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
——由啞巴變神童
姓名:王陽明
生卒年:1472—1528
籍貫:浙江余姚
王陽明出生在豪門,他的父親官至兵部尚書。他出生后很長時間,不但沒有顯示出什么天賦,而且一直不會說話。這可把家里人急壞了,多方醫(yī)治仍然不見起色。父親擔(dān)心他是啞巴,常為此事憂慮。王陽明雖不會說話,卻對書本感興趣,見到書就抓過來顛三倒四地翻弄。這一點讓父親非常欣慰,他想,兒子雖不能說話,但一定是個聰明好學(xué)的孩子。
王尚書家里生了個啞巴孩子,滿城的人都知道了這件事。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尚書家的啞巴孩子也能吃喝不愁,自在一世;有的說這都是他父親作孽導(dǎo)致的……聽了人們的議論,王陽明的父母親心里特別不是滋味。
傳說這一天,街上來了一位游方和尚,口稱專治天生聾啞,并且在王家的門前游轉(zhuǎn)不停。王陽明的父親當(dāng)即命人把和尚喚進(jìn)門來,將王陽明領(lǐng)出,請和尚診看。這個和尚說是看病,卻不切脈,也不開藥方,只是用手在王陽明的頂門上輕輕地拍了一下,口中說道:“想得太多了,可以開口了!”這時的王陽明眼睛眨巴了幾下,開口大叫:“大和尚,你是客,我是主,我可不做你的徒。”說完就跑到外邊玩去了。從此,王陽明就會講話了。
他雖然能夠說話了,但智力很是一般。因為他先前不會說話,智力開發(fā)得較晚,自然就顯得笨拙一些。可喜的是,王陽明特別知道上進(jìn),小小年紀(jì)就知道夜以繼日地發(fā)奮苦讀。因此,他的學(xué)問長進(jìn)很快。人們不像以前那樣說他是個笨孩子了,而是夸他聰明。
王陽明8歲那年的一天,母親帶著他去附近的大王廟燒香還愿。當(dāng)時,他頭上扎了3根小辮子,一蹦一跳的,煞是可愛。廟里的惠明和尚早先知道小陽明是個啞巴,后來又聽說他聰明伶俐,現(xiàn)在很想當(dāng)面試探一下。于是,和尚趁王陽明的母親在大殿拜佛時,將他叫到側(cè)殿,要他對對子。和尚先出一對:“轟字三個車,余斗字成斜。車車車,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王陽明略一思索,當(dāng)即就對道:“品字三個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和尚只貪一杯酒。”和尚一聽,非常氣惱,一把抓住王陽明頭上的3根辮子說:“三叉如鼓架。”王陽明毫不示弱,指點著和尚的光頭說:“一禿如鑼槌。”說完,他哧溜一下跑進(jìn)三王殿。和尚急忙趕上去,又指著3座佛像說:“三尊佛像,坐象坐虎坐蓮花。”王陽明不假思索地說:“一個禿驢,偷魚偷肉偷女人。”和尚聽了,惱羞成怒,抓住王陽明要打。這時王陽明的母親拜完佛走出來,見和尚動怒,連忙問是怎么回事。和尚把王陽明剛才對的對子說了一遍。王陽明的母親也覺得自己的孩子太無理,就責(zé)怪他不該對出家人不敬。
王陽明笑著對母親說:“大和尚聽錯了。我說的是‘一位師傅,念經(jīng)念佛念觀音’。”說著就向廟門跑去。和尚一肚子氣,卻也不好再說什么。這件事很快傳揚出去,大家都夸王陽明是個神童。
神童王陽明果然不負(fù)眾望,他21歲中舉,28歲舉進(jìn)士,曾任刑部主事、兵部主事等職。后來因得罪當(dāng)權(quán)宦官劉瑾,被貶為貴州龍場驛丞。在此任上,他捕獲了一個強盜。這個強盜在接受審訊時說:“我自知犯了死罪,要殺要剮,任你處置,但請你不要跟我談什么道德良知。我這個人從來不談這些無聊的東西,甚至連想都沒有想過。”
王陽明說:“好,今天我不談道德良知。不過,天氣這么熱,我們在審案之前還是把外衣脫了吧。”強盜隨即扯去外衣,王陽明又說:“還是熱,把內(nèi)衣也脫了吧。”強盜又脫去內(nèi)衣。兩人身上只剩下一件內(nèi)褲。王陽明又說:“干脆我們把褲頭也脫了吧。”強盜趕緊說:“這可使不得!”王陽明因勢利導(dǎo):“你還是剩有一點羞恥感,我仍然可以跟你談‘道德良知’。”強盜口服心服,將自己的種種罪行都如實供出。
在中國歷史上,王陽明是少數(shù)的幾位既“立德”、“立言”,又“立功”的士大夫之一,至今仍受到讀書人的敬仰。
成才啟示
厚積薄發(fā),一鳴驚人。
篤實躬行,才能明事理。
因勢利導(dǎo),促成事情水到渠成。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明代小說家。他生于一個由下級官吏淪落為商人的家族,自幼聰慧,但屢試不第,到中年才撈到“歲貢生”的功名。后來,他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他的作品《西游記》是不朽的神魔小說,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頗負(fù)盛名,為歷代人所鐘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