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御風而行:水皮財智啟示錄
- 水皮
- 1487字
- 2019-09-21 01:04:58
王石的腦子進水了沒有
宋丹丹說,沒有緋聞的名人不是真正的名人。
江湖上圍繞王石的緋聞就熱鬧得很,一會兒王石去爬山了,爬的還是珠峰;一會兒王石去留學了,留了哈佛又留劍橋;一會兒王石離婚了,離了原配找上了田演員;一會兒王石的身世曝光了,家父岳父都挺有背景。作為一個企業家,王石能長期占據媒體的版面,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又不失大雅,不能不說這是一種修煉、一種本事、一種人品。
自相矛盾的“頂點論”
當然,最大的緋聞也不及王石的“謬論”,關于房地產的“謬論”。作為中國最大的住宅開發商萬科的董事長,王石的“謬論”可以說有點驚世駭俗,也有點匪夷所思,更有點自相矛盾。
驚世駭俗說的是王石的預見性。無論是2008年的“拐點論”還是2014年的“頂點論”,王石式預言的出籠總是在行業迷惘之時,王石的萬科又總是在熱點地區引爆殺價出貨的連鎖反應。
匪夷所思說的是王石的角色感。如果王石是個學者,特別是易憲容或郎咸平或謝國忠式的學者,高唱“狼來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王石不是學者,尤其不是這種“一根筋”唱空的學者,他是開發商,而且是一個年收入過千億的開發商,王石的高調唱空就顯得莫名其妙,更為開發商所憤怒,怎么會有帶頭砸場子的大哥?
自相矛盾說的是王石的執行力。雖然從王石、郁亮到毛大慶講的話都像是從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但是萬科在實施所謂的“合伙人制”的實踐上卻是一點都不馬虎,1320名萬科員工組成的深圳盈安已經六次從二級市場上增持萬科A股達到2億股,雖然按郁亮說的10%還有相當的差距,但是以目前的規模和速度并非不可能,也就是說再造200個億萬富翁的計劃完全是可能的。誰都知道,萬科的第一大股東是華潤,但是華潤的股份才占14%,而且在此番B股轉H股中,華潤選擇了現金,在這一增一減中,萬科的內部人實際上已經成為自己公司的第二大股東、未來的萬科第一大股東,萬科人對萬科的看好和萬科人對房地產市場的看淡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誰的腦子進水了?
風吹草動不足懼
誰的腦子也沒有進水。
不管承認與否,房地產在國內外都是支柱產業,2008年的金融危機始作俑者就是房貸;作為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同步進行中的發展中國家,房地產投資在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更是舉足輕重;作為財富的象征,房地產更是絕大多數中國家庭的資產主體。因此,從長期的角度看,中國經濟的增長離不開房地產的投資,房地產的健康發展反過來推動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房地產的崩潰意味著中國經濟的崩潰,中國經濟崩潰則房地產一地雞毛。中國政府對于房地產的宏觀調控,出發點就是為了控制房價過快上漲,為了控制泡沫的急速擴大,為了避免房地產大起大落對整個經濟社會的巨大沖擊,絕不是因為開發商血管里流的血不道德,這也是主流媒體站出來揭批刻意唱空中國地產陰謀的原因,失控是誰也不想、不愿、不能看到的結果!
調控不等于失控,長期看好和短期看淡并不矛盾,供求平衡是動態的,有供不應求之時就有供過于求之日,現在的“頂點”或過去的“拐點”都是過程中的階段,只是調整而不是轉勢,這種調整對中小企業是災難,對帶頭大哥卻是天大的機會,并購、重組、低成本擴張都是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的。更何況,房地產市場在中國的產業中,市場集中度之低無出其右者,萬科的千億元在10萬億元的總量之中不值一提,調整來得越早、越快,結束得也越早、越快,下一輪發展啟動也越早、越快,萬科的臺階才能越上越高,規模越做越大。
看明白這一點的投資者并不多。
萬科B股轉H股成功,H股價格在13.5港元左右,折合人民幣10.8元左右,而萬科A股才8.4元人民幣左右,H股比A股高出20%多,萬科合伙人在A股買入的成本在8.4元以下,僅套利已經有相當的空間,誰比誰傻,誰明白。
201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