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金融機構投資者和公司治理
- 袁蓉麗
- 2226字
- 2019-09-21 01:39:46
前言
隨著金融機構投資者的規模越來越大,持股比例越來越高,他們作為公司管理人員的監督者的這種作用及其重要性越來越受到學術界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視。以往絕大多數有關股東積極主義的研究都是以經濟發達國家(例如美國和英國)為背景的。中國的學術界并沒有對金融機構投資者的治理作用給予足夠的關注,多數人認為中國的金融機構投資者在公司治理中沒有發揮任何作用。但是,隨著中國金融機構投資者的蓬勃發展,他們逐漸成為積極的股東。我們已經能夠看到越來越多的有關金融機構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決策制定的報道,所以,有必要重新評價中國金融機構投資者在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我們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中國金融機構投資者在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和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具體的研究問題包括:
(1)能夠吸引金融機構投資者投資的公司的特征是什么?
(2)金融機構投資者在公司治理中的理論作用和實際作用分別是什么?
(3)影響中國金融機構投資者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4)金融機構投資者持股對公司業績的影響是什么?
(5)金融機構投資者如何在實際中發揮他們的作用?
為了回答上述前三個問題,我們采訪了金融機構投資者的高級經理和上市公司董事。訪談結果表明,經營業績良好、流通股的比例高、財務報表和年度報告質量好、管理人員素質高、有效的投資者溝通是吸引金融機構投資者的公司所具備的特征。研究結果還表明,大多數證券公司是消極投資者,一些積極的投資基金則幫助它們投資的公司進行財務預測、規范公司行為、改善公司業績。這種有限的公司治理作用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包括股權高度集中、金融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低、不成熟的監管環境、利益沖突、財務信息不透明和披露不足,以及金融機構投資者自身代理問題的存在。
為了回答第四個問題,我們以2006—2010年間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1654家公司(7009個觀察值)為樣本,分別分析了證券公司和投資基金的持股對公司業績的影響。我們發現:(1)投資基金對公司業績有積極影響,會計盈余反過來影響它們的持股比例;(2)證券公司的持股不會顯著影響公司業績。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的金融機構投資者對公司業績的影響不同。
在回答第五個問題時,我們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實際環境中金融機構投資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在招商銀行擬發行百億元可轉換債券案例中,以投資基金為代表的小股東團結起來,采取集體行動反對招商銀行的融資提案,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小股東利益。案例研究結果表明,中國主要的代理問題是控股股東和小股東的利益沖突,以投資基金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投資者能夠代表小股東,發揮監督控股股東的作用。同時我們發現,中國其他治理機制的低效率限制了金融機構投資者在公司治理中發揮作用。
總之,中國的金融機構投資者(尤其是投資基金)已經開始在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中發揮作用,不同的金融機構投資者對公司業績的影響不同。這些研究發現表明,中國政府努力發展金融機構投資者(主要是投資基金)、鼓勵他們積極參與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的政策是正確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中國政府還需要繼續努力,進一步增強這種治理作用,尤其是發揮證券公司的監督作用。研究結果同時強調了在分析中國金融機構投資者對公司業績的影響時,區分不同類型的機構投資者的重要性。
本書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區別于以往以美國和英國等發達經濟國家為背景展開的研究,本書分析了中國金融機構投資者的治理作用,豐富了公司治理的文獻,尤其是金融機構投資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的文獻。第二,本書關注具體的金融機構投資者,即證券公司和投資基金,而不是一般意義的法人投資者。本書還在研究中區分了兩種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投資者對公司業績的影響。第三,本書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分析了金融機構投資者在中國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通過定性和定量研究,我們得到了相同的結果,這些結果相互印證,從而更加全面、可靠。第四,本書分別以金融機構投資者的高級經理和他們所投資上市公司的董事為訪談對象,從不同的角度對所要研究的問題進行剖析,給讀者提供了更全面、客觀的答案。第五,本書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深刻挖掘了金融機構投資者如何試圖影響他們所投資公司的決策,這是對以投資基金為代表的小股東反抗大股東和管理層利益侵占的一項探索性研究。
本書共有9章。第1章是導論,介紹研究背景、理論、研究目標和研究問題,討論研究方法和研究意義,總結主要研究結論和本書特點,最后介紹本書的結構安排。第2章提供理論分析。我們主要以代理理論為指導分析中國制度背景,確定研究問題、建立假設,分析研究結果。第3章回顧主要公司治理模式和有關公司治理機制有效性的文獻。第4章回顧國外關于金融機構投資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和對公司業績影響的文獻,為與中國金融機構投資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進行比較提供了理論背景和現實基礎。第5章介紹中國的制度背景、公司治理和金融機構投資者,為第6、第7、第8章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提供了制度背景。第6章通過對金融機構投資者高級經理和被投資的上市公司的董事的訪談,分析金融機構投資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第7章分析證券公司和投資基金的持股對公司業績影響的實證證據。第8章是案例研究,分析以投資基金為代表的小股東如何面對強大的控股股東和公司管理層,團結一致反對招商銀行的百億元可轉債融資提案,最終取得了一定的勝利。第9章總結主要研究發現和結論、研究特色及啟示,指出本書的研究局限和未來的研究方向。
袁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