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2013年消費品市場發展預測

2012年12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3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面臨更加嚴峻復雜的世界經濟形勢,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持續上升。對此,我國將繼續貫徹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更多地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來;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這一根本目的,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注重提高發展的包容性。這意味著國家進一步擴大內需的重點更加明確和具體,政策操作的思路開始解決深層次的問題。

2013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重要的一年,也是中國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2013年,政府將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著力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加強政策協調配合,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夯實農業基礎,保障農產品供給,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整體素質,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加強民生保障,完善收入分配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實現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增長。

基于我國消費品市場各個層面2012年所表現出的特征和走勢,可以對2013年我國消費品市場的發展做出如下展望。

(一)2013年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繼續拓展,消費傾向和消費信心回暖

2012年消費品市場呈現出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消費結構轉型升級,但消費傾向和消費信心略顯不足。2013年,政府將著力擴大內需,保障民生,提升消費者的消費傾向及消費信心,保障國民經濟朝著宏觀調控預期的方向發展。

1.經濟發展慣性:消費需求增長的宏觀動力

中國人民大學流通研究中心多年市場監測結果顯示,我國消費需求擴張滯后于投資和經濟擴張4~5個季度。2011年GDP平均增長達到9.2%,2012年GDP平均增長達7.8%,雖增幅有所下降,但仍然表現出較好的經濟擴張勢頭。2013年,我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從多角度拉動經濟的發展,培育消費新增長點,增加商品供給,豐富消費者選擇,帶動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的擴張。

2.居民收入提高:消費需求拓展的購買力基礎

2012年,國家實施了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和民生工程,保障了城鄉居民就業的穩定和收入水平的穩步提高。2013年,國家將進一步延續該政策思路,保障就業,促進民生,提升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國家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進一步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減輕企業和居民的負擔;進一步增加城鄉居民的收入,努力提高消費能力;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障和改善民生;進一步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與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據預測,2013年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在“萬元時代”持續攀升,沖擊新的發展平臺。

3.消費結構升級:消費需求增長的結構因素

2012年,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呈現三大趨勢:食品消費增速放緩、醫療文教消費比重下降、以汽車和住房為代表的發展性和享受性產品增速保持高位。2013年,政府將進一步降低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將消費者對發展性和享受性產品的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購買力。同時,在城鄉消費需求結構方面,政府將進一步開發農村需求,提升購買力水平,通過對農村購買渠道的改善、農村社會保障體制的完善,加快農村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對于當前商品房價格過高的問題,2012年全國各地推出的抑制房價措施將逐步發力,新一輪的消費闖關將在2013年展開突破。城鄉居民對商品房消費意愿將拉動消費需求的上揚。

4.物價總水平穩定:消費傾向提升的誘因

2012年居民消費價格增長2.7%,城鎮居民實際收入28 055元,比2011年增長17.0%;人均可支配收入25 321元,比2011年增長16.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3%;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8 328元,比2011年增長19.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8%。這充分說明了消費者購買力顯著增強。2013年,國家繼續將“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活力和動力,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列入工作計劃,我們有理由相信2013年物價總水平將處于相對平穩的發展態勢。平穩的價格水平將弱化消費者的觀望情緒,喚醒消費者的消費意愿,從而延續消費需求的拓展。

5.未來經濟預期:消費信心提升的意愿基礎

2012年消費者消費意愿和消費信心略顯不足,主要受到宏觀經濟預期、貨幣預期、社會保障預期及物價水平預期的影響。預計2013年,雖然壓制消費傾向走低的市場因素和體制因素在短期內無法根本性地消除,但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和政府多項相關政策的出臺仍將使推動消費傾向提升的因素有所顯現。

首先,從宏觀經濟預期上來看,2012年第四季度開始,各項數據顯示我國經濟已經開始逐漸回暖,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后,確定了2013年經濟政策的基調,這預示著2013年經濟將沿著良好的態勢發展下去,有助于提升城鄉居民的消費信心。

其次,從貨幣預期上來看,2012年央行連續兩次上調存貸款準備金率,連續六次采取逆回購釋放流動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對消費的熱情。2013年,央行將繼續以更加靈活多變的貨幣手段進行調控,這有助于提升消費者對股票市場、房產市場的投資熱情,提高城鄉居民的消費期望。

再次,從社會保障預期上看,政府在2013年將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尤其是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地從“廣覆蓋、低水平”向“廣覆蓋、高水平”逐步過渡;進一步加大對科教衛生事業的投入,緩解城鄉居民對于潛在教育醫療支出的隱憂;進一步發展民生工程,提高民生保障,提高城鎮化質量,喚醒居民由于對未來的悲觀預期而被壓制的消費需求。這些舉措將進一步提升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預期進而提升其消費傾向和消費信心。

最后,從物價水平上看,政府將出臺一系列措施平抑物價,將物價總水平控制在平穩水平上,保障民生。因此,城鄉居民的消費傾向和消費信心將有所回暖。

(二)供求關系將從短期不均衡趨于均衡,商品供給更加多樣化,渠道建設進一步 完善

2013年消費品市場在短期內受2012年年底國際市場需求低迷影響,可能會出現部分商品供過于求的不均衡狀態,但長期看,消費品市場還將繼續延續良好的發展勢頭,從多樣化商品種類品牌、優化商品流通渠道等多方面綜合完善,推動消費品市場良性發展。

1.貿易保護主義導致國際市場需求緊縮、國內產能嚴重過剩

2012年,國際需求持續低迷,致使貿易保護主義顯著抬頭,我國出口環境嚴重惡化,直至年底,國際經濟形勢依然未出現明顯回暖趨勢,2013年將會繼續延續這一乏力的經濟增長局面,貿易保護主義將進一步惡化貿易環境。另一方面,我國出口產品結構始終不夠合理,過高的外貿依存度以及過度集中的出口地理方向,更是加大了不合理的產品結構帶來的經濟風險,使得我國缺乏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在出口受阻之時回天乏力。再者,由產品出口受阻帶來的“出口轉內銷”,將使得國內產能短期出現過剩,國內供給驟增,使得市場在短期內出現嚴重的供求不均衡的狀態,供給大于需求,進而造成我國國內消費品市場整體價格水平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2.市場作用與政府調控相結合是維持供求合理比例的重要力量

2012年消費品市場在國際市場需求減弱、國內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的壓力下能夠維持供求基本平衡,得益于政策、市場和消費模式轉變的共同作用。從我國宏觀經濟走勢看,2013年我國經濟將進一步復蘇,生產企業將在優化升級中提升產能進而保障供給。因此,市場在政府宏觀調控及適度引導管理下,將更好地適應需求,保障供應。同時,我國進一步加強與國際市場聯系,利用進出口維持供需恰當比例的能力有所加強,在新的一年,供求平衡仍然是市場的主基調。

3.多品牌、高質量是國內市場供給加強的顯著表現

2012年是我國消費品品牌建設繼續深化的一年,消費品質量穩中有升,流通標準進一步完善。雖然我國消費品企業的商品品牌世界競爭力和影響力還不強,但隨著我國對商標專用權的保護加強,加上大多數企業在品牌建設上的不斷努力與探索,中國企業最終經受住了市場考驗,獲得了較好的市場效益。2013年,企業及商品品牌建設將延續2012年的良好勢頭,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具競爭力的消費體驗,豐富國內市場供給,促進國內消費多樣化發展。同時,更多外資零售業態將進入中國參與中國消費品市場份額的爭奪,國內企業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市場考驗,但從消費者角度來說,消費者群體將能夠獲得更多的消費選擇和更好的消費體驗。

4.渠道建設進一步完善是促進國內市場供給優化的重要路徑

2012年,在國家政策措施的不斷規范和扶植下,我國消費品市場中以商業為代表的商品流通渠道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流通法律法規體系更加完善,各行業流通標準的出臺為我國流通業區域化、國際化提供了有力支持。2013年,政府及相關部門將進一步采取措施推動流通主體景氣指數的回升,解決我國流通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推動我國流通效率大幅提升。除此之外,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也為國內供給注入了多元化血液,2012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并且網絡購物用戶規模穩步增長,伴隨互聯網的進一步普及,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城鄉居民接觸到電子商務,預計2013年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將超過3億人,在寬帶網民中的滲透率將超過40%。

(三)多方合力推動價格演進,經濟結構深入調整促成價格低位平穩運行

遵循本報告分析2012年價格走勢的思路,可以對2013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發展趨勢進行全面預測。

1.從推動CPI上漲的因素看

(1)經濟發展速度加快是推動CPI上漲的宏觀環境因素。

2012年我國GDP平均增長幅度達7.8%,帶動經濟增長進入穩定發展周期。2013年不僅是“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年份,也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中國經濟結構將發生深入調整,擴大內需、培育消費新增長點、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推進城鎮化進程等將共同成為2013年中國經濟的主旋律。因此,在較高速的經濟發展環境下,供給與需求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擴張,CPI面臨一定的上行壓力。

(2)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是推動CPI上漲的貨幣因素。

2012年12月,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2012年貨幣政策走向初露端倪。2013年在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強調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貨幣政策“穩中有松”。2012年隨著進出口貿易的大幅萎縮、人民幣匯率進入雙邊波動渠道以及我國企業、居民持匯意愿明顯提高,央行通過對沖外匯占款發放貨幣的渠道已經逐漸關閉。逆回購成為過渡時期央行補充流動性的主要工具。從2012年5月至2012年10月,央行已經連續6個月實施逆回購,逆回購總額達到3.6萬億人民幣,且種類涵蓋了7天、14天與28天,逆回購逐漸代替了原有的以準備金率和利率為主的調控手段。靈活的貨幣政策可能帶來國內貨幣流動性的增強及消費者消費傾向及消費信心的變化,該貨幣政策導向將成為2013年CPI上漲的動力因素。

(3)勞動力成本的上漲是推動CPI上漲的成本因素。

2012年勞動力市場的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勞動力價格的劉易斯拐點已經到來抑或迫近,這使得中國勞動力價格將不可逆轉地長期上漲。2013年,國家將繼續注重民生,保障勞動力收入水平尤其是較低收入水平勞動力的收入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因此,在2013年,勞動力價格將會持續上漲,用人單位將面臨更大的人力資源成本,CPI上漲的成本推動因素仍然長期存在。

(4)人民幣升值步伐放緩是推動CPI上漲的匯率因素。

2012年,人民幣匯率連續四個季度保持較為穩定的水平,未出現大幅升值情況,全年對美元升值幅度約0.25%,升值步伐明顯放緩,甚至在個別月份出現貶值現象。盡管在2012年年末,人民幣匯率面臨著QE4等多重升值壓力,然而,2012年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強操作的靈活性。要適當擴大社會融資總規模,切實降低實體經濟發展的融資成本,保持政策的連續性與穩定性。另外,根據有關機構預測,2013年人民幣匯率將保持2%~3%的升值幅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預示出未來一年人民幣雖有一定升值空間但升值步伐將繼續放緩。人民幣升值步伐的放緩在2013年將成為推動CPI上漲的匯率因素。

(5)全球通貨膨脹壓力的提升是推動CPI上漲的國際因素。

2012年,世界經濟再度經受歐債危機、美國經濟增長乏力的影響,加上美國在此年度先后實施了兩輪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致使全球通貨膨脹壓力驟增。展望2013年,發達經濟體仍將面臨債務問題的嚴峻考驗,大規模運用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的空間有限,因此有望繼續推進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歐洲需要在持續財政緊縮的背景下促進經濟企穩復蘇;美國面臨財政懸崖的困擾,為全球經濟的增長前景蒙上了陰影。由此可見,2013年,全球通貨膨脹的壓力將再次成為推動國內CPI上漲的國際因素。

2.從遏制CPI上漲的因素看

(1)翹尾因素減弱是使得CPI漲幅走弱的統計因素。

2012年CPI漲幅為2.6%,較2011年出現大幅回落。如果CPI上漲幅度以同比上漲幅度統計計算,則上一年CPI水平的高低將對于下一年CPI漲幅的計算產生較大的影響,引起上年年末價格上漲的因素對第二年的價格變動也會產生影響。由2012年全年CPI的走勢和年末CPI水平可知,2013年翹尾因素減弱,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2013年CPI的同比漲幅。

(2)糧食豐收是遏制CPI上漲的供給因素。

2012年是中國糧食豐收的第9個年頭,為今后糧食價格穩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2年中國糧食總產達到54 641萬噸,比2011年增加1 559萬噸,同比增長2.9%。截至2012年,我國實現了半個世紀以來首次連續九年增產,糧食產量連續六年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量的穩定攀升和糧食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都有效地防止了由于糧食供給不足而導致的糧食價格上漲,為CPI漲幅保持在較低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

(3)適度寬松的稅收措施是遏制CPI上漲的政策因素。

目前中國的稅制結構中,30%為直接稅,70%為間接稅。間接稅作為商品價格的構成要素之一,通常由企業附加在商品價格中,轉嫁給終端消費者;而從繳稅主體來看,中國稅收收入的90%以上由企業繳納,因此,一旦稅收壓力加大,便可能推動物價攀升。2013年,國家將繼續推進結構性減稅政策,尤其是對部分小型微利企業的提高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營業稅改增值稅等政策,將切實減輕中小企業負擔,在“營改增”試點擴大,減輕相關企業負擔的基礎上,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至5 000元,進一步減輕中等收入者稅收負擔,以刺激消費、優化經濟結構。因此,適度寬松的稅收政策是政府調控企業成本、刺激消費需求的政策手段之一,將有效遏制CPI的快速增長。

(4)食品和居住類商品價格漲幅大幅回落是遏制CPI上漲的結構因素。

2013年是繼黨的十八大召開后,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政府將出臺更多政策進一步保障民生,改善流通環境,保障食品和居住類商品價格的穩定。2012年,國家已采取了多項措施保障食品價格,著力解決蔬菜及肉類食品價格,完善儲運和市場體系,規范流通秩序,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預計2013年食品價格將延續2012年的趨勢,保持穩定的低位漲幅。居住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國家將繼續加大在保障性住房領域的投入,同時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促進房價合理回歸,擴大有效供給。預計2013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將處于平穩發展階段,商品房價格將繼續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因此,食品和居住類商品價格的平穩發展將帶動CPI運行平穩或出現小幅下行。

(5)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分化是推動CPI回落的輸入性因素。

2012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呈現“M”型格局,價格大幅攀升的動力有所減弱。各類商品的價格走勢出現分化,具體而言:能源價格受到地緣政治危機影響曾一度沖高,但在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上漲幅度有限;工業金屬價格更是受經濟因素影響而一路下行;農產品價格受極端天氣影響漲勢強勁;黃金價格在全球寬松流動性的推動下升至高位。預計2013年,大宗商品的價格將出現進一步的分化,各品類中,預計黃金價格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農產品供給依然短缺,價格漲勢依舊存在;頁巖氣技術尚無法對原油價格帶來實質性沖擊,原油價格仍將處于高位震蕩格局;工業金屬價格受制于需求疲軟,將維持低位。綜合來說,受未來一年國際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和投資者整體的悲觀預期影響,國際大宗商品的整體價格仍將表現低迷。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格局的分化和價格水平的回落將直接影響我國消費品的原材料、能源成本,產品生產線上游的成本降低將逐步傳遞至消費品市場,從而導致消費品市場價格的穩定與回落。

綜上所述,如果所有因素全部兌現,未出現國際局勢動蕩不安或國內氣候異常突變等極端情況,預計2013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將在3%~4%的區間內波動,保持較為溫和的上漲水平。2013年的物價上漲壓力雖然較2012年略有提升,但受多方遏制物價水平大幅上漲的因素影響,全年CPI同比升幅將仍然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上,以相對平穩的走勢,實現2013年新一輪國家經濟的發展。這種適度的價格水平的上揚既包含了充裕的流動性及輸入型通脹等推動的價格上漲,又包括了需求熱點商品和供給不足的商品的價格上漲,從而推動經濟資源向有需求有效益的產業與產品轉移,還包含了供過于求的產品或渠道不暢的產品價格的下跌,從而推動消費品市場調節商品供求、優化商品結構、完善商品渠道,實現消費品市場的良性發展。當前,我國經濟社會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面臨的國內外形勢依然嚴峻,我國政府將利用高度靈活的工作作風和高度嚴謹的工作態度迎接這些挑戰,堅持踐行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不斷提升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的物質文化水平。

(叢子薇 王孟洋 鈕璐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市| 宿迁市| 太湖县| 孙吴县| 临猗县| 连江县| 平陆县| 贡觉县| 商都县| 永靖县| 青铜峡市| 峨边| 雷山县| 修武县| 双江| 绵竹市| 同江市| 西盟| 鹿泉市| 亚东县| 天峻县| 建瓯市| 开远市| 昔阳县| 五华县| 疏勒县| 镇赉县| 天峨县| 佛学| 通河县| 莱州市| 光山县| 凉山| 濮阳县| 增城市| 新宁县| SHOW| 永宁县| 沙坪坝区| 荆门市| 太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