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鼓浪嶼(2)
- 重生之緊抱學霸大腿
- 語璽嵐
- 1458字
- 2020-01-06 19:40:00
早上七點半,大家都在賓館門口集合了,李導游點了一遍人數,人齊后就出發。
—
李導游對著麥克風說道:“各位團友:這是日光巖寺新修的山門,讓我們先看前方巨石上的三幅石刻,這好像一個人寫的,其實是三人所書。“鼓浪洞天”是明萬歷年間(1573年)泉州同知丁一中寫,已經400多年了,是日光巖上最早的題刻;“鷺江第一”是清代道進士林緘所寫,也有100多年了;“天風海濤”是民國4年(1915年)福建巡按使許世英寫的。在如此高大的石頭上凌空崖刻,氣魄很大。
各位團友,日光巖寺原名蓮花庵,是廈門四大名庵之一,實際是一石洞,以石為頂,故又叫“一片瓦”,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間,萬歷十四年(1586年)重建。因為每天凌晨,朝陽從廈門五老峰后升起,蓮花庵最先沐浴在陽光里,因此得名“日光寺”。又傳說當年鄭成功來到晃巖(日光巖的別稱),看到這里景色遠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為日光巖。日光寺屢毀屢建,清同治年間,建圓明展,祀彌勒。1917年建大雄寶殿。解放后,圓明殿改成念佛堂。改革開放后,落實宗教政策,日光寺得到政府的扶持,接受海內外十方善信的捐贈,大興土木,翻修了大雄寶殿,新建了山門、鐘鼓樓、旅游平臺、法堂、僧舍、小賣部和膳堂,寺廟煥然一新。日光寺是一座精巧玲瓏袖珍式的寺廟,大雄殿、彌陀殿對合而設,是全國唯一的。由于環境優越,歷代高僧不斷,著名的弘一法師1936年曾在這里閉方便關8個月。
日光山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這里原有一亭名“旭亭”,早已毀圯。臺灣文人石國球寫了一篇《旭亭記》,描寫日光巖“山羅海繞,極目東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為梵剎呈奇”,磴道巨石夾峙,森嚴壁立,有“九夏生寒”之意,涼意自然來自“鷺江龍窟”了。”
大家在日光巖參觀,拿著照相機拍照,進日光寺拜拜佛等等。
參觀完日光巖已經是中午十點半了,李導游帶領大家找了一家一口本垟菜的飯店。
……
吃過午飯后,李導游又帶領大家回賓館休息,下午兩點在賓館門口集合。
回到賓館的房間……
“小九,你看這些照片好看嗎?”沐母擺弄著照相機里面的照片問沐言卿。
“好看。”沐言卿看著書,敷衍沐母。
沐母抬頭看到沐言卿正在看書,她也不氣沐言卿敷衍她了。她把拍得不清的,不好看的刪除。
沐言卿心里想著雪餅了,也不知道雪餅自己在家會不會有事,早知道拜托小曦幫忙照顧雪餅了。
“媽,把你的手機給我用一下。”沐言卿還是不放心,打電話給小曦,讓她幫忙照顧一下雪餅。
“喏,給你。”沐母把手機給沐言卿。
沐言卿拿著手機走出房間,沐母的手機沒有存到楊夢曦的電話號碼,不過沐言卿的記性還不錯,她輸入了電話號碼后對方就接了。
“喂,請問你是誰?”楊夢曦看到這陌生的電話號碼問道。
“小曦,我是沐言卿。”沐言卿說道。
“小九,你有什么事嗎?”楊夢曦問道。
“是這樣的,我們在鼓浪嶼玩,我想拜托你幫忙照顧下我家的雪餅。鑰匙放在……”沐言卿說道。
“雪餅?雪餅是誰?”楊夢曦問道。
“雪餅就是我和你撿的流浪貓中的其中一只啊。”沐言卿說道。
“哦哦,你給它取名雪餅啊,我家那只叫白雪。”楊夢曦說道。
“謝謝,小曦。”沐言卿道謝。
“謝什么謝,我們是好朋友,不用客氣哈,對了,你說你去鼓浪嶼,記得帶點特產或者禮物回來。我會把雪餅帶回家照顧的。”楊夢曦說道。
“好的,謝謝啊。”沐言卿答道。
“還說謝謝。。。”楊夢曦無語了。
“不說了,不說了,我去午睡了,掛電話了。”沐言卿說道。
“再見。”楊夢曦。
“再見。”沐言卿。
兩人掛了電話,沐言卿就把手機還給沐母就睡覺了,楊夢曦叫來了司機,去沐言卿接雪餅了。
PS:誰忘記了,我們的雪餅,面壁思雪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