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創新點與進一步研究方向

作為探索和階段性研究成果,本研究的主要創造性工作體現在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具體而言:

(1)依據多變量狀態空間模型估計了我國潛在產出和產出缺口,并計算了結構性預算余額。借助結構性預算余額這一指標刻畫了相機抉擇財政政策,并利用多方程計量經濟學模型檢驗了相機抉擇財政政策產出效應、通貨膨脹效應的非對稱性。借助虛擬變量、OLS等技術運用多種模型對我國相機抉擇財政政策的周期性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在研究中考慮了不同階段的不同特征,研究結論更加穩健。

(2)引入了財政政策非線性效應的概念,利用區制轉移向量自回歸模型、區制轉移向量誤差修正模型,選取1952—2008年的數據對理論分析結論進行了實證檢驗。同時利用內生劃分非線性效應區制的方法,即馬爾科夫區制轉移模型檢驗了中國政府支出和稅收對私人消費的非線性效應,并對非線性效應產生的主體預期假設進行了再檢驗,從非瓦爾拉均衡理論視角初步分析了非線性效應產生的原因。

(3)對開放條件下的VAR模型進行線性LM檢驗后發現,我國貨幣政策具有非線性特征。在此基礎上,應用Logistic平滑遷移向量自回歸(LSTVAR)模型和廣義脈沖響應函數等工具對我國開放條件下貨幣政策的非對稱效應進行了實證檢驗,并應用金融加速器理論對其進行了解釋。

(4)分階段、定量地評價了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在促進經濟增長和穩定物價方面的有效性,分析了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對實現政策目標的貢獻。

(5)基于政策當局的政策損失函數設計了一個新的模型框架,建立了一個不包含預期通貨膨脹的反映產出缺口和通脹缺口之間關系的模型,并使用可變參數模型分析了產出缺口與通脹缺口的動態關聯性,借助這一成果全面、系統、定量地評價了我國1984—2008年宏觀調控的執行績效。

(6)利用HP濾波和滾動相關系數對中國與美國、日本、韓國、歐洲經濟周期的動態關聯性進行了研究。在深入分析美國、日本和歐洲經濟走勢的基礎上,基于聯立方程模型對我國2012年、2013年實際經濟增長率進行了情景預測。此外,還利用生產函數法對2010—2015年經濟增長潛力進行了預測,并與已有預測結果進行了比較。

(7)基于“產出缺口為零時經濟處于理想運行狀況”的思想和“平均化”思想估計了我國物價的適度波動區間,并對2012年、2013年物價走勢進行預測。

(8)分析了西方發達國家宏觀調控趨勢及國際金融危機的經驗啟示,在此基礎上,從調控目標、工具選擇、調控模式、調控對象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宏觀調控效率效果的政策建議。

本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受到篇幅、時間等的局限,未能也不可能將宏觀經濟政策及宏觀調控所有方面都納入研究框架。本研究只是作者在該領域研究工作的開始,雖然仍存在許多不足或者未觸及的角度,但作者今后將盡力補足,開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工作。具體而言,下一步將在以下方面進行創新:

(1)本書在財政政策非線性效應研究方面的結論可能只是初步性的,還有待于進一步驗證。在今后研究中,一方面,將在方法上做更深入的研究,并將多種方法的研究成果進行對比分析,同時在數據方面,將盡可能獲取國別面板數據;另一方面,今后將在Solow模型、OLG模型及Ramsey模型的基礎上,對理論模型進行創新和拓展,并對實證模型進行改進,將政府支出和稅收進行細分(比如將勞動稅分離出來),以檢驗財政支出結構和稅收結構對產出的非線性效應,從供給方面深入探究財政政策非線性效應出現的原因,增強解釋力度。除此以外,將嘗試從更加微觀的角度繼續探討財政政策非線性效應產生的原因和條件。

(2)本書未對宏觀經濟政策(主要是財政政策)在經濟結構調整方面的績效和效應進行定量研究,筆者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將圍繞財政政策、信貸政策等對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收入分配結構的影響進行理論分析和經驗研究。

(3)筆者今后會將財政政策的收入分配效應研究作為重點內容之一,特別是財政政策、收入分配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非線性關聯機制,并對財政政策、收入分配政策進行計算機模擬,進而提出更全面、更穩健的政策建議。

(4)社會各界普遍認為宏觀調控應該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并維持物價穩定,但究竟經濟增長的適度區間和物價波動的適度區間(或可容忍區間)是多少,目前尚未形成一致意見。國內雖然已有學者給出了經濟增長適度區間,如8%~10%,但事實證明,適度區間具有一定的時變性,今后應以更加嚴謹的態度,從更加全面的角度,采用更加嚴格的方法對經濟增長的適度區間進行刻畫與測算;物價波動的適度區間的估算更具有緊迫性,筆者同樣會對我國物價波動的適度區間進行跟蹤研究,論證3%的經驗標準的可靠性。這對宏觀調控取向的判斷具有重要意義。

(5)本研究主要是從宏觀角度展開,今后將更多地從微觀角度進行分析,深入研究宏觀調控的微觀基礎和機理,這樣才能夠對我國宏觀經濟政策效應、宏觀調控有效性進行科學、合理地把握。

國外關于宏觀調控的理論較多,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誕生以來,與政府調控相關的理論不斷演進和發展,出現了新古典綜合派、后凱恩斯學派、新凱恩斯主義學派等。它們不僅闡明了宏觀調控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而且對調控目標、工具及模式做了論述。20世紀70年代前后出現的理性預期學派、貨幣主義學派、供給學派、公共選擇學派、新制度主義經濟學派等對政府調控提出了與凱恩斯主義不同的論點和主張,豐富和拓展了宏觀調控理論,推動了宏觀調控實踐的發展。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泰勒規則和通貨膨脹目標制等,使得宏觀調控在手段、目標和操作模式等方面有了進一步發展。同樣,宏觀調控在國內也一直是理論界和實務界關注的焦點,相關爭論不斷,圍繞調控模式、調控目標和調控手段等分化為若干“流派”。另外,在宏觀調控有效性方面,國外學者開始關注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效應的非線性和非對稱性,在政策效應非線性框架下研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效應和效果,有助于提高研究的準確性和實用性,促進宏觀調控理論發展,提高宏觀調控效率。為此,本章將對國外經濟流派宏觀調控政策主張的演變和發展、我國宏觀調控各流派的觀點,以及宏觀經濟政策非線性效應研究文獻進行梳理和總結,為下面的研究奠定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州市| 宁城县| 上杭县| 武陟县| 鹤庆县| 镇安县| 安义县| 华亭县| 万山特区| 武义县| 静乐县| 泽普县| 海城市| 巩义市| 兖州市| 咸宁市| 长治县| 崇礼县| 错那县| 靖宇县| 宁化县| 息烽县| 东海县| 高阳县| 石屏县| 大悟县| 将乐县| 太原市| 祁门县| 南阳市| 庆阳市| 搜索| 静安区| 三门峡市| 万源市| 甘德县| 运城市| 深泽县| 定南县| 洛南县| 神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