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總序[1]

在最近50年,特別是近20年來,由于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運行的基礎平臺發生了或正在發生根本性調整,金融活動以及對這種實踐活動進行抽象概括的金融理論也在發生深刻的變革。其變革如此迅速、如此深刻,是前所未有的,甚至讓人有點始料不及。這里,我僅對金融理論的未來發展趨勢談幾個觀點。

一、從金融發展的趨勢來看金融理論的發展

任何一種理論的發展都離不開實踐,背離了、落后了實踐的理論,其價值會受到懷疑。自19世紀中葉以來,經濟學得以發展,貨幣理論構成了經濟學理論的最基礎部分。在經濟學100多年的發展中,金融學理論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金融學理論的發展作為非常重要的主線貫穿于經濟學發展的全過程。無論是凱恩斯之后的現代經濟學,還是凱恩斯之前的古典經濟學,金融理論都是其中的核心內容。人們對貨幣需求動機的研究和對貨幣需求函數的研究一直推動著經濟學的發展。到了20世紀50年代,金融理論從宏觀的抽象理論描述轉向了一個市場化的研究,金融學的研究逐步技術化、實證化和微觀化,其成果逐漸成為現代經濟學主流學派的主要內容。這些內容包括資產組合理論、衍生產品的定價理論以及風險管理技術等,它們被稱為金融工程學。金融工程學的核心部分構成了現代經濟學的最主要內容。100多年來,從經濟學的發展歷史來看,如果沒有金融學理論的推動,那么經濟學只能成為一個邏輯的外殼。如果我們不加深對金融學的了解,那么我們對經濟學的了解將是不全面的,至少無法掌握其精髓部分。經濟學研究不能永久地停留在所有制、產權的研究領域,雖然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經濟學的核心命題是資源配置問題,經濟學的研究不能偏離這個核心。現在資源配置越來越金融化,常常通過金融的手段和工具來完成,因而現代金融理論在整個經濟理論體系中處于核心的地位,也就成為一種必然。從這個意義上講,有的學者認為經濟學慢慢演化成金融學,是有一定道理的。我的意思是,金融學科非常重要,是經濟學的核心和靈魂,但要注意它越來越技術化的趨勢。

二、關于金融活動的發展方向

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和分析對于把握金融理論的發展趨勢、進行金融學科的建設具有指導意義。過去20年,金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甚至是根本性的、革命性的變化,所謂的金融“大爆炸”意味著金融正從傳統方式、架構、工具走向現代化,只不過這種變化在中國稍稍滯后一些。也許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一二十年之前已發生的變化,在中國的今天才剛剛出現。如果不理解這些變化,就很難理解金融學以及貨幣銀行學最近20年來在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高校內為何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原因就是金融本身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個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金融活動越來越市場化,這是不可阻擋的趨勢。金融活動,包括長期融資活動和整個社會經濟運行中資產形態的選擇和變化以及融資方式或資產結構的變化,都越來越市場化,資產流動性越來越強、越來越明顯。

(2)資產越來越證券化。人們的投資越來越偏好流動性,而資產的收益性退到了第二位。流動性和安全性有一種辯證的關系。資產證券化的形式適應了這樣一種投資偏好。這種變化預示著金融的內部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

我認為,金融體系正是因為這樣一種趨勢才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一變化的根本性標志就是金融體系運行的平臺、核心正在發生轉換。我確信這一點。如果這種理論上的結論從邏輯上可以證明,那么在未來就會成為現實,怕就怕理論本身沒有邏輯。沒有邏輯的理論是主觀上的東西,理論本身有邏輯遲早會成為現實,成為一種基本的趨勢,成為歷史。這就是邏輯與歷史的統一。金融內部的結構、軸心、核心、平臺正在發生轉換。貨幣市場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它只是提供了一種流動性,是一個滑輪,而最重要的是資本市場。在現代經濟活動中,資本市場是發動機,貨幣市場是調節器。貨幣市場不構成新的經濟運行平臺。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是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社會經濟運行的基礎平臺,所有的經濟活動都要和它相對接,它的規則成為社會的通用規則。今天,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這可能不是商業銀行本身出現了問題,而是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本身在現在已經越來越不適應人們多樣化的金融需求。資本市場正在成為新經濟時代運行的新平臺,因為它更適應現代社會對金融提出的要求。

2001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頒布了《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辦法》。這個辦法對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具有實質性意義。對商業銀行來說,這個辦法比以往所有的改革都重要。無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中國人民銀行都意識到傳統商業銀行的運行方式、業務結構和利潤來源要發生變化,要和資本市場對接。《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辦法》規定的中間業務基本上都是資本市場的邊緣性業務,有的是資本市場的核心業務。如果按此辦法來做,中國的金融架構將發生根本性變化,這對于我國金融體系的調整與變革是一個明確的信號。在目前的金融環境和競爭格局下,如果商業銀行不進行業務創新,將會被淘汰,即使像恐龍一樣龐大,不適應這個環境的變化,也一樣會被淘汰。蜻蜓雖小,但它不斷地適應環境的變化,從遠古時期一直生存到現在。這種情況在保險業表現得十分明顯。過去幾年保險業的資產結構中,80%以上是銀行產品,保險公司的“倉庫”中儲存的是銀行“產品”。銀行產品本身沒有競爭力,所以中國的保險業也就沒有競爭力。當然經過改革,今天的保險業已不是這樣了,它開始創造很多產品,包括投資連結保險,雖然這是不是一種險種值得商榷,但這個產品的創新者看到了資本市場產品的微妙之處。銀行和保險業務的這種變化,表現了金融體系運行核心或平臺的變化。平臺正在發生變革,這是一個趨勢。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后,我們的經濟體系要融入整個世界的經濟體系之中,這一表現會更加明顯、更加強烈。我們可以看到,經濟資源越來越金融化(以前的經濟資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物質化的),經濟體系的資源配置是通過金融體系來完成的,而金融體系配置資源又主要是通過金融市場的運動來實現的。從資源配置的角度來看,社會經濟運行平臺的變化趨勢十分明顯。

三、金融學一方面可能越來越技術化,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的基礎理論問題又需要重新加以研究

黃達教授曾指出,現代金融(包括商業銀行)應充分看到市場化所帶來的挑戰,如果不研究、不適應、不調整它,肯定會走向衰落。我們一方面要看到金融越來越技術化,另一方面,由于金融的內部結構正在發生重要變化,許多重要的基本理論問題似乎要重新研究了。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在金融上的運用,使金融的基本理論受到了挑戰,許多最基本的問題也要重新研究了。比如說,什么是貨幣?二三十年后,什么是貨幣?誰來發行貨幣?可能和今天的答案就不一樣。今天的理論肯定會受到挑戰。又比如說,貨幣的層次性如何劃分?劃分標準也會受到挑戰。貨幣政策的目標究竟是什么?什么是幣值穩定?貨幣值的“值”是指什么?是指普通物價意義上的,還是涵蓋所有價格的“值”?這些問題都會受到挑戰。隨著金融技術的應用和市場的高度成熟,這些問題會發生根本性變化。金融的基礎理論問題似乎越來越需要重新思考。

在我看來,一方面,金融的宏觀問題或宏觀金融問題越來越復雜。例如,金融資產的快速發展超過了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是不是泡沫?如果是泡沫,就要消除這種泡沫。這種消除是否適應了現代經濟的發展趨勢,是否適應了現代金融發展的規律?我們應如何看待金融資產快速增長的這種趨勢?因為有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金融資產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這是一個基本的趨勢,也是一個價值判斷。一旦失誤,整個政策就會失誤,就會延緩甚至阻滯金融的變革。總之,金融不僅僅是技術化的趨勢,而且有很重要的理論需要重新思考和研究。另一方面,對金融越來越微觀化的趨勢,我們應給予足夠的關注。企業越來越追求資產最優的組合,它們既要考慮風險的規避,又要追求一定的收益,還要追求它的流動性。人們對金融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它要求完成融資活動,完成資產組合的過程,完成流動性儲備的要求。金融的需求越來越綜合,這是一個微觀化的東西。金融顯而易見要解決人們的這種需求,無論有什么樣的金融需求,金融業都必須滿足。為什么風險投資在美國20世紀80年代會大量出現,在中國的20世紀90年代末也開始出現?這就是因為傳統金融架構或金融產品滿足不了目前的這種金融需求,所以市場創造了這種新的金融制度。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特別是證券投資基金規模的擴大,風險管理技術發展很快。金融產品已不再以單個產品出現,而必須以組合的方式出現。只有這樣,它才能解決風險、套利、流動性等金融需求的組合問題。因此,金融工程的出現與蓬勃發展是必然的。

總而言之,隨著市場化的推進、信息技術的進步和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一方面,金融學的傳統基礎理論可能面臨著深刻的挑戰甚至動搖,從而需要深入地研究;另一方面,金融學又呈現出微觀化、實用化、技術化的趨勢。這兩方面的變化都要準確地把握,兩者不可偏廢。這是我對金融學未來發展的一些思考。

吳曉求


注釋

[1] 本文是吳曉求教授2001年8月17日在西寧舉行的由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和中央財經大學聯合主辦的“21世紀中國金融學科發展戰略研討會”上的發言摘要,原題目為“關于金融理論的未來發展趨勢”。值“《資本市場評論》精粹”叢書出版之際,經吳曉求教授同意,我們將這個發言摘要作為“《資本市場評論》精粹”叢書的總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什市| 禹城市| 肃北| 滕州市| 东至县| 揭东县| 巧家县| 阳朔县| 龙门县| 长垣县| 两当县| 连平县| 许昌县| 邮箱| 山西省| 毕节市| 清流县| 乌什县| 耒阳市| 黄山市| 鄂尔多斯市| 维西| 岳西县| 泾源县| 长兴县| 岳阳市| 历史| 永新县| 上林县| 郸城县| 和田市| 高雄县| 孝昌县| 泸定县| 六盘水市| 寿光市| 临湘市| 浦城县| 长沙市| 蕉岭县| 通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