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零售業發展監測與分析報告2016
- 王強主編
- 3474字
- 2019-09-20 16:30:58
2.1 中國經濟增長與零售商業概況
2.1.1 經濟增長與零售商業的總體情況
2015年國民經濟繼續穩定增長,實現了67.7萬億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但是經濟增長有所放緩,同比增幅降到6.9%。平均每天創造GDP約1854億元,全國人均GDP約4.92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6.1萬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7.4萬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34.2萬億元,第三產業占比達到50.5%。
全年零售和消費市場穩定增長,實現了30.1萬億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簡稱社零額),比上年增長1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了10.6%。平均每天實現社零額約824.5億元,全國人均年社零額2.19萬元。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5.9萬億元,約占86%;商品零售額26.9萬億元,約占89.3%。
從發展趨勢來看,“十二五”期間中國的社零額仍然保持了年均13.9%的較高增長速度,如圖2-1所示,總量上相比“十一五”末期的15.7萬億元接近翻倍。同時,社零額增速略快于GDP年均11.02%的增長速度,高出大約2.9個百分點。“十二五”期間,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逐步提高,從“十一五”末期的3.59萬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6.24萬億元,占比則從2010年的8.8%增長到2014年的9.8%,提高了1個百分點。
但是,“十二五”期間,社零額和GDP整體增長率都呈現下降趨勢,GDP增速相比2010年的10.6%下降了3.5個百分點,同期社零額增長率則從“十一五”末期的18.3%下降到10.7%,降低了7.6個百分點。2015年社零額增長率的下降速度快于GDP增速的下降速度,目前兩者差距縮小到3.5個百分點,這從總體上反映出國內零售商業經營遇到一定的困難,增速持續放緩。
2.1.2 投資與零售商業
2015年中國全年投入的全社會口徑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為55.2萬億元,平均每天約1511.2億元,全國人均約4萬元。其中,批發零售業約1.87萬億元,平均每天約51.2億元,全國人均約1359元。
從發展趨勢來看,如圖2-2所示,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多年來一直高于GDP增速,“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率為16.99%,高出GDP年均增長率3個百分點以上,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仍需努力。但是,從固定資產投資自身的增速變化來看,“十二五”期間,增長率持續較快下滑,從2011年的23.76%下降到2015年的10%。
“十二五”期間,批發和零售業固定資產投資金額穩步增長,從“十一五”末期的6032億元增長到18682億元,增長了約3倍,年均增速為25.37%,實現了歷史性的增長和跨越,徹底改變了中國商業的面貌。固定資產投資中批發和零售業的占比也由“十一五”末期的2.4%增長到2015年的3.39%。
城鎮零售業口徑的新增固定資產也有較大增長,2014年達到6033.54億元,是“十一五”末期2003.4億元的近三倍。城鎮零售業50萬元以上的施工項目在2009年以來明顯上了一個臺階,從之前每年增長六七千個到每年增長約1萬個,2014年達到12749個。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新開工項目2011年和2012年都在7200個左右,2013年躍升至8280個,2014年進一步增長到9544個,進而,全部建成投產的城鎮零售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2014年有大幅度增長,達到9330個,極大地改變了中國零售業的面貌,也表明社會資本對進入零售商業具有較大興趣。
2.1.3 稅收與零售商業
2015年全國實現全年公共財政收入15.2萬億元,平均每天約417億元,全國人均約11073元。其中,稅收收入的部分為12.5萬億元,平均每天約342.2億元,全國人均納稅約9086元。稅收約相當于全國城鄉可支配收入與純收入總量(本報告預估)的40.35%,約占城鄉居民消費性支出與生活消費支出總量(本報告預估)的56.61%,約占全年社零額的41.5%。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國內增值稅、國內消費稅、營業稅以及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扣減出口貨物退增值稅、消費稅),我們估算2014年以上主要流轉類稅收合計約6.1萬億元,平均每天約166億元,全國人均繳納流轉類稅收約4431元,主要流轉類稅收約占全年社零額的22.29%。
從人均水平來看,估算人均主要流轉稅合計占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約為21.97%,估算人均主要流轉稅合計占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例約為30.58%。
從發展趨勢來看,如圖2-3所示,“十二五”期間,全國稅收從“十一五”末期的7.32萬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12.5萬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1.27%,本報告估算的主要流轉稅收入合計從“十一五”末期的4.15萬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6.06萬億元,年均增長率為9.94%。
同時,“十二五”期間,受到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全國稅收增長率和主要流轉稅合計增長率也持續下降,稅收增長率從“十一五”末期的23%降至2015年的4.8%,主要流轉稅合計增長率從“十一五”末期的23.8%降至2014年的4.9%,主要流轉稅合計增長率下降幅度略大于全國稅收增長率下降幅度,因此,兩者占全國社零額的比重在“十二五”期間略有下降。其中,全國稅收占比從“十一五”末期的46.6%下降到2015年的41.5%,主要流轉類稅收占比則從“十一五”末期的26.4%下降到2014年的22.3%。
2.1.4 就業與零售商業
零售商業一直是中國就業供應當之無愧的主戰場,如表2-1所示,2014年中國的批發和零售業提供了888.6萬人的城鎮單位就業崗位,提供了10131.8萬人的民營企業和個體就業崗位,合計提供了11020.4萬人的就業崗位。從全國占比角度來看,批發和零售業估計提供了占全國14.3%的就業崗位。從發展趨勢來看,“十二五”期間批發和零售業的就業提供增長速度明顯加快,2014年批發和零售業就業占全國就業的比例較2010年的9.1%提高了約5.2個百分點。
其中,城鎮單位批發和零售業就業人數,相較于“十一五”末期的535.1萬人,年均增長13.5%,民營企業和個體批發和零售業就業人數,相較于“十一五”末期的6388.5萬人,年均增長12.2%。但是,國有單位的就業人數則從“十一五”末期的137.3萬人減少到2014年的99.9萬人,城鎮集體單位的就業人數相應從48萬人減少到35萬人。
從零售商業提供就業的內部結構來看,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法人企業18.2萬個,相比“十一五”末期增加了6.98萬個,年均增長12.9%,提供就業1182萬人,占全國全部批發和零售業就業人數的10.73%,相比“十一五”末期年均增長8.52%。其中,限額以上零售業法人企業8.77萬個,相比“十一五”末期年均增長13.78%,提供就業681.9萬人,即提供了6.19%的就業,相比“十一五”末期年均增長8%。
從零售商業提供就業的地區差別來看,地級以上城市合計提供就業1010.6萬人,其市轄區部分提供就業701.4萬人,占全國批零就業的比例分別為10%和7%左右。
但是,批發和零售業就業人員的收入水平仍然普遍偏低。從行業角度來看,城鎮單位的批發和零售業人員工資水平約5.6萬元/年,雖較“十一五”末期提高了66%,年均增長13.5%,但僅僅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城鎮的民營單位人員工資水平更低,僅為3.39萬元/年,較“十一五”末期提高了70%,年均增長14.2%,卻仍然只達到全國水平的93%。
2.1.5 利用外資、對外投資與零售商業
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基本保持穩定,2015年有所減少,為3.33萬億美元,全國人均約2422.78美元。從發展趨勢來看,“十二五”期間,全國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項目個數(國家統計局后期調整為新批家數口徑)有所下降,從“十一五”末期的27406個下降到2015年的26575個,但是批發和零售業的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項目個數卻有所逆勢增長,相比于“十一五”末期的6786個,2015年全年非金融領域新批外商直接投資企業的企業數中批發和零售業為9156家,約占全國的34.5%,較“十一五”末期占比提高9.8個百分點。
同時,如圖2-4所示,在全國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金額基本穩定的背景下,“十二五”期間批發和零售業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金額除2014年之外,增速基本上穩定在20%以上,從“十一五”末期的65.96億美元增長到約119.4億美元,其占比也從6.2%提高到9.5%。
批發和零售業2014年底外商投資企業注冊登記企業數為10.1萬戶,約占全國的21.8%,相比于“十一五”末期的6.4萬戶,年均增長11.8%,占比也提高了約7.4個百分點。行業內的外商投資企業投資總額和注冊資本分別為2367.8億美元和1331.4億美元,分別是“十一五”末期的2.29倍和2.20倍,雖然年均增長分別高達23%和21.9%,但整體而言偏低,占全國的比例僅為5.58%和5.47%。折算到每個企業,批發和零售業外商投資企業的企均注冊資本、企均投資總額、平均每個合同項目實際使用金額等,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這是因為受到了行業外資進入規模小、數量多的特點的制約。
批發和零售業對外投資水平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態勢。其中,2014年對外直接投資凈額為182.9億美元,約占全國全年非金融領域對外直接投資額1231億美元的14.86%,相比于“十一五”末期的67.3億美元,“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率高達28.4%,占比也提高了約5.2個百分點,整體上了一個大臺階,顯示出行業對外直接投資熱情高漲;批發和零售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截至2014年為1029.6億美元,約為“十一五”末期420億美元的2.45倍,“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率為25%,約占全國存量總額的11.66%。但是,2015年全國對外直接投資有所收緊,投資金額下降為1180.2億美元,批發和零售業的對外投資金額也下降為160.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