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法學方法論
  • 王利明
  • 5549字
  • 2019-09-21 01:08:42

一、司法三段論的概念和特征

在司法裁判過程中,法官將抽象的法律條文運用于具體的案件事實,并作出裁判,這是一個從抽象到具體的邏輯過程。亞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三段論理論,后三段論理論被運用于司法過程之中,被稱為“司法三段論法”(juristische Syllogismus),并成為裁判者應當依循的基本法律思維方法。司法三段論是法學方法論的核心問題。

三段論是從兩個前提推得一個結論的演繹論證。在形式邏輯上,三段論的推論形式為,大前提是T,小前提是S,如果T有法律效果R,則當S與T相對應時,也能夠產生R的效果。

T→R(如果具備T的要件,則適用R的法律效果)

S=T(特定的案件事實符合T的要件)

S→R(得出結論S即適用R的法律效果)

在司法三段論中,大前提是指能夠引起法律效果的法律規范。從邏輯學上看,大前提包括大項和中項。在司法三段論中,大項對應法律效果,中項對應法律規范的構成要件。小前提包括中項和小項,小項即事實要件。三段論推理需要通過中項的媒介作用,推導出大項與小項之間因連接所產生的結論,只要大小前提是真實的,結論也必然是真實的。如果采用典型的邏輯三段論推理,需要將前提中的各個部分用標準的邏輯語言加以代替,如采用T、S、R等不同的字母予以替代。在前述公式中,T是中項,R是大項,S是小項。不過,從司法三段論來看,一般與事實要件相對應的是規范要件,只有在規范要件與事實要件相對應時,才能引申出一定的法律效果。在某些情況下,當事人主張某種法律效果,但當事人所主張的事實應當滿足一定的規范要件。只有在滿足了該構成要件之后,才能夠產生一定的法律效果。當具體裁判案件的事實與這些預先設定的構成要件相吻合時,就會產生相應的法律效果。在司法三段論中,小前提是指特定案件的事實,它是實際發生的,已經引起爭議的客觀事實。但是,整個案件的事實可能是紛繁復雜的,是一連串的故事。但并非所有故事情節都是三段論中小前提的要件,只有那些與大前提相對應的事實才構成小前提。因此,必須對特定的案件事實進行整理、歸納,從而判斷其是否符合法律所預先規定的事實前提,能否確定為合格的小前提。如果兩者吻合,那么將產生一定的法律效果,即裁判結論。以《侵權責任法》第6條第1款為例,司法三段論可以通過如下公式予以概括:

大前提:因過錯致他人損害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小前提:某人因為自己的過錯造成了他人的損害

結論:某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在“提供發票案”中,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報酬。但是,被告提出,原告必須提供發票,否則無法入賬。因為原告無法提供發票,所以被告拒絕給付原告報酬。雙方為此發生爭議。本案涉及《合同法》第66條關于同時履行抗辯規定的適用。依據該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后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按照司法三段論,本案所涉及的大前提是T: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后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在本案中,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報酬與被告要求原告提供發票之間是否必須同時履行?小前提是S: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在本案中,原告提出支付報酬的請求后沒有提供相應的發票,因此沒有完全履行,如果小前提與大前提相符,那么,將得出裁判結論R:另一方有權拒絕相應的履行要求。在本案中,如果兩者相吻合,被告就可以拒絕原告的請求。后文我們將討論到,從價值判斷的角度考慮,本案中的小前提是不成立的,因此不能得出相應的裁判結論。

司法三段論的主要特點在于:

(一)司法三段論是以形式邏輯為基礎來解決司法裁判問題

司法三段論,是指將形式邏輯的三段論推理運用到司法裁判之中所形成的方式。形式邏輯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狹義上說,形式邏輯專指演繹推理(deduction),而廣義的形式邏輯還包括歸納推理(induction)等。[1]一般認為,在法律推理中,主要采用歸納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與演繹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歸納推理是對一些個別事物或現象,通過歸納的方法,得出該類事物或現象的普遍性命題;而演繹推理則是從抽象的命題演繹出具體的現象。[2]歸納法由培根在16世紀提出,他認為,科學的方法就是對感覺進行加工和分析,對重復的材料進行歸納,發現一般的概念和原則。一般來說,歸納法的基礎是經驗主義,因為它要從一系列具體事實中概括出一般原理。而演繹法與此不同,其采納的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方法,哲學基礎是理性主義。在大陸法國家,司法三段論實際上是演繹法的具體展開。在英美法國家,在尋找大前提的過程中,常常采用歸納法,但在尋找到了大前提之后,則一般也要采用演繹推理的方法。[3]

司法三段論是邏輯三段論在法學領域中的具體運用。一方面,司法三段論要遵循邏輯三段論的基本范式和推理方法,在形式邏輯中,三段論的特點在于,無論其題材是什么,它要求大小前提都是真實的[4],同樣,運用到司法實踐中,三段論要求以確定大小前提為其重要任務。另一方面,司法三段論必須遵循邏輯三段論的基本規則。在邏輯學上,三段論是由兩個含有一個共同項的性質判斷作前提得出一個新的性質判斷為結論的演繹推理。司法三段論也要遵循邏輯推理的一些基本規則,如果違反了邏輯推理的三段論,則其結論也是不具有可靠性的。但是,司法三段論并不是邏輯三段論的簡單復制,較之于后者更為復雜、內容更為豐富。一般而言,邏輯三段論只能判斷命題的真偽,并不涉及命題本身如何確定。邏輯三段論所考察的僅僅是大中小項之間是否對應,以及結論是否恰當的思維過程,但是對于如何確定大中小各項的具體內容,其并不作為考察的重點。司法三段論與此不同,其作為邏輯三段論在法學領域中的運用,必然會具有法學本身的特點,以區別于抽象的邏輯三段論本身。在司法三段論中,其包含了大前提的確定以及小前提的整理過程。尤其是司法三段論并非是三個獨立的過程,無論是大前提的確定、小前提的整理,還是大小前提之間的對應并得到最終的結論,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三者之間相互影響。這些顯然都是邏輯三段論所不具有的。司法三段論既是一種操作方式,更是一種法官的思維方式。司法三段論的思維方式能夠確保法官對于案件的審理符合邏輯思維的規律性、科學性,其所具有的功能也是邏輯三段論所不具有的。

(二)司法三段論以確定大小前提的連接、尋求妥當裁判結論為目的

如同一個科學的生產線能夠保證產生合格的產品一樣,司法三段論作為一種科學的裁判流程,可以確保經此流程推演出來的案件裁判結果的公正性。司法三段論運用的基本目的在于實現大小前提的最佳連接。所謂依法公正裁判,說到底,就是將抽象的法律規則準確運用到具體個案之中進行裁判,并得出公正的裁判結論。司法三段論就是通過找到大前提和小前提的最佳連接來得出裁判結論。一方面,司法三段論要求必須從具體的案情出發,確定事實的真實性,一旦有證據證明案件事實的真實性,就為連接、適用大前提奠定了基礎。同時,它要求分析有關事實所涉及的法律關系,尋找與案件事實具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規則,并確定可能具有規范意義的事實要件。這一步驟的本質,是在既定的事實構成上,從法律關系出發,建立事實與大前提之間的連接。另一方面,根據具體的案件事實尋找最密切聯系的法律規則,通過一定的事實抽象出一定的法律關系,判斷出可供適用的相應的法律規范,并通過對法律規范的解釋以及對其構成要件的確定,尋找出與案件事實最密切聯系的法律規范。這一過程可以說是通過三段論的邏輯推理,將抽象的法律規范運用到具體的案件事實中的過程。從實踐來看,可供適用的大前提常常可能有多個,而作為小前提的案件事實也可能與大前提并不完全一致,如何選擇最妥當的大前提,并實現涵攝的過程,就是司法三段論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能否實現最佳法律規范效果的關鍵。因為抽象的概念無法運用于具體案件之中,無法實現與案件事實的有效連接,在這一過程中,法官首先要明確大前提(即找法),然后,確定小前提(確定可涵攝的法律事實),最后,得出妥當的裁判結論。應當看到,涵攝中要體現司法三段論的思維方式,但其本身并不是司法三段論。涵攝更強調的是案件事實與大前提中構成要件的連接,而并非司法三段論的全部。在司法三段論中,還包括大前提的確定和解釋、結論的得出等內容。

從表面上看,司法三段論在法律上似乎由大前提的確定、小前提的確定以及大前提對小前提的涵攝三個步驟組成,就邏輯的推論而言,這三個步驟是分階段進行的。在司法裁判中,雖然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但與邏輯三段論不同,司法三段論的展開是一個動態整體構成,三個環節之間并不是僵化的、分割的。首先,大前提和小前提連接的過程是一個動態過程,從小前提確定開始,就已經進入了一個連接的過程。在法學方法論上,小前提的確定并不是一個單純的事實認定的問題,而是一個根據相關法律規范確定事實要件的問題。而大前提的確定不是簡單地找法,而是根據相應的事實確定相應的法律規范,找法的過程是遵循最密切聯系原則,依據事實尋找法律規范的過程。因而,大前提的確定也是一個連接的環節。另一方面,大小前提的連接不是一次能夠完成的,需要反復檢驗才能完成最佳的連接。因此,除了一些極為簡單的案件之外,對三段論的適用并不是一個自然的判斷,而需要目光在案件事實即小前提與法律規范即大前提之間來回流轉。其次,連接過程是一個整體作業,也就是說,在小前提與大前提的確定過程中,它們是一個有機整體,不能完全進行分割。法官在確定小前提時,也涉及尋找適用大前提的連接,從而尋找到確定適用的法律規范;而對大前提的確定,也需要對小前提的案件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其是否符合法律規范的性質。

(三)司法三段論確立了裁判形成的程序

在兩大法系,司法三段論都是基本的適用法律的方法,因為從“法律準繩”和“事實”到具體結論的過程就是一個邏輯形式推理,也就是普遍適用的三段論推理。正如有學者認為,“如果缺少了演繹推理,法律就行將死亡”[5]。“形式邏輯是作為平等、公正執法的重要工具而起作用的。”[6]從這個意義上說,司法三段論是三段論形式邏輯在司法實踐中運用的成果。長期以來,只有按照司法三段論的模式操作,才能夠保證獲得公正的裁判結果。這是因為司法三段論提供了裁判形成的基本的操作程序,但它與訴訟程序不同,并非是法律規定的程序,而是法官在形成裁判的過程中所要遵循的基本操作規則。

之所以說司法三段論是一個操作規程,是因為:一方面,司法三段論就是要求法官秉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從大小前提的確定著手。在裁判過程中,法官不能避開一定的事實而盲目地尋找法律,也不能簡單地以價值判斷代替法律規范,直接地根據一定的事實進行價值判斷而作出裁判。例如,在前述“提供發票案”中,從公平理念出發,需要對弱勢群體的農民工給予特別保護,但不能簡單地依據這一理念即予以裁判,而必須根據這一理念尋找到一定的法律規則實現這一價值判斷目標,否則,就背離了依法裁判的宗旨。另一方面,司法三段論是一個基本的司法操作程序,而法律解釋、法律論證、價值判斷等都必須在這樣一個框架內運作。任何解釋都是對大前提的解釋,任何論證都是對司法三段論運作的論證,任何判斷都是在司法三段論運作中的判斷。所以,離開了司法三段論就不可能有公正的司法程序,很可能得不出公正的司法裁判結果。司法三段論是一種技巧,并且是一種程序。只有依循三段論的推理過程,才能將法官思維的過程公開化,并使得他人能夠了解這一過程,使得判決本身具有被批評的可能性。

司法三段論也是法官應當具備的一種思維模式。根據三段論的推理邏輯,其作為法學方法的有效性,就在于其可以得出妥當的裁判結論。[7]這就是說,在整個裁判過程中,法官在任何時候都應當思考三個環節,即大前提、小前提以及二者之間的連接。無論其有怎樣的價值判斷,都應與這三個環節相結合,在這三個環節中進行。這樣的一個思考方式,實際上也是一個邏輯的運用過程。我們以“拍得瑕疵名畫案”為例,在該案中,某古董收藏公司董事長劉某委托公司鑒定部經理肖某購得一幅齊白石的名畫《蝦》,事后發現畫有瑕疵,便以其為公司董事長,有權代表公司行為為名,以公司名義支付了該筆價款。現公司主張劉某不是以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購買,且公司沒有授權。但拍賣行認為,劉某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且該筆款項是以公司名義支付,并援引《合同法》第50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的以外,該代表行為有效”,認為該合同有效。法院支持了拍賣行的主張,認為劉某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因此,其所簽訂的合同對公司具有拘束力。法院此項推理的問題是,即便劉某具有法定代表人的身份,但在參與拍賣的交易時,可能并未以該身份出現,從三段論的角度看,該案在事實確定上存在問題,即劉某購畫的身份并未被明確認定。在該案中,劉某給其公司鑒定部經理肖某發去短信:“請幫我于4月1日到盛典拍賣行代為競拍齊白石的名畫《蝦》”,并以個人名義支付了保證金,顯然是以個人而不是以公司的名義購畫。因此,只要劉某不是以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購畫,無論其獲得授權與否,都不能援引《合同法》第50條的規定。同時,從連接上講,既然不能適用《合同法》第50條的規定,那么就不能依據《合同法》第50條的規定進行裁判并支持拍賣行的請求。


注釋

[1]參見張鈺光:《法律解釋“客觀性”之論證》,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1996年碩士論文,第7頁。

[2]See James A.Holland & Julian S.Webb,Learning Legal Rule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pp.218-219.

[3]See John H.Farrar,Anthony M.Dudgale,Introducton to Legal Method,London,Sweet & Maxwell,1990,p.79.

[4]參見〔美〕柯匹、科恩:《邏輯學導論》,11版,張建軍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第257頁。

[5]Geoffrey Samuel,Epistemology and Method in Law-Applied Legal Philosophy,Dartmouth Pub Co,2003,p.107.

[6]〔美〕E.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鄧正來、姬敬武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第496頁。

[7]See Geoffrey Samuel,Epistemology and Method in Law-Applied Legal Philosophy,Dartmouth Pub Co,2003,p.1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充县| 荆门市| 丁青县| 新密市| 高尔夫| 余干县| 伊吾县| 育儿| 封开县| 格尔木市| 孟连| 乌拉特后旗| 隆德县| 本溪市| 荔波县| 永平县| 富蕴县| 唐海县| 西藏| 高台县| 略阳县| 秀山| 裕民县| 武宣县| 德化县| 霞浦县| 武义县| 锦州市| 武定县| 平原县| 桦川县| 拜城县| 会理县| 白山市| 安塞县| 乌拉特后旗| 洪洞县| 图片| 黄冈市| 平阳县| 托克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