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30:吾日三省吾身
- 歡迎來到實力為主的校園
- 語不輕人
- 2086字
- 2019-09-16 00:05:35
特殊班?為什么是特殊的?特殊又在什么地方。
根據現在的信息,能得知特殊班在學校內有點不收規則,學生最需要做的是什么?那么答案可以說是肯定的,上學,吸收系統化的知識。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無論是什么領域內,總有一些大牛將他們畢生所學全部整理成書籍供后人翻閱,而后人所能做的只有欣然接受前輩所學,加以利用豐富到日常生活當中。
至于超越?那太難了,人的一生總是有限的,在你接受并理解那些前人教誨的時候,也在便向著消耗你的時間,當你發現自己已經無人可學的時刻,那個時候恐怕你也發鬢發白,到了垂暮之年。
因此你不難發現,那些改變整個規則的人,總是一些老人,而他們在晚年的時候,恐怕最多的便是對于自己的懊悔以及時間的不饒人。
如果說思想是生物脫變的重大因素,那么求知欲便是讓人類能成為生物鏈的頂端。
張正陽很不安,君細語能感覺出來,雖然他嘴總是說著遮遮掩掩的話,但君細語能感受到他內心的動搖,他不清楚特殊班的特殊規則,也不清楚那次考試到底以為著什么。
張正陽不怕退學,對于有些人來說,退學可能意味著太多的東西,失去畢業證名,失去一些優異的工作,但是對于張正陽這種出生就在起跑線上的人來說,其他人的所求可能對他來說只是一個玩膩的道具。
他到底在追求什么?
君細語不知道,但無論結果,張正陽似乎已經發現了一些特殊班的問題。
君細語回到宿舍,打開燈,泡上一壺咖啡,靜靜的等待起來。
他是一個非常會自我反思的人,每天都會在腦海里跟另一個看不見的自己交戰。
人總是會變得,君細語早就發現最近自己變得有些焦躁,可他也沒有一個月來一次的生理期,因此問題肯定是出在其他地方。
咖啡機是上次逛街的時候買的,雖然水能很好的維持日常所需,但他并不會拒絕咖啡因來所帶來的短暫刺激。
而這一次,他小飲一口,看著窗外的景色,陷入沉思。
一切的開頭都是來自于腦海內那所謂的《愿望單》,《愿望單》可以提供任務供他完成,完成的時候也會有相應的的提示。
君細語討厭這種感覺,仿佛是他的生活一直在被一個不知名的東西所掌控,仿佛有無數的人在觀看他的一言一行,對他評頭論足。
而事件的關鍵則是那個名為夢惜雨的少女,如果如同《愿望單》上所寫的來說,那么這名少女很有可能會輕生,但接觸以后,君細語絲毫沒有感覺對方有這種跡象。
夢惜雨外向且開朗,她可以毫無顧忌的關心并數落一名不熟悉的男生,也會尊重自己的欲望暫時拋棄一切來座摩天輪。
雖然不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好人,但也從沒做出壞事,是一名普普通通,活在世界并享受世界的人。
不過因為《愿望單》的原因,君細語又得知對方小時候受到了欺凌,那個時刻的她顯得可憐又無助,但那終究是以前。
“條件太少了……”
想要知道夢惜雨是否真的有輕生的問題,對于現在的君細語來說太過困難,比如中間的年份夢惜雨又做了什么?發生了什么事?
想要知道……
就要去追尋,去詢問……
這便是君細語在糾結的地方。
一方面他不希望自己跟夢惜雨有什么必要的關系,但另一方面他也很在意《愿望單》的完成度。
這是一個很矛盾的選擇,選擇其一必不能選擇其二,不接近的話君細語肯定是沒法完成這個任務,而接近的話又不太喜歡。
本來的君細語,是一直在糾結這個問題,也就導致他始終卡著任務不上不下,也讓我沒法寫下去,但是今天他看到張正陽的樣子,君細語忽然就想通了。
人都是有欲望有追求的,這無關貧富無關貴賤,欲望有大有小,有對人與非人,欲望本身也是分很多種的,而君細語,便是最普通不過的求知欲。
他想懂很多東西,想弄懂,想讀懂,懂后露出原來如此的表情安心度日,然后轉身投入另一個未知的領域。
想知曉《愿望單》的原理,想明白夢惜雨為何會變成這樣,明白之后想救她,想告訴她一個生命的代價以及活著的幸福感。
他不想活在一個一無所知的世界里,變成什么都不懂的廢物。
既然張正陽能做到,為什么我就做不到呢?
君細語開始自問起來。
我到底放不下什么?是家人?還是朋友?面子與自尊這種東西,我早就失去了,那么是我的郁郁寡歡在作怪?還是在自恃清高?
有些東西漸漸消失,而答案開始浮現心頭,君細語忽然間發現,他自己其實對一切事物其實都并沒有太多的興趣。
他更多的是喜歡去當一個旁觀者站在邊上去觀察,去看,去感悟,而不是作為一個參與者。
這可以嗎?
這當然可以,但是想要完成任務卻不行,這又是一道選擇題。
通常來說,在君細語看過的小說里,男主角發現自己與世界格格不入的時候,通常會抬著頭直面上天,怒吼幾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改變世界’之類的話。
可那些是玄幻文學,而這是輕小說,因此,當黎明的曙光灑下大地的時候,君細語揉了揉有些僵硬的臉頰,將手中早就冷掉的咖啡倒進馬桶里。
他收拾衣物穿戴整齊,帶著一種奇怪從沒有過的感覺走出了宿舍。
他不是什么輕小說主角,更不是什么電影明星,也不是什么超凡脫俗的大能,他只是個人,有些小毛病、小瑕疵的普通人。
對于改變世界這個想法,君細語從一開始便不去想,因此,剩下的原則也就顯而易見了。
既然不能改變世界,那就改變自己,從旁觀者變成玩家,從觀棋者的身份變為執棋者,親自體驗這個游戲的樂趣。
曾有人說過,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也曾有人問過,前半生與后半生的分界線是在哪里?
而回答只有四個字——
此時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