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青樹英語 四級(初二)·下
- 張濤 高洪德總主編 朱啟勇主編
- 858字
- 2019-09-20 15:25:49
前言
閱讀是語言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國家英語課程標準規定:學生初中畢業,英語應達到五級,除掌握教材內容外,課外閱讀量應達到15 萬詞以上。那么,如何保障學生達到國家規定的課外閱讀量呢?除了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貼近時代、貼近生活以及展示世界各地優秀文明的英文讀物,恐怕沒有其他途徑,更沒有捷徑。
《常青樹英語四級(初二·下)》是為初二學生量身定做的一套英語讀物,它遵循課程標準精神,符合我國英語教學實際,難度上契合我國中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全冊以課程標準24個話題為主線,材料的選取與現行教材的話題相匹配,每分冊標注相應的課標級別,打破“三”和”五四“學制的限制,方便使用。初中各年級遵循文字數量逐漸增加的原則,各級別的閱讀量適當提升,三級上冊每篇控制在100~260字,三級下冊每篇控制在150~350字,三級每本設置60~70篇文章。每篇文章前面都有導語,以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并配插圖。讀后練習由常規的Exercise變身為具有人文性和描述性的Practice,題目涉及兩個類別:讀后理解(Comprehension)和讀后寫作(Writing practice)。讀后寫作以語言輸出為主要形式,作為對閱讀內容的回顧、深化、拓展和利用。
教師在指導學生使用本書時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要引導學生重視閱讀過程,在閱讀過程中與文本或作者進行對話,領悟語篇所蘊含的思想和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感受語言的魅力,培養文化意識和情感態度;二是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主要通過閱讀理解和閱讀速度來培養。閱讀理解是指為了獲取語篇信息,讀者運用自己儲備的語言知識、話題知識、背景知識以及生活經驗等,通過推理、判斷、總結等手段,全面理解文章的意義,包括深層含義、作者的觀點和意圖等。閱讀能力是由許多閱讀技能構成的。閱讀技能是讀者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采用的策略,是一種已經成為閱讀習慣的閱讀行為。《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定的三至五級閱讀技能主要包括略讀、找讀、預測、理解大意、理解細節、猜測詞義、推斷、理解文章結構、理解圖表信息、理解指代關系、理解邏輯關系等。學生在泛讀訓練過程中應該掌握這些基本的閱讀技能。
編者
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