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以愛的名義傷害孩子
- 魯鵬程
- 994字
- 2019-09-29 13:28:07
前言
要說天下的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那是瞎話;要說天下的父母都知道如何愛自己的孩子,那也是瞎話。很多父母太愛自己的孩子了,而且愛得忘情,愛得太急,愛得太切,以至于用自己的“愛”把孩子害得“體無完膚”而渾然不覺。
孩子很累,因為他們背負了父母太多的希冀,以至于無法喘息;父母更累,傾其所有給孩子創造各種優越的物質條件,包辦代替,再苦再累也不怕,就是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以后能出人頭地。
但遺憾的是,很多時候,孩子的思想、行為又是那樣地不令父母滿意,讓父母感到無助與無奈。
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在哪里?為人父母者確實應該反思一下。
儒家經典《中庸》中說:“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孟子》中提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這兩句話意思差不多,都是說如果有什么不順利的事情,一定要反省自己哪里出了問題,而不要向外面去找原因,不要找別人的毛病。教育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當父母的愛把孩子“害”了時,一定是自己愛錯了。
那么,父母應該怎樣避免讓自己“好心辦了壞事”呢?其實很簡單。父母只要想反省自己,只要真正想改變自己不當的教育方式,只要是為了孩子真正能有一個快樂的成長過程以及終極的快樂人生,就一定能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也一定能把孩子送達成功彼岸。
來回答幾個問題吧,問題的主語都是“我”:
是否相信“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論斷?
是否要在家庭中講民主、講平等?
是否想“再苦不能苦孩子”?
是否對孩子期望過高?
是否為孩子包辦太多?
是否奉“哈佛女孩”“耶魯男孩”的培養經驗為圭臬?
是否無原則地賞識孩子——“你真棒”?
是否用溺愛給孩子挖了一個個陷阱?
是否經常用物質獎勵去激勵孩子做事?
是否對孩子的事情干涉太多?
是否過度偏袒孩子?
是否心甘情愿地做孩子的“奴仆”?
是否把奧數、珠心算、才藝等當成孩子成長“勝算的砝碼”?
是否盲目地追逐所謂的“教育趨勢”?
是否看到有關神童的報道怦然心動,非常希望自己也造就“一代神童”?
是否等待孩子叛逆,認為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如果不叛逆就不正常?
是否就性教育這件事三緘其口?
是否鼓勵孩子成為“非主流”的一員?
…………
回答如果有很多“是”,那父母就該警惕了——你正在以愛的名義傷害孩子。
為人父母者,警醒吧!別再讓自己沿著錯誤的道路繼續走下去了!別再讓自己的“愛”成為孩子溫柔的陷阱。現在回頭,還來得及!
真誠企盼天下的父母都具足教育智慧,天下的孩子都健康成長、快樂成才!
魯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