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爺爺的實驗室與未完成的模型
- 風校迷航:少年與星光
- i何小生
- 628字
- 2025-07-07 09:40:50
肖瑜的爺爺病情暫時穩定后,堅持要來看望“幫孫子完成夢想的小朋友”。
楚赫跟著肖瑜走進醫學院的特護病房時,老人正坐在輪椅上,對著窗外的臘梅出神,手里握著那枚風校勛章。
“爺爺,這是楚赫。”肖瑜蹲下身,聲音放得很輕。
老人轉過頭,渾濁的眼睛亮了亮:“好孩子,坐。”他指了指旁邊的椅子,忽然從床頭柜拿出一個木盒,里面是散落的齒輪和發條,“小瑜小時候總愛拆鬧鐘,說要做個記住時間的機器。”
楚赫看著老人布滿皺紋的手,忽然想起論文里那個試圖捕捉記憶痕跡的 AI模型。“爺爺,我們的項目……”
“我知道,”老人笑了笑,露出缺了一顆的門牙,
“拓撲學那套彎彎繞繞,小瑜給我畫過圖。”
他指了指肖瑜,“這孩子啊,跟他爸一樣,死腦筋,什么都自己扛。”
肖瑜的耳根微微泛紅。楚赫握住老人的手,那雙手很涼,
卻很有力:“爺爺,我們會讓模型更準確的。”
離開病房時,肖瑜忽然說:“想看看爺爺的實驗室嗎?”
那是風校老校區一間塵封的實驗室,玻璃柜里擺著老式顯微鏡和泛黃的實驗記錄。
肖瑜打開一盞臺燈,光束照亮墻上的黑板,
上面用粉筆寫著未完成的拓撲公式,旁邊是老人的字跡:「記憶或許會褪色,但拓撲結構永存。」
“這是爺爺發病前最后一個研究項目。”
肖瑜指尖劃過黑板,“他想證明,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記憶并未消失,只是拓撲連接發生了改變。”
楚赫看著那些熟悉的公式,忽然明白肖瑜放棄斯坦福的真正原因——他不僅是在完成爺爺的遺愿,
更是在守護一個關于“記憶永存”的信念。
而這個信念,此刻正通過他們的 AI模型,在代碼與數據中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