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做火龍則是各位村民的功夫,不分老少。
陳遂興去到祠堂那邊,草龍已經初步扎好,滿地的藤草、榕樹、龍頭鐵架、龍須(榕樹下垂的根)等,分散得亂七八糟。
他找到自己的大堂兄,他此刻正在整理“龍須”。
“大哥。”陳遂興走過去,幫著大哥干活。
中秋舞火龍,是客家人的傳統習俗。
每年從農歷八月十四晚起,他們就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
火龍長達70米,用珍珠草扎成32節的龍身,上面插滿了長壽香。
一條火龍是全村民的功勞,不分老少。
陳遂興去到祠堂那邊,火龍的大致已經初步扎好,滿地的藤草、榕樹、龍頭鐵架、龍須(榕樹下垂的根),分散得亂七八糟。
他找到自己的大堂兄,他此刻正在整理“龍須”。
“大哥。”陳遂興走過去,幫著大哥干活。
“喲,遂興回來了?我還以為你今年中秋不回來。”
“那怎么行?我還要舞龍呢。”
若不是為了媽媽,陳遂興一開始都不會答應留在外婆家。縣城的中秋有什么好玩的,家家戶戶只是坐在門口,擺個桌子,放點水果,也就是給月亮看的.
大的小的分幾圈嘮嗑,天天皆可如此,節日和日常無異。
陳阿大不以為然:“才不信你,你媽媽怕你受傷,四年前就不許你碰火龍了。得了,你就在旁邊看著吧。”
確實,陳遂興其實不怕的,并沒有什么危險。只是自從爸爸去世以后,媽媽像把他當成了奶娃娃,對他過分保護了。
中秋盛會之夜,燈火炫目,鑼鼓喧天。
晚上八點,兩條赤色火龍,搖頭擺尾升起來,漫天飛起了火花,像煙花一樣,耀眼的一團。
隨著舞龍人的動作,火龍一會兒上升一會兒下降。同時,在不遠處,煙花朵朵濺上空中,與漫天星辰融為一體。
茫茫夜色喧鬧著,這夜沸騰了。
火龍在祠堂拜過祖先后,走街串巷,再去祖屋。
禮成后,兩條火龍仿佛得到了號令一般,在漫天火花中急速上下翻飛,時而滾地,時而升天,時而盤旋交纏,時而并駕齊驅……像穿行在閃電中的精靈。
那迅疾的飛舞,火熱的穿行,熱烈得似乎能聽到龍的嘶吼。
若不是親眼見到鄉親們用草扎起了龍的身子,真會疑心這兩龍是活的,從夜空中降臨凡間。
在陳遂興看不見的地方,有一個小姑娘第一次見到真的火龍,驚訝得兩眼珠子一眨不眨。
云昭陽隨著家里人第一次來到了大山,她只聽說這里住了很多客家人,而什么是客家人她從來沒聽過。不熟悉,卻要在這里住上幾天,好奇又不安。
但是今晚,所有的忐忑都在熱情里融化,她驚訝地吶吶道:“這些人不怕火嗎?不會被燒傷嗎?”
熱鬧一直持續到了深夜,火花漸漸退卻,兩條龍也漸漸沉浸下來,直到偃旗息鼓。
然而云昭陽對著突然安靜下來的場面覺得反而不習慣了,沒回過神來。
瞧著那條巨龍,云昭陽對自己的初次見聞,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