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知道目的地在哪里
1.1 喝高了的A股
深圳灣公園其實離我的公司不遠,以直線計距離應不超過兩千米。我從辦公室窗口望出去,照理應該每天都看得到,平日我卻對之視而不見。直到那天首次踏足保護區(qū),從該角度審視美麗如畫卷的深南大道全貌,我才驚訝地發(fā)現(xiàn),原來美景離自己這么近。
雖然有人曾批評“深圳除東部外,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海”,但任何人如果徒步走過或騎自行車經(jīng)過此城海邊延綿13公里的風景路,誰敢說這城市不美?誰敢說深圳不像個濱海城市?
我在深圳還沒活膩,但我倒是相當熱衷于旅行。
我的人生,花了大量的時間在旅途。到處行走,并非不務正業(yè),旅途中其實我一直在思考。

深圳灣海濱公園
想當年在浙江大學念書的時候,我?guī)缀趺恐芏紩睦虾蜕脚赖届`隱寺。這座杭州古剎里流傳著很多故事,其中一個是這樣的:宋孝宗到靈隱寺大殿禮佛,見觀音手執(zhí)念珠,遂問禪師:“觀音到底在念什么?”禪師答道:“念觀音菩薩。”孝宗大疑,再問:“觀音念自己作甚?”禪師答道:“求人不如求己。”
對于這個故事,最初我的理解很簡單直接,凡事別求人,盡量自己想辦法解決便是。如今在投資領域摸爬滾打多年,我對“求人不如求己”卻別有體會。
“求己”的意思,就是相信自己。在熊市低潮之時,在牛市瘋狂之時,你是“求人”還是“求己”?是屈服于市場的選擇,還是堅持己見,我行我素?當選擇了真正的好股之后,你是“求人”去相信你的眼光,還是“求己”去信任你千挑萬選出來的優(yōu)秀企業(yè)團隊?
思考中的行者
行走中思考,看似懶散,其實是無形的勤勞、致富的關鍵。
2006年9月底,我經(jīng)川藏線自駕游西藏,登上海拔5200米高的珠峰大本營。雖然明知自己非為頂峰而來,但定睛看著“世界第一高峰”的時候,仍深有感觸:珠穆朗瑪峰的頂尖,離我很遠(直線距離19公里),遠得莊嚴肅穆,像一個無法企及的夢;可它卻又明明近在眼前,親切如杭州的老和山和深圳的梧桐山。
面對珠穆朗瑪峰,我一下子明白了那個道理:“知道自己不善于做什么,遠比知道自己善于做什么來得重要”。珠穆朗瑪峰讓我學會懂得謙卑,我既然不是攀山專家,就別妄想沖上空氣稀薄的頂峰。而藏民的淳厚樸實,則讓我的心靈更趨平靜知足,遠離貪婪與躁動。
是故2007年8月,我做出一個令許多人驚詫之舉,撤出當時異常亢奮的A股市場。因為位高勢危,放諸攀山與投資皆準。
“投資就是用一生的時間,去攀登金融投資市場上的珠穆朗瑪峰。”我擅長在股市平原發(fā)掘投資的洼地,于股市頂峰卻深怕失足喪命。珠穆朗瑪峰,是我永遠敬畏的人生目標。它如此傲然自立,不受塵世左右,就像一個自信的理性投資者,充分相信自己的判斷,并無視周遭的一切誤解。
如果我不出門遠行,而是天天待在同一個城市,進出同一幢寫字樓,照著同一面鏡子,久了自然便會迅速變老,感覺遲鈍,愈活愈麻木。

1雪山之巔

2我的大學時代:靈隱寺

3拉斯韋加斯
中國人的工作節(jié)奏太快,快到接近愛因斯坦“光剪刀”的后部。只要有錢賺,大家便連吃、喝、拉、撒、睡的時間都可以縮減,勤奮終日,根本不會浪費光陰于度假與休閑。可是,勤奮又有什么益處呢?
每天短線交易、研究技術(shù)指標,夠勤勞了吧?結(jié)果靠此大富大貴的,能有幾人?至少我沒見過,反而見到許多股民白忙瞎忙,做多錯多,光付交易手續(xù)費就已經(jīng)注定投資穩(wěn)賠不賺。那又有什么意義呢?
我寧愿出門遠行,像全球其余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民眾那樣,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找到平衡。
我寧愿出門遠行,去喚回我未逝去的青春,以及未泯的童心。譬如,當我在美國拉斯韋加斯賭場門前被攔下來查核證件時,心中不禁竊喜:難道在老美眼中,我真有那么年輕嗎?(根據(jù)美國法律,21歲以上人士方可進出賭場。)
預測股市 游戲一場
童心,對一個投資者來說,非常重要。
擁有童心,你才可以把股市預測當作益智游戲。千萬別把任何人的指數(shù)預測當真!2008年以來,我一直都在強調(diào),投資者不能因為預測指數(shù)的漲跌,就隨意地賣出或買入個股。可是,2014年伊始,我公司(同威資本)某研究員依然孜孜不倦在預測股市漲跌方面做足“功課”。他發(fā)微博說:“研究了1995—2013年(除2007—2008年暴利行情外)17個年報行情。最大概率發(fā)生的情況如下:上證指數(shù)低點出現(xiàn)的最大可能是1月11日,平均漲幅28.9%,持續(xù)時間92自然天。”這可比長期天氣預報準不了多少。
其實指數(shù)升跌的概率,每天、每月、每年都是50%可能升、50%可能跌,然而2014年1月11日就絕不可能出現(xiàn)他們所謂的“上證指數(shù)低點”,因為那天是周末!于是,我忍不住也發(fā)了個微博響應,希望他們“將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個股基本面,其余則徹徹底底交給市場”。只要跟隨市場,讓其按照自身的規(guī)律與法則運行,遠離那些貪婪的本能欲望,如此一切將順其自然,這個市場就會變得更健康。
指數(shù)不是個股,指數(shù)于長期肯定上漲,但并不代表每只股票都會上漲;同樣,指數(shù)于短期下跌,也不代表每只股票都將會下跌。當然,我并不否認在指數(shù)上漲時,賺錢確實非常容易。不過,在牛市中賺錢的許多人,其實只是碰巧中了大面積開獎的福利彩票,只有少數(shù)人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賺錢。等到指數(shù)下跌時,那些不清不楚賺過錢的“幸運兒”一定會把之前所賺的吐回去。“出來混的,遲早要還。”這句話全球通用,而且特別適用于這類人。
我常說,預測指數(shù)漲跌僅可當成益智游戲,不可太較真。不過,連我身邊的同事有時也未能免俗,可想而知要以“童心”看待指數(shù),僅著眼于個股分析這事兒,事實上一點也不容易。
如今人笑癡 他朝知是誰
擁有童心,你才能保持樂觀,抱有夢想和希望。
2007年8月9日,上證指數(shù)收報4754.1點。當天上午我發(fā)表了一篇博客文章《洗腦與催眠》,結(jié)尾一句是這樣的:“即將出現(xiàn)的藍籌高市盈率時代也不是終極,以后不久,低市盈率的新藍籌時代一定會再來到中國。”
誰料一語成讖。今天,竟然進入了藍籌4倍市盈率的時代,這叫我們這些所謂的老江湖情何以堪!
我喜歡于熊市中買入或“換馬”至被低估的優(yōu)質(zhì)股票,并認定那才是唯一的賺錢途徑。邏輯很簡單。譬如上證綜合指數(shù)的50只成分股里面,大多數(shù)屬于金融股(見表1—1和圖1—1)。而這些占指數(shù)權(quán)重最大、對指數(shù)影響最大的股份,卻恰恰最被市場低估價值。
以招商銀行(600036.SH)為例,2005年當招商銀行股價還在7元左右、市盈率為17倍的時候,被捧為“民間股神”的林園說招商銀行有可能升到40元。有人問我怎么看,我也答:“有可能。”我壯著膽說,只要市場一瘋狂,招商銀行賺100億元的時候,就值這個價位。結(jié)果2007年,招商銀行實現(xiàn)凈利潤152億元,股價高見46元。
如今招商銀行每年的盈利遠遠不止100億元,2012年實現(xiàn)凈利潤452億元,是我當初最樂觀估計的4倍。可是,2013年10月其股價卻只徘徊于10元附近。
為什么?因為A股喝高了,給出的估值忽高忽低。
我一直認為股市的低迷期只是A股酒醉后的失態(tài),因此才抱有堅信以后它會回歸常態(tài)的信念。所以我會在2005年以7元買入招商銀行。可是大多數(shù)人卻跟我做相反的事情,他們在招商銀行漲到近40元的時候,才敢相信招商銀行是全中國最好的銀行,那么就很容易陷入股市的成長性陷阱。
表1—1 上證綜合指數(shù)成分股列表

如今我依然放任醉后的A股沉睡,靜待它睜開迷蒙的雙眸,其時必定光華流轉(zhuǎn),幻彩依舊。

圖1—1 上證綜合指數(shù)成分股權(quán)重
根據(jù)目前證券公司做出的保守估計,上證指數(shù)中的金融股每年盈利的平均增長率大概是20%,即使我保守一點,打七五折,即以15%的盈利增長率來算,6年后它們的利潤是多少?盈利會增加多少倍?1.15的6次方是2.3,2013年10月上證指數(shù)約2200點,假設市盈率不變,6年后指數(shù)便能突破5000點。那時候,中國金融股的估值還會停滯在4倍、5倍市盈率嗎?不會吧!市場一旦瘋狂起來,14倍、15倍的市盈率,簡直是小菜一碟。
現(xiàn)在聽起來,許多人可能覺得簡直是癡人說夢,但我其實只是用數(shù)字說話,繼而做出最保守的預測。當然,這個預測隱含了一個前提條件:就是中國經(jīng)濟穩(wěn)步增長,不會出現(xiàn)嚴重衰退。既然連深圳對岸的香港天水圍都可以在20年間,由荒蕪野地發(fā)展到今天幢幢高樓,我相信在未來10年、20年,甚至30年,中國都不會一夜之間沒了希望。
再者,上面我不是已經(jīng)說過,投資者得擁有童心,抱有夢想和希望去看待預測股市這個益智游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