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寵兒,互聯網金融這幾年可謂風光日盛、獨占鰲頭。互聯網金融是現代經濟進入互聯網時代在金融上所表現出的新特征、新技術、新平臺、新模式和新實現形式,在“互聯網+”進程和國民經濟轉型升級中舉足輕重。眾所周知,互聯網金融是打破金融壟斷,促使其市場化、民營化,大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最佳利器,可有效提升資金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務質量,促進金融產品的創新。自2012年以來,P2P、第三方支付、眾籌、大數據金融、信息化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門戶等多種互聯網金融業態風生水起,市場體量不斷增大,人們對金融業務模式的探索和發展也在不斷升級。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互聯網金融發展已進入2.0時代,或者用一個更時髦的詞語,叫“互聯網金融+”時代。不難看出,互聯網金融的業務模式已從金融產品銷售與導購的渠道平臺轉向金融交易業務與產品服務,而互聯網開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毫無疑問將給互聯網金融市場帶來無限的發展和想象空間。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深刻認識到,互聯網金融在業績驕人的同時,問題和風險也逐漸暴露。P2P在新增平臺、貸款余額同創新高的同時,問題平臺層出不窮,逾期跑路現象屢見不鮮。盡管眾籌領域具備低門檻、多樣性、依靠大眾力量、注重創意等特征,但很可能演變為非法集資。隨著第三方支付的成長和網絡銀行的發展,傳統金融向互聯網化和移動化轉型已經迫在眉睫,但市場上不斷涌現的案例很難讓企業拿來就用,一學就會,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金融機構,都亟須從實戰的角度上一堂系統的轉型“教程”。
古語云:“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古語又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兩句看似不相干的話,揭示的卻是一個基礎工程最為重要的道理。經過幾年超速發展后,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從業者、求職者和創業者越來越多,其中不乏金融或互聯網背景的精英和專業人才,但由于互聯網金融是一個新生事物,并且不斷衍生新的概念和模式,完全熟知互聯網金融的起源、原理、模式、平臺建設、風險控制、市場營銷和投資人保護、法律風險防范、傳統金融機構觸網轉型的人并不多,這就迫切需要一本對上述各知識點進行全面闡述的普及型通俗讀物,為上述各類從業者、求職者和創業者答疑解惑。
基于上述考慮,我院認真組織編寫了本書。本書以知識點的方式,精心設計了158個知識點,不僅深入淺出地系統介紹了互聯網金融的起源與背景,對P2P網貸、眾籌、貨幣基金、第三方支付等互聯網金融形態都進行了翔實的介紹,并對其中的法律問題和投資人保護進行了全面的闡述,還就傳統金融機構的互聯網化和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從業、創業與投資展開了深入探討。本書不僅富含知識性,而且實戰意識和法律意識濃厚;不僅探討了新興互聯網金融機構進行“互聯網+”的模式和風險,也認真分析了銀行、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對“+互聯網”的嘗試和心得。這是本書的最大亮點,也是其與市場上同類圖書的最大不同。與此同時,本書在闡述案例和理論的同時,還穿插了大量生動的漫畫,力求圖文并茂,更直觀、形象地解釋相關知識點,便于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書內容。
本書特邀作者、資深律師吳衛明,在互聯網金融、私募基金、財富管理等新金融領域的政策、法律方面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除特邀作者吳衛明外,岳巍、徐艷麗、董宇、陳為也參與了部分章節的撰寫。我院執行院長劉勇、副院長李勁松、國培融經圖書工作室的李金艷女士等也給出了寶貴的建議。盡管如此,由于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加之參考資料有限,本書難免存在一些瑕疵和紕漏,歡迎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專業人士批評雅正。
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
201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