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孩子的心窗:北京八中的浸潤式德育
- 北京八中初中部組編
- 2442字
- 2019-09-29 13:05:08
點燃數學的燭火
愛因斯坦曾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在奧數流行的當下,真正熱愛數學的孩子并不多。甚至有的孩子在小學階段就有學數學學傷了的感覺。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老師在數學教學中重解題、輕概念,造成數學概念與解題脫節。有些老師僅將數學概念看作一個名詞,并沒有認識到如函數等概念,其本質是一種數學觀念,是一種處理問題的數學方法。如果一個新概念倉促講完后,就似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剩下的時間就是趕緊講解習題的話,學生在概念含糊不清、一知半解中運用概念,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解題質量,最終打擊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而使有的孩子覺得自己永遠學不會數學。
她曾是我任教的班級中的一個女學生,高高的個子、清秀的外表,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小姑娘。剛接觸她時,感覺她特別想學好數學。假期里她在外面上過輔導班,對一些新知識做過預習。上課時,每講一個新知識點,她都特別想說,但是每次都說錯。漸漸地我發現,在她熱情的背后,是對知識的一知半解,許多的數學概念沒有學明白。課下我找她談話,她說:“老師,我特別想學好數學,可是不知為什么,我覺得自己花了很多功夫,就是學不好,您說,我是不是不適合學數學?”看著她一臉委屈的樣子,我也很心疼。我一方面肯定她學習的熱情,同時指出她學習中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引領學生學懂一個個數學概念,也特別關注她對數學概念的學習。比如在初一有一章:整式的乘法。其中一節“乘法公式”。公式(1)平方差公式:(a+b)(a-b)=a2-b2;(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這幾個公式看似簡單,但是學生真正掌握起來困難很多,甚至有的學生會學暈了。在教學中我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公式的教學:
一、挖掘公式內涵,認清公式結構
比如平方差公式,等號左邊為兩個數的和乘以兩個數的差,其中兩個數的和不必關心兩個數的前后順序,因為a+b=b+a;但是兩個數的差,就必須弄清楚是哪兩個數的差,即誰是被減數,誰是減數。等號右邊是兩個數平方的差,此時應根據左邊的規律,來認識右邊是誰與誰的差。
二、精設習題,引導學生靈活應用公式
此公式中字母的含義非常豐富。它們可以表示具體的數字,也可以表示單項式,還可以表示多項式,今后隨著知識的豐富,還可以表示分式與根式。因此在理解公式結構的基礎上就需要學生能準確識別。此時在教學中我分兩部走:識別,計算。
例判斷下列各式能否使用平方差公式計算:
1.(100+99)(100-99)
2.(a2b-ab2)(a2b+ab2)
3.(-a+b)(a-b)
4.(a+b-c)(a-b+c)
5.(a-b-c)(b+c-a)
在一次次的識別中,學生認準哪些能,哪些不能,可以使用公式時,學生不斷辨析誰相當于公式中的a,誰相當于公式中的b。
三、恰當類比,區分公式間的異同
在學習完全平方公式時,學生經常愛犯“想當然”的錯誤。誤認為(a+b)2=a2+b2;(a-b)2=a2-b2。因此在教學之初,我引導學生觀察,(a+b)2可以利用整式乘法的什么法則計算。學生發現可以利用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法則計算。我讓學生利用法則計算(a+b)2和(a-b)2,讓學生先得到正確答案。再類比平方差公式的研究方法,歸納公式的結構特征,找出記憶規律,認識字母含義。最后同學間相互出題,檢驗公式的掌握情況。
四、知識的升華
學生通過乘法公式的學習、運用后發現,兩個公式實質提供了整式乘法的一種簡便方法。與我們在學習有理數運算時,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進行巧算的本質是一樣的。進而從另一個角度理解了數式相通的道理。此時我適時地告訴學生,今后我們會在因式分解、二次函數,以至高中的不等式證明中再見到它們,只是認識的角度不同。這幾個公式是中學代數的經典公式,從而引起學生的重視,也激發學生學好它們的信心。
漸漸地,她在課堂上搶答的次數減少了,但是每次看到她,總能看到她專注聽講的眼神。同時她課堂發言的準確率在不斷提高。初一下學期,她的數學成績已經開始進步,從最初50~60分,上升到60~70分。期中后我們安排基礎差學生補課,沒有她參加,但是她每次都將講義要走,即使概念默寫她也認真完成。初一下學期,大大小小十幾次考試中,她消滅了不及格,期末參加西城區統考,她考了80分。此時她對自己的數學學習已信心滿滿!看著她的成績,我感嘆,這還是那個讓我覺得腦子一團糨糊的學生嗎?
每個學科不同,每個學科的學習方法也不同。比如文科老師平日教學中比較重視學生的預習。有經驗的老師常會指導學生具體的預習步驟。我曾聽一位文科老師說:“不預習,怎么能進入‘課堂’?”而初中數學每節課的概念不多,數學文字比較抽象。因此在數學學習中我們首先要求學生重視課堂的聽講。有些學生誤認為數學概念書上都寫著,可以不聽,只要聽清解題方法便好。豈不知數學概念是構建數學理論大廈的基石,是導出數學定理和數學法則的邏輯基礎,是提高解題能力的基礎。因此,往往在數學的起始課,我就和孩子們交流如何學習、學好數學的問題。我會用一個個實例告訴學生學習數學概念的重要性。在概念課的講授中我注意幫助學生挖掘每一個定義、公式、定理背后的含義。
除了在課堂教學中重視數學概念的教學。在學生課下復習中,我也強調概念復習的重要。每章新知識學完,我都要求學生完成章節總結。如果說日常教學似一顆顆珠子,那么章節總結似一條絲線,將它們串在一起。章節總結不僅是平常知識的回顧,同時結合日常習題,可對易錯概念進行梳理。
在堅持與實踐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一個個學生學習數學狀態的改變。我常想,實驗班、素質班的學生,常用他們敏捷的思維點燃老師智慧的火花,讓教師獲得職業的幸福感;而基礎薄弱的學生,常需要教師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點燃他們學習的熱情,當看到學生對一門學科發生學習態度的轉變時,同樣能給教師帶來職業的幸福感!
學生在理解概念的本質,弄清概念間的區別與聯系的過程中,記準概念,并靈活運用到解題中,不斷提高解題的能力,獲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看著學生們找到了學習數學的方法,我從心里快樂著!
數學組
王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