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感覺被剝奪時,人類會怎樣
感覺對人類非常重要,人類一旦失去感覺,后果將不堪設想。對于一個正常人來說,沒有感覺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沒有刺激、沒有感覺,人不僅不會產(chǎn)生新的認識,而且也不能維持正常的心理生活。
感覺是我們關于客觀世界一切知識的最初源泉。如果一個人喪失了全部感覺能力,那他就不可能產(chǎn)生認識,更不可能產(chǎn)生情感和意志。感覺的發(fā)展在人的智力培養(yǎng)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感覺器官的充分訓練和經(jīng)常運用,就不會有學習和教育,不會有認識能力的發(fā)展。
許多心理學家以“感覺剝奪”實驗論證了感覺對于維持我們正常的身心機能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個感覺剝奪實驗的研究工作是由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心理學家赫布和貝克斯頓在1954年進行的。他們征募了一些大學生為被試,這些大學生每忍受一天的感覺剝奪,就可以獲得20美元的報酬。當時大學生打工的收入一般是每小時50美分,因此一天可以得到20美元對當時的大學生來說可以算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而且在實驗中,大學生的工作好像是一次愉快的享受,因為實驗者要他們做的只是每天24小時躺在有光的小房間里的一張極其舒服的床上,只要被試愿意,盡可以躺在那兒白拿錢。
在實驗的過程中,給大學生被試吃飯的時間、上廁所的時間,但除此之外,嚴格地控制被試的任何感覺輸入,為此,實驗者給每一位被試戴上了半透明的塑料眼罩,可以透進散射光,但圖形視覺被阻止了;被試的手和胳膊被套上了用紙板做的袖套和手套,以限制他們的觸覺;同時,小房間中一直充斥著單調(diào)的空調(diào)的嗡嗡聲,以此來限制被試的聽覺。
參加實驗的大學生們本以為實驗為他們提供了一次安安心心睡上一大覺的機會,他們正可利用感覺被剝奪后的清靜安寧,思考學業(yè)或整理畢業(yè)論文的思路。但學生們不久就發(fā)現(xiàn),他們的思維變得混亂無章,他們?nèi)淌懿涣藥滋炀筒坏貌灰罅⒖屉x開,放棄20美元的報酬。
實驗后,學生們報告說,他們對任何事情都無法進行清晰的思索,哪怕是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他們感覺自己的思維活動好像是“跳來跳去”的,進行連貫性的集中注意和思維十分困難,甚至在感覺剝奪實驗過后的一段時期內(nèi),這種狀況仍持續(xù)存在,無法進入正常的學習狀態(tài)。還有部分被試報告說,在感覺剝奪中,體驗到了幻覺,而且他們的幻覺大多都是很簡單的,比如有閃爍的光,有忽隱忽現(xiàn)的光,有昏暗但灼熱的光。只有少數(shù)被試報告說是體驗到較為復雜的幻覺,比如曾有一個被試報告說他“看到”電視屏幕出現(xiàn)在眼前,他努力嘗試著去閱讀上面放映出的不清楚的信息,但卻怎么也“看”不清。
自此之后,許多學者發(fā)展出了多種形式的感覺剝奪實驗研究方法,所有的實驗都顯示了在感覺剝奪情況下,人會出現(xiàn)情緒緊張、憂郁、記憶力減退、判斷力下降,甚至各種幻覺、妄想,最后難以忍受,不得不要求立即停止實驗,把自己恢復到有豐富感覺刺激的生活中去。可見,豐富的感覺刺激對維持我們的生理、心理功能的正常狀態(tài)是必需的,人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各種各樣的刺激以及由此產(chǎn)生相應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