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區域經濟差異的資本形成機制研究作者名: 張志元 張梁本章字數: 16字更新時間: 2019-09-20 16:39:37
第2章 資本形成與區域經濟發展理論
2.1 資本形成相關概念
2.1.1 資本與貨幣界定
資本是商品經濟客觀存在的經濟范疇,也是貨幣資本商品化的生產要素。資本的范疇及其運動,如同商品、貨幣、價值等商品經濟社會的經濟范疇及其運動一樣,僅僅體現為商品經濟中的一般關系,而非某一特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經濟制度的反映。資本的根本屬性是一種帶來價值增殖的價值,它不但要求資本化的生產要素保存和補償原有預付價值,更重要的是能夠帶來價值增殖。因此,價值增殖性是資本的根本屬性,資本最基本的經濟功能就是增殖價值。
貨幣的本質為一般等價物,是商品交換的媒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發展的結果,貨幣的基本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支付手段。在資本主義社會,任何一位資本家要開始其經營活動,首先要掌握一定數量的貨幣,以便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來開展經營活動。所以資本最初總是表現為一定數量的貨幣,它能帶來價值的增殖,也可以說資本是由貨幣轉化而來的,但貨幣本身并不是資本,二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
貨幣與資本的本質區別主要體現在:貨幣是一種可以交換其他商品的有固定價值的特殊商品;而資本一開始就與剩余價值結伴,是一種可以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它泛指一切可以投入再生產過程的有形資本、無形資本和金融資本,是能夠創造新價值的價值,是可以增殖的。同時,貨幣的使命是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實現商品的流通,它體現的只是一種交換關系,只活躍于流通領域,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為商品交換服務;而資本的使命,是在經濟活動中不斷增殖,它不僅活躍于流通領域,也活躍在生產、再生產過程中,是體現在物之上的生產關系。
但是,拋開資本外在的、可以觸摸的、可以感覺的物理屬性,資本便只是一定價值量或一定購買力的代表,可以說,資本就是貨幣。所以,資本與貨幣雖然有本質的區別,但資本不是別的,資本就是能夠帶來價值增殖的貨幣。從持有者的角度來看,貨幣的持有者并不一定就是資本家,只有當貨幣持有者將其投入到無限的價值增殖運動中,即貨幣持有者充當這個運動的有意識的承擔者時,他才真正成為資本家。換個角度,資本最初總是表現為一定數量的貨幣,但貨幣不一定就是資本,貨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表現為資本。從貨幣和資本的流通形式來看,商品流通形式為商品—貨幣—商品(W—G—W);資本流通形式為貨幣—商品—貨幣(G—W—G)。這兩種流通方式中買賣的順序、流通的起點和終點、流通中充當媒介的東西、流通的內容、流通的目的都各不相同。因此,從兩種流通方式的比較分析可以看出,資本流通的完整方式是:G—W—G′,這里G′=G+△G,△G是運動過程中的價值增殖額,稱為剩余價值。可見,資本流通的根本點就是貨幣在運動中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發生了價值增殖。所以,資本就是通過貨幣的流通,帶來價值增殖的。因此,資本與貨幣不僅有著本質區別,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2.1.2 資本形成的基本內涵
最初,英國經濟學家羅伊·福布斯·哈羅德(Roy Forbes Harrod)在《動態經濟學導論》一書中闡述了資本形成(Capital Formation),他認為資本形成就是儲蓄或投資的集合,提高儲蓄率或投資率就能加快資本形成。對資本形成的完整詮釋最早源于納克斯(資本形成理論的早期開拓者之一),他將資本形成解釋為:“資本形成的重要意義,是社會不會用當前所有的生產活動來滿足現有的消費愿望和需求,只是把其中的一部分用于生產活動。”
從上述納克斯的定義可以看出,資本形成廣義上講,包括“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兩個方面。但習慣上是將二者分開來論述的,因而資本形成一般只局限于其狹義定義即“物質資本”。物質資本,是指實物形態的機器、廠房、建筑物、工具設備、交通工具與基礎設施等長期耐用的生產資料,也包括固定資產和生產所必需的存貨。它既表現為現有的生產能力,也表現為未來的生產潛力。物質資本形成是整個儲蓄、投資過程的結果,它來源于生產總量超過當前消費量的生產“剩余”即儲蓄,然后通過投資和再生產,轉化為耐用的物質資本。因此,資本形成的實質是將儲蓄轉化為投資,儲蓄和投資對資本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
資本形成最初來源于生產剩余即儲蓄(即一國在一定時期內的國民收入減去消費后的余額,又稱為“資金積累”),再由儲蓄轉化為投資,最后才形成機器設備、廠房、基礎設施等物質資本。開放的經濟中,一國的總儲蓄包括國內儲蓄和國外儲蓄兩大部分。一般儲蓄供給的主體主要包括居民、企業和政府,居民儲蓄在國民總儲蓄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影響居民儲蓄的主要因素就是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而企業經營績效是影響企業儲蓄的主要因素,與居民和企業儲蓄不同,政府儲蓄的水平主要受政府收入水平的影響。但并不是說高儲蓄就意味著高投資和高積累,只有儲蓄,沒有投資需求,是不可能實現投資活動的,投資需求的主要決定因素是預期收益,另外還受稅收政策、借款利率等因素影響。所以,資本形成通常是綜合考慮儲蓄、投資和資本積累,并結合上述多種因素來分析儲蓄轉化為投資的過程。
資本形成首先表現為一個從儲蓄到投資的過程,繼而才表現為投資的結果。它是指在社會的經濟體中,資本存量的增加及由此產生的生產和盈利能力的形成和增長。資本形成實際上就是貨幣資金投向產業的過程,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有著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從現在國際經濟發展的現狀來看,亦是如此。如今資本在發展中國家是最稀缺、最重要的投入要素,資本形成率是決定經濟增長率的一個重要因素,投資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首要力量。因此,資本形成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尤為重要。發展中國家的低收入水平必然引起低國民收入、低儲蓄、低投資、低勞動生產率的惡性循環,從而制約其經濟發展。只有通過貨幣擴張促進金融機構的發展、改善資本形成狀態才能有助于經濟發展,同時促進儲蓄、投資以及經濟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