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5 結論與建議

如果同一行業的企業面臨的有效增值稅稅率不同,則會導致資源錯配和行業生產效率的降低。本章以Hsieh and Klenow(2009)的模型為基礎,以2000—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報為樣本,測算了我國制造業由于企業間有效增值稅稅率差異而導致的TFP損失。計算結果表明,如果企業間的增值稅稅率不存在差異,則制造業的GDP和全要素生產率歷年平均可以提高7.9%。

穩健性檢驗表明,增值稅轉型改革、數據質量、離群值以及人力資本度量問題對本章結論的影響不大,但計算結果對替代彈性的取值非常敏感。替代彈性越大,計算出的增值稅效率損失越大。然而,由于本章對替代彈性的取值已經很低,因此高估增值稅效率損失的可能性并不大。總體而言,各種穩健性檢驗得到的增值稅效率損失歷年平均值都在6%以上。

本章還研究了導致我國企業間有效增值稅稅率差異的一些主要因素,發現區域差異最為重要:區縣之間的平均增值稅稅率差異貢獻了約60%的企業間稅率差異。其他因素,如企業的投入產出結構、縱向一體化程度、所有制類型都顯著地影響有效增值稅稅率,但對企業間有效稅率的離散度影響不大。增值稅轉型改革降低了試點產業企業間有效稅率的離散度,而特異性的時間擾動、延期繳稅、出口退稅、企業的進入和退出不是造成企業間有效稅率離散度的主要原因。

從直觀上看,僅增值稅一項就導致了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6%以上的效率損失,這還沒有包括經濟中其他扭曲的貢獻。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一計算結果?實際上,根據本章對有效增值稅稅率差異的因素分析,企業間增值稅稅率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綜合反映了經濟中存在的其他扭曲。例如,我們現在知道,縱向一體化可以降低企業稅率,那么為什么有的企業不通過縱向一體化來降低稅率?一個可能的解釋就是不同企業進行縱向一體化的成本不同。如果一家企業面臨更多不利于兼并、收購或者擴大規模的政策扭曲,這家企業的縱向一體化程度就會比較低,從而比同行具有更高的有效增值稅稅率。

又如,本章發現:約60%的企業間增值稅稅率差異是由于地域之間的差異導致,而地域之間的增值稅稅率差異很可能反映了我國經濟和財政體制區域分割的現狀,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制度扭曲。由于增值稅稅率的差異綜合反映了經濟中存在的其他扭曲,本章分析中所謂的“消除企業間增值稅稅率差異”,在實踐當中是要求矯正影響增值稅稅率的其他扭曲。如果把這些扭曲的影響也考慮進來,則6%以上的效率損失也許并不算大。

從本章的分析結論中可以得到一些有意義的啟示。

(1)差別稅率因其改變產品和生產要素的相對價格,因此使企業和消費者的行為偏離最優點,最終導致效率損失。這是絕大多數經濟學者接受的經濟法則。但是,在現實中,由于缺少對效率損失大小進行估計的實證研究,因而差別稅率導致效率損失的經濟法則并沒有得到重視。相反,稅率因產品、行業以及企業而異的現象在經濟社會中隨處可見,而導致稅率差異的原因更是五花八門,其中的大部分原因缺少經濟學意義上的合理性。本章的測量結果顯示,稅率差異帶來的效率損失非常大。這一點讓我們重新認識到“稅率差異導致效率損失”這個最基本經濟法則的重要性,讓決策者重新意識到,在設置稅率時應當盡可能做到對所有產品和服務實施統一稅率,除了特殊原因之外(如為糾正外部性對特定產品課稅;出于公平的原則,對食品等基本生活品實施低稅率或零稅率等),應當盡量減少差別稅率或稅率檔次。

(2)本章的分析對目前正在實施的營改增稅制改革具有顯著的借鑒意義。

第一,如前所述,當前的營業稅不僅是導致增值稅納稅人有效稅率差異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存在重復課稅的弊端,導致營業稅納稅人之間的實際稅負各不相同。營改增的稅制改革有助于縮小和消除企業之間有效稅率的差異,因此可以提高效率。從這個意義上講,本章從經濟效率的角度為營改增的稅制改革提供了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第二,本章是對營改增之后增值稅稅率設計的啟示。在營改增之后服務業企業適用增值稅稅率的設計上,出現了多檔化的傾向。在2011年初上海開始營改增試點改革時,對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實施了差別稅率,前者適用11%的增值稅稅率,后者的增值稅稅率被定為6%。[23] 這使我國增值稅稅率在原來的零稅率、13%低稅率以及17%基本稅率的基礎之上,又增加了兩檔稅率,導致增值稅稅率不統一的現象由此變得更加嚴重。更重要的是,隨著試點行業范圍的擴大,對不同服務業部門實施不同增值稅稅率的呼聲越來越高。營業稅原納稅人在營改增之后適用增值稅稅率的高低,其設定原則主要是為了保持納稅人稅負不變。根據該原則,在營改增之前營業稅稅率給定的條件下,營改增之后適用的增值稅稅率主要取決于行業間增加值率(增加值與產出的比率),增加值率越高,適用的增值稅稅率越高,否則越低。為了讓營改增稅制改革順利進行,保證營改增之后企業的稅收負擔不增加是可以理解的。盡管如此,根據增加值率高低來決定增值稅稅率高低的做法,除了導致效率損失之外,從長遠來講沒有其他益處。目前推行的營改增稅制改革,應當盡可能減少稅率檔次和保持統一的增值稅稅率。


注釋

[1]*本章是由陳曉光在《增值稅有效稅率差異與效率損失———兼議對“營改增”的啟示》[參見《中國社會科學》,2013(8)]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

[2]從理論上講,這兩家企業屬于壟斷競爭關系,其產品和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

[3]在企業間不存在有效稅率差別的情況下,當市場均衡時,所有企業的收益全要素生產率(revenue TFP)相等,產業的TFP達到最高水平。

[4]并不是在所有的情況下,同一稅收都是有效的。為了糾正外部性而對某些特定產品和服務的課稅,其稅率應根據各個產品的外部性大小確定。此時,應稅產品與非稅產品之間的稅負差異(非稅產品不納稅)以及應稅產品之間的稅率差異(我國消費稅就是這樣)本身是有效率的,或者是為了改善效率而有意實施的稅率差異。另外,效率原則不是稅收的唯一原則,公平性、經濟性(征管成本要低)等是除效率原則之外的稅收其他重要原則。考慮到這些原則后確定稅率時,在多數情況下會導致稅率差異。例如,增值稅中對食品等社會必需品實施的零稅率或低稅率以及對小規模納稅人采取的簡易征稅辦法,將直接或有可能導致稅率差異。這樣的稅率差異是稅收不同原則之間權衡的結果,雖然有損于效率原則,但是合理的。

[5]目前,我國增值稅和營業稅并存以及對大多數服務業保留了課征營業稅的做法,是1994年分稅制改革不徹底的結果。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就當前營改增稅制改革答記者問時說:“我們傳統上是產品稅呀,最大的問題是重復征稅,1994年改革時候把增值稅變成了最大的稅種,好處呢,就是只對某個行業的增加值征稅。但是1994年改革的時候留了一個尾巴,留了一個營業稅,實際和過去產品稅的特點差不多,就是重復征稅。但是,當時服務業的規模不是很大,改革的難度很大,復雜性非常高。為了解決主要的矛盾、主要的問題,所以這一部分還是保留了。我們這一次營改增是分稅制改革的逐步完善,也可以說逐步進入收尾階段。”

[6]根據均衡條件,扭曲影響相對價格,進而影響資源配置(勞動、資本、產出);而Hsieh and Klenow(2009)根據觀測到的資源配置可以推算出對應的扭曲。由于模型的設定以及參數的選取會影響均衡條件及其數值,因此也會影響到Hsieh andKlenow(2009)測算的扭曲。

[7]這一調整主要是為了將微觀數據與宏觀數據匹配起來,使得我們可以更為準確地校準各產業的勞動份額。后文中的穩健性檢驗將討論本章結果對工資處理方式的敏感性。

[8]由于2005年為樣本的中間年份,故具有代表性。有關其他年份的描述性統計,可向作者索要。

[9]上一年度購進大量原材料、延遲繳稅、進項稅額轉出、視同銷售等因素都可導致增值稅稅率畸高。企業新辦、關停、市場價格波動、實物返利、網上銷售、延遲繳稅以及出口退稅等都可能導致增值稅稅率畸低。

[10]盡管我國的增值稅由實施垂直管理的國家稅務局征收,但由于以下原因,我國地區間的稅收管理和實施有很大差別,導致地區間平均有效增值稅稅率有所不同。首先,由于國家稅務局垂直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和信息不對稱問題,上級稅務部門難以有效地對下級進行監管。其次,下級國家稅務局在業務開展過程中,不同程度地會受到地方政府的制約和影響,甚至存在與地方政府合謀的可能。例如,國家稅務總局在駐地的辦公樓土地審批、職工住房、子女入學、醫療福利等方面都要依賴于地方政府。另外,在稅收征管實踐中,稅務部門可能會允許企業將當年的應繳稅額延至下一年繳納,這也會造成企業的有效增值稅稅率在時間上的波動。

[11]見本章附錄2及附錄3。

[12]這一發現不太容易理解。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增值稅由國家稅務局統一征收,發票管理嚴格,在控制了產業差別以后,各地區的有效增值稅稅率應該不會有系統的、持續的、大規模的差別。一個大膽的、還沒有確鑿證據的解釋是,現實中的稅法執行沒有想象中那么嚴格,國家稅務總局的垂直管理受到了地方的干擾。

[13]本章附錄4介紹了對人力資本的估算方法。

[14]在此,有三種可征稅商品:產品、資本品和勞動。由于稅率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因此理論上完備的稅收體制只需要對兩種商品征稅即可。重新定義的稅制系統不會影響納稅人的行為及均衡條件。HK模型新定義的稅制系統為產品稅和資本稅,本書為資本稅和勞動稅。

[15]作者懷疑Hsieh andKlenow(2009)一文中推導出的(16)式(原文編號)有問題。

[16]從直觀上看,σ越大,企業間替代彈性就越大,從而市場競爭越激烈,企業間很小的稅率差異都會讓低稅率企業獲得很強的競爭力,低稅率企業更容易將高稅率企業的業務搶走(business-stealing),導致更嚴重的資源錯配和TFP損失。

[17]Hsieh andKlenow(2009)將資本份額設定為美國相應四位數產業的數值。本書沒有采用他們的方法,原因有二:第一,出發點不同,本書不打算比較中國和美國的扭曲程度,因此沒有必要用美國的數據作為基準;第二,從理論上講,由于要素稟賦不同,中國的適用技術(appropriate technology)與美國并不相同,因此沒有理由認為中國的資本份額應該與美國的相等。

[18]當然,這一結論依賴于(1—6)式成立的假設:Asi和TFPRsi獨立且滿足對數正態分布。對分析過程感興趣的讀者,可向作者索要。

[19]見附錄2.2。

[20]這主要是由于剩余樣本在2007年的總體扭曲較小,使得(1—7)式中的分母變大。盡管(1—7)式中的分子和全體樣本相比變化不大。

[21]但是,國家稅務總局沒有說明置信區間的置信度大小。

[22]對人力資本估算感興趣的讀者,可向作者索要相關資料。

[23]部分現代服務業包括6個小行業,其中,租賃有形動產等行業適用11%的稅率,其他的行業均適用6%的稅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水县| 定州市| 宁德市| 咸阳市| 濮阳市| 洛浦县| 泰宁县| 云林县| 北辰区| 邛崃市| 广南县| 道孚县| 浠水县| 花莲市| 乌什县| 龙川县| 沐川县| 康马县| 益阳市| 木兰县| 高青县| 长寿区| 竹溪县| 台南市| 合山市| 平果县| 汤原县| 仙居县| 商城县| 屏东市| 泊头市| 海宁市| 麻城市| 宣城市| 黄梅县| 南木林县| 民勤县| 邵阳市| 泊头市| 射洪县| 开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