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研究
- 安體富 朱青等
- 2496字
- 2019-09-29 12:14:37
0.2本課題的總體框架、預期目標和基本內容
0.2.1 本課題的總體框架
財稅體制的改革涉及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我國現行的財稅體制存在不少問題,應當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從多個方面研究目前的財稅體制改革問題。本課題由一個主報告和若干子課題組成。主報告定名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研究”,子課題定名為“科學發展觀與政府間財政關系和諧”、“科學發展觀與基層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提高”、“科學發展觀與政府間轉移支付制度重建”、“科學發展觀與政府收入體系建設”、“科學發展觀與分稅制改革”及“科學發展觀與預算管理改革”,具體如圖0—1所示。

圖0—1 本課題總體框架示意圖
0.2.2 本課題的預期目標
本課題試圖構建一個完整的理論框架。這個框架能夠與科學發展觀基本思想保持一致,能夠揭示目前中國財稅體制存在問題的根源,能夠提出解決目前財稅體制存在問題的可行性政策建議。
0.2.3 本課題的基本內容
本課題計劃研究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①科學發展觀的內容、基本要求及與財稅體制改革關系的理論研究。通過對這幾方面的研究,找到財稅體制改革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中的切入點和努力方向。②對我國目前財稅體制存在問題的研究。圍繞上述子課題的內容,通過調研,本課題試圖指出目前我國財稅體制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揭示存在問題的原因。③對我國財稅體制改革取向的研究。在深入調研及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目前的現實情況,提出財稅體制改革的原則、目標及對策。
本書便是以上述內容為研究目標,回答了以下幾個理論問題:第一,科學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應該是什么?第二,如何認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它與政府間的財政關系有什么理論聯系?影響公共服務提供能力的因素是什么?究竟包括哪幾個方面?第三,現行政府間轉移支付制度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何影響?第四,我國稅制運行的狀況、基本功能及其對經濟社會發展有什么影響?第五,如何根據我國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構建科學、合理的預算制度?本書結合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方法,注重對數據的搜集和分析,對以上幾個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和探討。
本書的研究以財政體制與政府財政關系、稅收制度、公共服務均等化為著眼點,圍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這個中心,研究了財稅制度的一系列理論問題并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改革建議。本書共分六大章,主要研究內容如下所述:
“導論”研究了本課題研究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并闡述了本課題的總體框架、預期目標和基本內容。這一部分構成了本書的研究基礎。
“第1章 科學發展觀與財稅體制改革”對財政分權的相關理論做了簡要回顧,并簡要回顧了我國政府間財政關系變化的過程,同時從全新的角度分析了我國政府間財政關系的現狀以及改革方向。在此基礎上,本章闡述了實現政府間財政關系和諧的政策取向。財政體制改革的必要條件是不能扭曲政府改革目標,實現政府間財政關系和諧的重要措施是優化調整基層政府轄區的橫向政府改革方案,通過對省以下各級基層政府轄區范圍的調整,尤其是通過對相互毗鄰的各縣縣域的重新劃分和通過合并規模較小的鄉鎮來減輕財政支出壓力,實現政府改革與理順財政體制的目標相兼容。
“第2章 財稅體制改革的戰略目標”以公共服務均等化為改革目標,對公共服務的本質進行了剖析,并利用綜合評價方法設計了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衡量體系。然后,本章通過實證調研掌握和了解了我國基層政府財政困難的狀況,導致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能力不足以及各地區之間差距懸殊的深層次原因,并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研究我國目前緩解基層政府財政困難、增強基層政府公共服務提供能力的改革方向。
“第3章 政府間財政支出責任安排優化”全面系統地梳理和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間財政支出責任安排及其相關制度的歷史演進,然后分別從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地區經濟增長的視角出發,對我國政府間財政支出責任安排的科學合理性進行系統評價,揭示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間財政支出責任安排存在的問題及未來面臨的挑戰,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我國政府間財政支出責任安排的優化調整措施。
“第4章 政府收入責任安排優化研究”運用稅制改革理論分析我國稅制改革的取向和內容及其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并對稅收的運行機制以及如何實現政府的政策目標進行了定位。隨后,本章對我國稅制運行狀況進行了深入剖析,研究了我國現行稅制在促進經濟增長、經濟結構協調、經濟可持續發展,提升企業競爭力、自主創新力,發展新經濟,促進收入公平分配方面的作用機制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本章研究了中國稅制的現實選擇與機制協調,以及中國稅制模式的構建及其路徑問題。
“第5章 政府間轉移支付制度重建”對政府間轉移支付的財力均等化效應進行了定量分析。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和省以下財政轉移支付都表現出一定的非均等性,后者對于不平等的貢獻更高,但從邊際影響來看,兩者都表現出一定的均等化意愿,非均等化效果有所減弱。其中,稅收返還是造成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缺乏均等化效應最大的因素,而財力性轉移支付則成為省以下財政轉移支付的罪魁禍首。另外,造成現行財政轉移支付缺乏均等化效應的關鍵因素是其與財政總支出分布都存在正的相關性,表明現行財政轉移支付的分配存在給予相對富裕地區更多轉移支付的情況。
“第6章 政府預算管理科學化”從理論上分析了財政預算監督體制的基礎,同時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剖析了如何發揮人民代表大會、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在財政預算監督上協調配合的機制與改革取向。同時,本章在回顧我國部門預算改革的過程及研究我國部門預算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的基礎上,借鑒國外部門預算的經驗,提出完善部門預算的具體措施。最后,本章對結合稅費改革和規范非稅收入問題,如社會保險稅費改革,研究我國目前“收支兩條線”的問題及改革取向,將政府收入(包括非稅收入)統一納入預算內管理。除上述內容外,本章還會涉及政府采購制度、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及政府債務收入管理等問題。
然而,由于財政稅收體制這一問題的復雜性以及筆者有限的分析問題能力,無法對本書涉及的所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理論推導,有些只能從感性的角度進行初步認識。課題組將在未來的研究中繼續加以關注,對上述地方進一步完善,以彌補上述理論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