關的環境因素是決定績效的最主要因素。Hassanein和Khalifa(2007)運用財務和業務指標評估了處于工業化進程的發展中國家如埃及,公有和私營供水、污水處理公司的績效狀況,結果表明公有供水、污水處理公司的績效的確需要改善。增加稅收和私有化等辦法都可能改善公共事業的財務狀況并提高提供服務的質量,因此應該加快推進這些改革的步伐。

在公共交通績效研究方面,Cervero(1983)使用多元回歸分析法分析了加利福尼亞州1971年至1981年的交通運營效率,研究結果表明,運營成本似乎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財務績效的測量。Levaggi(1994)使用數據包絡分析法分析了意大利55家城市公交運營的效率,結果表明,過剩的資本、大量閑置的產能和勞動力投入率高是運營低效率的原因。Nolan(1996)使用數據包絡分析法研究了美國公共交通代理機構的效率,結果表明政府津貼對公共交通服務的效率有消極影響。Pina和Torres(2001)研究了城市公共交通方面政府提供服務的效率問題,研究證實了城市公共交通服務的私人經營方式并沒有比公共管理的方式更有效。

2.國內相關研究

隨著城市公共事業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國內的很多學者開始關注城市公共事業的績效問題,對企業績效的測算和分析做出了貢獻。

在電力企業績效方面,樓旭明等(2006)通過采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中的C2R和C2GS2兩個模型,對我國電力企業在1981年至2001年間的改革績效進行評價,發現在此期間我國電力改革的相對規模有效性與相對技術有效性均變化不大,由此認為,近二十年的我國電力改革績效不明顯。連升(2006)采用基于投入的數據包絡分析方法,研究2002年至2004年滬市電力企業效率及其變化。通過C2R模型分析了不變規模技術效率,識別技術有效和無效的企業,并確定規模報酬變化。該研究得出結論:由于電力企業是資本密集型企業,勞動力對收入的影響不大,而固定資本凈值、長期投資是決定“主營業務收入”與“投資損益”的主要原因;近三年企業的不變規模技術有效性基本不變,技術上沒有重大突破,尚有提高的余地;對行業規模收益水平的評價發現,這些電力企業進入了規模收益下降的時期,需要對經濟規模進行適當調整。于良春等(2006)在對“廠網分離”改革后的電力產業及電力企業數據進行時間序列計量分析后指出,“廠網分開”后企業的資產利潤率顯著下降,資產負債率顯著上升。改革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電力市場的結構,沒有使電力企業的資源配置效率及生產效率明顯提高。周明等(2008)采用層次分析法將反映供電企業運營情況的指標進行層次化結構分析,得到總體目標、準則層和指標層;采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得到各供電公司相應準則的相對效率指數;最后,利用層次分析法得到供電企業總的相對運營績效指數。并以實例分析表明,該方法可以對供電企業的運營績效進行有效的評估,為電力監管者提供科學、準確的管理參考和為電力企業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可以看出,學者們從不同角度考察電力企業績效情況,得出的結論比較一致,都認為近年來電力企業的績效沒有明顯的提高,仍有改進的空間。

在供水企業績效方面,周令等(2006)參照世界銀行的績效系統,建立了一套適合我國國情并與國際接軌的供水企業績效評價系統,并在11個城市和地區試行。研究表明:該系統已經具備了在我國推廣應用的可行性,但是還有待于在實施中逐步完善。同時,對該系統的推廣和實施提出了建議,即建立標桿、制度安排及近、遠期規劃。勵效杰(2007)應用數據包絡分析法評估了2004年我國不同省份水業企業的生產效率。為彌補對有效率的水業企業進行比較的不足,他又引入了超效率數據包絡分析模型對2004年我國不同省份水業企業的生產效率做進一步分析。同時,采用Tobit回歸模型分析了影響我國水業企業效率的環境因素。研究結果表明,企業資產負債率、地區市場化水平和人均水資源量是影響水業企業生產效率的重要原因。李智等(2009)利用平衡計分卡從供水企業財務、客戶、內部運營以及學習與成長4個維度出發,建立供水企業管理的平衡計分卡指標體系,并將該體系作為評估現有供水企業的供水能力、供水效率和可靠性的輔助性工具,使供水企業可以通過評估,對其運行效率、供水服務質量、水廠運營成本和收入、財務狀況和水廠供水管理等方面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并且針對問題對癥下藥。國內學者對于供水企業績效評價研究比較少,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都還處于探索階段,對我國供水企業績效狀況還沒有展開深入的研究。

國內學者在公共交通績效研究方面的文獻很少,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研究成果,僅有少數研究涉獵了此類問題。例如,楊思遠和朱軍(1997)結合上海公交系統的實際,從經營管理績效、公用績效和服務績效三方面建立了公交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并選取了12個評估指標;然后應用層次分析法的層次概念與特征向量,收集決策群體的意見后,計算各指標的權重;最后應用結構模型多屬性決策優勢排序法,對上海公交公司進行了評估與排序,并認為此方法能比較簡便地對公交客車公司的經營績效做出客觀的評價。王燁(2007)介紹了平衡計分卡在地鐵運營企業績效考核中的應用。張少勤(2007)以上海地鐵運營公司為例研究了企業績效管理及影響因素問題,證明了依據運營產品功能及實現方向,界定績效實現領域,建立可操作運營績效指標,同時運用內外兩個績效評估機制,開掘評估效用,能為地鐵運營公司績效持續改進提供支持,實現運營績效鞏固、提升的積極效果。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關于城市公用企業經營績效評價應用研究開展得比較早,但研究涉及的行業類型比較有限,主要是側重對電力及自來水行業的研究,缺乏對城市公用企業整體經營狀況的分析,盡管有學者略有研究,如紀宣明和陳似海(2004)進行過試探性研究,但研究內容不夠充實,研究方法也比較單一,從而無法得到對城市公用企業整體經營績效水平有針對性的全面分析。這也是本書進行這方面研究的重要原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涟源市| 崇明县| 仁化县| 临泽县| 磴口县| 余庆县| 桦川县| 白城市| 根河市| 桐梓县| 兴国县| 镶黄旗| 阿鲁科尔沁旗| 信阳市| 历史| 青铜峡市| 乐都县| 遂溪县| 揭西县| 湄潭县| 南汇区| 连城县| 梅州市| 潼关县| 麟游县| 福建省| 上栗县| 黄冈市| 铁岭县| 唐海县| 获嘉县| 昭苏县| 宁化县| 墨脱县| 凤城市| 合阳县| 鹤壁市| 新干县| 和平县| 汉中市| 边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