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謎語常識

第一篇 謎語知識

謎語起源與發展

中華謎語,包括民間謎語和文義謎,是我國民間文學的一種特殊形式,就好比是華夏土地上孕育出來的一株個性獨特的文藝花朵。謎語具有文學性、藝術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等多種特點,深受人們喜愛,而猜謎語也是古往今來最為流行的一項娛樂活動,無論是文人雅士還是普通老百姓都能樂在其中。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光輝燦爛文化,中華謎語作為傳統文化的產物,自然沉淀著這五千年的文化氣息,并隨著文化的發展經歷了萌芽、發展、完善的各個階段,才形成如今人們看到的謎語體系。

謎語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此時的“謎語”更像是一種“曲折隱喻”的語言表達方式,也就是說,人們在進行語言交流時,偶爾會由于某種特別的原因,不便直截了當表達思想,于是拐彎抹角、迂回曲折的語言就出現了。“謎語”的影子最早出現在黃帝時代《彈歌》詩里的“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即隱示人們制作彈弓、獵殺野獸的情形,在這里人們沒有采取直接的描寫性語言。另外,在《周易》的《歸妹》有這樣一句話:“女承筐,無實,士劫羊,無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女子拿著筐子盛東西,本應有重量的,但卻說它無實,重量很輕;男子拿著刀割羊,應該有血,但卻沒有血。實際上這是用含蓄而巧妙的語言表現了牧場上一對青年牧羊夫婦剪羊毛的情景,不僅生動地描述了剪羊毛的勞動特點,還用看似矛盾的語言增加了句子的趣味性,可以說是構成了一個謎面,更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矛盾法”便是傳統謎語最常見的表現手法。

一般認為,謎語的起源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各國大臣常用暗示、比喻的手法隱射事物,以勸諫君主采納自己的主張,逐漸形成了謎語,并有了名稱——“廋辭”和“隱語”。在劉勰的《文心雕龍》中有“楚莊齊威,性好隱語”的記載,充分體現了那時候有的君主喜歡隱語,而不愿意聽直截了當的忠言,因此,這個時期的謎語與政治有著密切的關系,謎語在某種程度上為臣子向君王納諫提供了另一種很好的交流形式。

《史記·滑稽列傳》中記載了謀士淳于髡用隱語向齊王納諫的故事:“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并侵,國業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諫。淳于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于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諸侯震驚,皆還齊侵地。”到了漢代,射覆活動進一步推進了謎語的發展。所謂的射覆活動就是將一些生活用品,如手巾、扇子、筆墨、盒罐等,就是把這些東西放在器物下面讓人猜。《漢書·東方朔傳》有記載:“上嘗使諸數家射覆。”顏師古注:“于覆器之下置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而漢末還出現了離合式的隱語。當時董卓自為太師,殘暴專橫。有童謠唱道:“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這句話的要表達的實際意思是“董卓當死”,將“董”字拆分成“草”、“千”、“里”三個字;將“卓”字拆分成“十”、“日”、“卜”三字得來。

魏晉南北朝是謎語的快速發展時期。正如劉勰所說:“自魏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嘲隱,化為謎語。”南朝梁文學理論家劉勰在他所撰的《文心雕龍》中,對謎語的起源、發展等作了前所未有的系統論述,“謎語”這個名稱逐漸流行,其定義一直沿用至今。

宋代更是謎語興盛的時代,不僅有如王安石、蘇東坡、秦少游、王吉甫、黃庭堅等文人學士的熱情參與,更成立了謎社組織,王安石曾作下述字謎:

目字加兩點,不作具貝猜(賀)

貝字欠兩點,不作目字猜(資)

而關于宋代文人對于謎語的喜愛,還有這樣一段趣聞:相傳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嫁給才子秦少游。一天蘇東坡到妹夫家走親戚,秦少游舉辦酒席,宴會上舉杯祝酒,順口吟出一首絕句詩,同時也是一則字謎:“我有一物生得巧,半邊鱗甲半邊毛,半邊離水難活命,半邊入水命難保。”席間,蘇東坡一聽就附和,微笑著說:“我有一物兩邊旁,一邊好吃一邊香,一邊上山吃青草,一邊入海把身藏。”這時,蘇小妹則說:“我有一物生得奇,半身生雙翅,半身長四蹄。長蹄跑不快,長翅飛不起。”而他們說的都是一個字:鮮。

而在這個時期,同時誕生了“燈謎”。中華謎語從此形成了民間謎語和燈謎兩條腿走路共存的新格局。南宋時,每逢元宵節,人們將自己制作的謎語掛在花燈上,供人們邊觀燈邊猜謎取樂。南宋都城臨安的燈謎居全國之首,被譽為“燈謎之鄉”。

元明時期謎語盛行不衰,蒙古族人對謎語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元代,謎語受到各個階層人的青睞,元·李治在《敬齋古今注·卷八》說:“近者,伶官劉子才著《才人隱語》數十卷。謎固小伎倆,然其之風詠比興,與詩同義,而在士大夫中亦笑亦談之助也。”元·高德基《平江記事·第十六》所載:

達魯花赤八剌脫公,倜儻爽邁,博聞強記,凡宴會,以文為謔,滿坐風生。一日同宴后堂會飲,僚佐愿求一令以資勸酬,公曰:“吾不讀書弗能為令,但有兩字隱語請眾賢商之,解者免,弗解者請一巨觴。”眾曰:“如命。”公曰:“一字有四個口字,一個十字;又一字有四個十字,一個口字。”在坐者皆不能解,悉就飲,飲竟叩之。公以箸畫案上,乃圖、畢二字也。

明朝出現了一些研究謎語的論著和收錄謎語的專集,其中有馮夢龍的《黃山謎》、黃周星的《廋詞四十箋》及賀從善的《千文虎》等。明代的一些小說、傳奇、話本等都有不少猜謎的情節。

到了清朝中期以后,中華謎語進入成熟期,燈謎逐漸成為主流。這時期的謎語扣合嚴謹,面句多為大眾熟悉的成語或通俗語句,謎語的題材也不再局限于文字、事物、人名,開始涉及諸子百家、四書五經,甚至俗語、中藥、地名、書名等,這些改變極大地擴寬了謎路,促進了謎語的發展和普及。

到了今天,現代文化與古老文化的碰撞與融合讓謎語依然蓬勃發展,并且又獲得了新的生命。各式各樣的猜謎活動不斷開展,各地的文化館、俱樂部大都成立了群眾性的猜謎組織,謎語愛好者越來越多,猜謎活動越來越大眾化、普遍化。內容更豐富,格調更清新,題材更廣泛的謎語已日益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開來。

謎語的分類

謎語在流傳的過程中吸收了我國傳統文化,其內容廣博精深,包羅萬象,形式多樣,千變萬化。謎語的分類不止一種,一般可以從內容、形式等角度進行劃分。

1.從內容上劃分,謎語可以分為事物謎和文義謎兩大類。

(1)事物謎

事物謎,是指隱喻生產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自然現象、宇宙天體、生活生產用具以及生產勞動情景的謎語。在事物謎中,謎面對謎底的性質、特征、功能、形狀或動作等進行描述,描述的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張、擬人等,此種謎語常常采用朗朗上口的民謠或者短詩歌的形式。比如:

猜動物:

有頭無頸,有眼無眉,有尾無毛,有翅難飛。

⊙謎底:魚

不是狐,不是狗,前面架著鍘刀,后面拖把掃帚。

⊙謎底:狼

猜植物:

有絲沒有蠶,有洞沒有蟲,有傘沒有人,有巢沒有蜂。

⊙謎底:蓮藕

弟兄七八個,圍著圓柱坐,大家一分手,衣服都扯破。

⊙謎底:大蒜

自然現象:

像云不是云,像煙不是煙。風吹輕輕飄,日出慢慢散。

⊙謎底:霧

看不見來摸不到,四面八方到處跑,跑過江河水生波,穿過森林樹呼嘯。

⊙謎底:風

猜日常用品:

有嘴不能說,有肚不裝飯。雖說無胃病,黃水吐得多。

⊙謎底:茶壺

十個加十個,還是十個,十個減十個,又是十個。

⊙謎底:手套

(2)文義謎

文義謎,是指隱喻生活學習中常用的字、詞、成語、俗語、人名、地名、書名、戲名、電影名稱以及詩文名篇佳句的謎語。其謎底是內涵豐富的文字,因而謎底的范圍相當廣泛,可以是單字、詞語,也可以是詞組或者短句等。比如:

春夏之交(打一字)謎底:旦

千古一絕(打一字)謎底:估

雙層瓦(打一詞語)謎底:覆蓋

對鏡端詳(打一詞語)謎底:品相

人造衛星(打一成語)謎底:不翼而飛

高屋建頂(打一建筑用語)謎底:加蓋

不夠格(打一經濟用語)謎底:欠資

話到嘴邊又咽下(打一電腦用語)謎底:聲卡

產科專家(打一學歷名稱)謎底:研究生

東洋進口貨(打一教育用語)謎底:全日制

2.從形式上劃分

根據謎語不同的編創結構特點和不同的猜射方法,可以將謎語分為謎語、燈謎、啞謎三大類。謎語和燈謎有著相同之處,但也有區別。謎語和燈謎同樣是“謎”,二者的基本構造相同,二者都有謎面(制謎者所出的題目)、謎目(猜射范圍)和謎底。比如:

謎面:活期儲蓄

謎目:打一成語

⊙謎底:日積月累

謎面:不著地,不騰空,高高一座樓,造在水當中。

謎目:打一交通工具

⊙謎底:輪船

但是,燈謎和謎語在一些方面還是有較大區別的,因此將二者分為兩類,在下一節中我們再來具體介紹謎語和燈謎的區別。

啞謎雖然也是通過展現幾件物品,讓人們通過物品本身的特征和相互之間聯系進行猜想,但是啞謎并不用語言或文字來描述謎面,而是用實物做謎面,同時要求猜射的人不出一聲,只做動作或默寫紙條來猜破謎底。

例如:主持人在桌上放了一個打開的紅色印泥盒、一枚圖章和一張白紙,要求猜謎者通過動作,猜出兩出傳統京劇名。猜謎者走上前去,拿起圖章,往印泥上輕輕拷打,接著往白紙上一按,但見印文赫然紙上。謎底為:《拷紅》和《朱痕記》。

再如:桌子上放著一只沒有復原的魔方,要求猜成語一句。猜謎者只要把魔方拿在手里進行復原,謎底就出來了:撥亂反正。

其他的,比如用繪畫、剪紙、印章、象棋以及其他實物做謎面的謎語,也屬于啞謎。但這些實物謎的猜射方法與常見的啞謎不同。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發展,啞謎的類型也更加豐富。

謎語與燈謎的區別

謎語和燈謎的區別有以下幾點:

1.在謎面與謎底的關系上有區別

謎語除了少量的字謎外,大部分都是以事物的外表特征作為謎面。謎面主要用擬人、比喻、夸張、暗示等手法,對事物的外表、形體、性質、色彩、聲音、出處、用途等特征進行真切的描繪,讓人們通過這些描繪來進行聯想、推理、判斷以猜中謎底。

燈謎的謎面往往與謎底本身的事物特點毫不相干,它主要是根據漢字象形、指事、會意等特點出謎猜謎。燈謎的制作著眼于漢字的形態或者含義,利用了漢字一字多義、一字多音、筆畫組合、摹狀象形等義、音、形變化的特點,猜謎者要通過會意、別解、假借、運典、拆字等手法,方能猜出謎底。

猜謎語的時候,只要能夠準確把握事物的特點,猜到謎底并不難,而猜燈謎則要對于文字有更深一些的理解,因此燈謎比謎語難猜。

比如謎底同是“唱片”,兩種謎語的謎面區別如下:

謎語:小歌手,圓盤臉,團團轉,工作忙。一邊轉,一邊唱,革命歌聲傳四方。

燈謎:樂段

謎語抓住唱片本身的特征:形——圓,態——轉,功用——唱。而燈謎則抓住“唱”和“片”二字的別解,用“樂”引出“唱”,用“段”引出“片”,謎面文字與謎底“唱片”的自身特征已是風馬牛不相及了,如果不好好會意這兩個漢字是很難猜出來的。

再如,謎底同樣是“蠶”的兩個謎面:

謎語:一個姑娘真可愛,不吃葷腥吃樹葉,成天勞動紡織線,為了別人好穿戴。

燈謎:孤帆遠影碧空盡。

謎語將蠶的習性與作用都表示了出來,人們很容易猜到。而燈謎中“蟲”字的形態像是帆船,孤帆在天的盡處,與天相接,天在上,帆(蟲)在下。

2.謎底的范圍(謎目)不同

謎語除少量字謎以外,其他大部分的謎底是“事”或者“物”,如動物、植物、用品、器具、人體器官、自然現象、宇宙天體,等等。

燈謎因為是以文義入謎的,所以能用文字表達的任何詞語都可以作為謎底。它的謎底可以是單個字、一個詞、一個成語、一句俗語詩詞,也可以是古今人名、中外地名、報紙雜志名、中西藥物名、電影戲劇名、各類學科名稱、各種詞匯名稱,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羅萬象,應有盡有。因此,燈謎的謎目范圍要比謎語的謎目范圍廣泛得多。

3.謎面的文字要求不同

謎語的謎面重在描繪事物的特征,且多在口頭流傳,為了便于記憶和傳誦,謎面通常采用歌謠或韻文方式。謎語謎面一般較長,且利用現成詞語如詩句、成語、俗語等較少,多數需現編現寫。

而與謎語不同,燈謎偏于解文義,通常又要見之于文字,一般情況下,燈謎不允許謎面和謎底有重復的文字。燈謎的謎面相比謎語簡短精練,不少還利用了一些現成的詩句、成語、俗語、典故甚至人名、地名、影視劇名等語匯,更有特殊者,還有用字母、符號、數字的。

比如謎底同為“魚”的謎語和燈謎:

謎語:身子長得像把刀,生著眼睛少眉毛,有翅從來不會飛,無腳卻在四海跑。

燈謎:山東有雨。

第一則謎語形式上類似歌謠,語言風格樸實形象,第二則燈謎卻短小精煉。

4.制謎的規則不同

燈謎除了謎面、謎目、謎底這要基本要素之外,有些燈謎還有各種不同的謎格。所謂格,即格律,類同近體詩,需按照不同的格律要求編創不同格式的謎。關于謎格,后續章節將做專門介紹,這里不再贅述。

燈謎的謎底和謎面在扣合上要講究貼切、嚴密,不允許出現多余的閑字。而民間謎語卻沒有這些規則,只要謎面能夠隱射謎底就行了。

5.猜射對象不同

從謎語與燈謎的前幾點區別來看,謎語對于猜謎者的要求更低一些,所以大多數的謎語適合少年兒童猜射。而燈謎涉及的知識很廣泛,猜起來比較困難,要求猜射者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一般適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成年人猜。

除此之外,燈謎一般以謎條的形式供人們猜測,而謎語則主要是口頭傳誦。現在隨著文化教育的逐漸普及,謎語和燈謎也在互相滲透融合。不僅謎語與燈謎在對文化素養要求上的差別越來越小,在猜謎形式上的拘束也日漸放松。燈謎的表現形式越來越多,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且猜謎活動又多在重要節假日,特別是春節開展。活動時又保持著古時候的張燈傳統,不少謎語就書寫在燈上。因而,現在人們并不注重謎語和燈謎的區別,甚至逐漸地習慣把謎語統稱為“燈謎”了。

謎語的基本結構

謎語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固定的格式,一條完整的謎語由謎面、謎目、謎底三個部分組成,一些文字類謎語還有謎格。

平常我們所說的謎面,就好比是謎語給我們出的題目,因此謎面也叫謎題;謎底,則是謎語的答案;謎目是謎底所在范圍,也就是對謎底的提示或規定。謎格并不是所有謎語都必須有的,它是根據謎面去扣合謎底時,另外須遵守的格律,一般是按照規定格式,把謎底字的位置、讀音、偏旁進行加工處理后,來扣合謎面。謎面與謎底還有兩個別稱——虎皮和虎骨,這是因為把謎語貼于燈而稱為燈謎,而燈謎之難猜有如射虎,故人們稱燈謎為燈虎,謎面和謎底也相對叫做虎皮和虎骨,下面具體來介紹謎語的幾個部分:

1.謎面

謎面是謎語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供人們猜射謎語的說明文字,也是猜謎者猜射的依據。謎面的形式多樣,無論是口述,書寫,還是用圖表符號和事物顯示,只要謎面簡潔明快,隱喻得當,富于巧思即可。

對于事物謎來說,謎面一般是四句歌謠的形式,講究押韻上口,力求形象生動、通俗易懂,以便于流傳、普及。對于文字謎來說,謎面一般只有幾個字甚至一個字,比較簡練,講究斟詞煉字。而畫謎和實物謎的謎面則對應是圖畫和實物。

謎面一般采用暗示被猜射對象的某些特征等方式構成,有的還把物寫成人,以物喻人,此類寫成彼類,彼類寫成此類,以造成種種假象。

謎面就是要用隱藏起來的方式去表達被隱射的謎底,而“隱藏起來”的目的,就是不讓人們輕易知道謎底。越是巧妙的謎面,它的“隱藏”方式就越讓人摸不著頭腦。事實上,一則好的謎語,在人們初次接觸其謎面時,往往會留下“只聽到鐘聲而難摸著廟門”的印象。

謎面的內容也是不拘一格的,其結構形式多種多樣,有短謠、詩、詞、曲、賦、短語、成語、字等形式。所謂短謠結構,即是采用短語做謎面,這種結構形式的謎語,常見于童謠、民謠之中。

2.謎目

謎目是謎底所屬的范圍,謎語中所寫的“猜打一字”、“打一歷史人物”、“打一植物”等就是謎語的謎目。謎目規定了謎底的范圍,也包括部分特殊形式的謎語附加語和說明,謎目是制謎者透露給猜謎人的信息,對于謎語的猜射起到了很大作用:

其一,謎目指導猜謎者的思考方向,謎目在謎面和謎底之間起著紐帶的作用。一則好的謎語,無論多么令猜謎者搜肚枯腸、冥思苦想,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讓人們猜中,以鍛煉思維、增加知識、陶冶性情、愉悅身心。它絕不是要“難死人”的,否則就失去了制謎語的意義,更何來猜謎的樂趣。

其二,謎目還起著限定猜謎范圍的作用。如果謎目是打一個成語,謎底就必須是一個成語,而不是一個字。打兩種動物,那就必然是兩種動物,絕不是三種動物。

其三,有的謎語,謎面可以對應出很多謎底,此時謎目在整個謎語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比如:

謎面:“囍”

⊙打一詞牌名:相見歡

⊙打一文娛活動:聯歡會

⊙打一地名:重慶

類似這種一個謎面可以有多個謎底的謎語,全靠謎目來進行限定,限定了什么內容的謎底,就應該是什么內容的謎底。

由此可以看出謎目的重要性,猜謎者在分析思考謎面的時候,必須聯系謎目才能猜出謎底。如果沒有謎目的限制和提示,謎底就可能不止一個。所以,謎目的設置一定要恰到好處,制謎者應特別注意謎目的范圍,不宜一寬就寬如大海撈針,一窄就窄到一戳即破。

3.謎底

謎底就是制謎者想要說明的事物,所以也稱作本體。謎底是根據謎面、謎目這兩個已知條件下求出的“未知數”,因此謎底既要符合謎面的內在含義,又必須符合謎目所限定的范圍,同時受到謎面意思和迷目范圍的雙重約束。

謎底的字數一般很少,可以只有一個字,也可以是一個詞、一個詞組;也可以是一種事物的名稱;字數最多時一般是一兩句詩句。謎底的字數不宜設置得太多,否則不僅制謎者不便制出好謎語,猜謎者也不容易猜中。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謎底是謎面的產物,一般情況下互換之后就不嚴謹或是難以猜測了,但是有時候謎底和謎面互換之后仍能成為謎語。

比如,“泵”(打一成語),謎底是“水落石出”。水落石出是個成語,調換后,水落石出成為謎面,打一個字,謎底就是“泵”。

4.謎格

謎格是謎語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創始于明代,是為燈謎向著更高難度的方面發展而創造的,因此也主要用于燈謎。謎格,就是要求猜謎的人根據謎面,按照規定的格式,把謎底字的位置、讀音、偏旁進行一番加工處理,每一種謎格表示一種不同的處理方法。謎格可以說是對于謎面的一種補充,也可以說是制謎者在處理底、面扣合不十分貼切時采取的補救手段,由于有些燈謎的謎面含義與謎底本身的特征或含義毫無關聯,所以要運用謎格,將謎面文義衍化,或作必要的拆分、拼合,甚至顛倒順序,以產生新的含義扣合謎底。謎格的種類十分繁雜,下一章將做具體的介紹,在這里就不再贅述。

由于從功能上看,謎目和謎格好像是謎面的延伸和補充,因而不少書中都把它們歸于謎面。實際上,它們是聯系謎面和謎底的橋梁和紐帶,因此它們應算作有一定獨立意義的謎語組成部分,應與謎面、謎底并列。

5.謎語各組成部分的關系

謎語各個組成部分,從根本上講是因謎面與謎底之間的辯證關系而存在的。謎面總是“企圖”盡量避開謎底,才會有吸引猜謎者的效果。但是,制謎的目的終究又是要人們去猜射的,所以謎面又必須表現謎底,必須為揭示謎底而提供最基本的線索,正如劉勰在《文心雕龍·諧隱》中指出“謎也者,回互其辭,使昏迷也”,又說“義欲婉而正,辭欲隱而顯”、“纖巧以弄思”。所謂“回互”,就是要曲折,閃爍其辭,使之打“虎”不見“虎”,使猜謎者一時摸不著頭腦,得費盡腦子思索。但為了讓人猜中,繞彎時,又得時有所“顯”,露出一些馬腳來讓猜謎者窮追不放。

謎語的基本表現手法

謎語的表現手法有四種形式。

1.委婉曲折的寓意描寫

即運用比喻的手法,這是謎語最基本的手法。運用這種手法制謎如同語文中造比喻句一樣,可以明喻,也可以暗喻、反喻或排比,制謎者先要隱藏本體,借用喻體與本體在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如形象、動態、色調、音響、功能、性質、作用上的共同特征,加以比喻和影射,使猜謎者得到啟發或暗示,但又不能讓猜謎者一眼看透,輕易猜中謎底。比如:

木公雞,啄白米,啄來啄去啄不起。

⊙謎底:舂米杵

這則謎語主要是抓住了舂米杵功用特征進行比喻。往日南方農村用木杵舂米是很常見的現象。把木杵舂米的情景比喻成雞啄米,既生動形象又自然貼切,很符合農村的生活情景。

2.突出特征的矛盾沖擊

所謂矛盾法,就是把事物之特征的矛盾突顯出來,讓人們進行猜射,制謎者通過矛盾的事物特征叫人去猜一個事物,達到讓猜謎者迷惑的效果,有些甚至是羅列幾個矛盾之處,連在一起的連環謎。比如:

石頭層層不見山,短短路程走不完。雷聲隆隆不下雨,大雪飄飄不覺寒。

⊙謎底:推磨

如果猜謎者對事物觀察不細,了解不深,乍一看這則謎語,就會覺得句句矛盾,認為生活中并不存在這種事物。但冷靜下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謎語中的矛盾之處,正好突出了謎底事物的特征。

3.變幻莫測的字義衍化

此種方法是文義謎的主要表達方式,多利用漢字多音、多義以及筆畫的拆分合并來制謎。

古人在分析研究漢字結構時,認為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種造字方法,并以此歸納定名為“六書”。古代的制謎者在編制文義謎時,要完全按照“六書”的要求,其難度很大,因而并不為群眾接受和喜愛,只限于文人之間相互逗趣。現代文義謎,通常只是按字詞同音、諧音、詞義妙解、筆畫增減來制謎猜謎。用這種方法制成的謎語變幻多端,高深莫測。因此,猜謎者必須摸索要領,盡心巧思,機智推斷,否則很難猜中謎底。比如:

左邊馬靠它,右邊它靠馬。左右一起看,腳踏萬里沙。(打一字)

⊙謎底:駝

這則謎語比較容易猜。謎中既有字的結構拼合,又有字意顯現。根據謎面表述,可以會意理解:謎底是由部首和偏旁字組成的,左為“馬”,右為“它”,一組合即為謎底“駝”字。“駝”是“駱駝”的簡稱,駱駝素有“沙漠之舟”的美名,正扣合謎面的“腳踏萬里沙”,因而證明沒有猜錯。但是,不少文義謎并不像上則謎語這樣簡單,而是常常要拐好多彎子。比如:

人造太陽(打一常用語)

⊙謎底:假日

這則謎語破底的關鍵在詞義別解上。要先把人造太陽,理解為“假太陽”,因“太陽”俗語又稱為“日頭”,“日頭”又可簡稱為“日”,所以可由“假太陽”推斷為“假日”,即猜中謎底。

3.生動浪漫的擬人手法

這種手法就是制謎者借助豐富的想象,賦予自然界萬事萬物,甚至某些抽象概念以人的思想、感情、行為,將謎語所說的事物人格化,這種謎語顯得生動活潑,增加猜謎的趣味性。這種手法常用于兒童謎語中,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較多,例如:

弟兄七八個,圍著柱子過,大家一分開,衣服就扯破。

⊙謎底:蒜

身穿紅袍,肚里心焦,發起火來,跳得老高。

⊙謎底:炮

另外,與擬人法相類似的還有擬物法,通常將事物擬為動物或植物。擬動物的以“雞”、“鳥”、“馬”、“牛”、“龍”、“虎”等常見動物居多,擬植物的以各種常見的花草居多。

4.靈活通達的提問方式

謎語就是要求人們回答問題,只是在提問方式上,并不直問直答。但這并不是說沒有直問直答的謎語,事實上,直問直答的謎語也有不少。這種形式的謎語多用在對歌形式的民間歌謠中,比如小品《過河》中的那段對唱就是一組直問直答的謎語。

另外,在兒童謎中,一些兒歌謎語也常常采用直問直答的方式。多數謎語是間接發問的,看起來,謎面文字只帶著敘述和記述性質,沒有明言直說請你猜猜,請你回答,但實際上都包含著有待解答的難題。

這種謎語形式在提問的語氣上,有的是肯定式的,有的是否定式的,有的是先肯定后否定。這里舉個肯定式的例子:

什么提燈前面走?

什么打鼓跟著來?

什么說話眼淚流?

什么呼呼跑得快?

閃電提燈前面走,

雷公打鼓跟著來,

烏云說話眼淚流,

大風呼呼跑得快。

5.震懾提醒的夸張手法

這種方法就是制謎者通過無限地放大謎底事物的某個特點,起到提醒猜謎者的作用。比如:

獨木造高樓,沒瓦沒磚頭,人在水上走,水在人上流。

⊙謎底:雨傘

這則謎語將雨傘無比夸張地形容成“高樓”,但又恰如其分地展現出雨傘的特征。

6.樸實平淡的直接敘述法

這種表現方法直接將謎底事物的特征如實描寫出來,更為貼近事物的本來面貌,也比較好猜。比如:

一個圓疙瘩,身上一些刺渣渣。

⊙謎底:仙人球

謎語的體裁

謎語的體裁大致有五種,即會意體、象形體、擬聲體、增損體和離合體。

1.會意體

會意體是謎語中最普遍實用的體裁,有“十謎九會意”之說。其謎面內容的含義與謎底吻合,可以分為正猜、反猜、分猜三種猜制方法,起源比較早,春秋時期就已經流行。

(1)正猜法

又稱正扣法,是根據謎面的正面含義,直接去聯想出謎底。

謎面:百萬雄師過大江(猜一成語)

⊙謎底:勢不可擋

謎面:拒收紅包(打中醫療法一)

⊙謎底:推拿

(2)反猜法

又稱反扣法。它與正猜法恰恰相反,是根據謎面的暗示,從反面或側面去推理謎底的。

謎面:公款請客送禮(猜一詞語)

⊙謎底:無私奉獻

謎面:今日得寬余(猜一成語)

⊙謎底:先天不足

(3)分猜法

又稱分扣法。用此種方法制成的謎語,其謎面與謎底沒有直接聯系,猜的時候要將謎面分成若干段,然后分別去扣合謎底。

謎面:唯有書函往來(猜三字科技名詞一)

⊙謎底:光通信

謎面:稼軒自傳(猜一字)

⊙謎底:辯

2.象形體

象形體,即用漢字的筆畫結構比擬成某種事物的形狀。這種模擬圖像的手法,很像中國畫中的寫意畫,追求的是神似。象形體,包括筆畫象形謎法、部首象形謎法、符號象形謎法等。

(1)筆畫象形謎法

點(、),象形星、球、豆、潭、彈丸、瓜果、小動物,等等。

橫(—),象形梁、橋、堤、蘆、道路、床鋪、平沙、繩索、地平線,等等。

豎(︱),象形路、筆、墻、箭、砥柱、直道、軌道、桅桿、枯木,等等。

謎面:一鉤殘月帶三星(猜一字)

⊙謎底:心

謎面:星臨萬戶動(猜一字)

⊙謎底:房

(2)部首象形謎法

人或入,象形雁、鴻、燕,等等。

冖,象形橋梁、平衡木,等等。

冂,象形球門、破網,等等。

阝,象形旗幡、扁舟、耳朵,等等。

八或兒、丷,象形胡須、眉毛、鳥,等等。

厶,象形三角形、遠山,等等。

大,象形雁陣。

謎面:浪遏飛舟(猜一字)

⊙謎底:心

謎面:球碰橫梁(猜一字)

⊙謎底:門

(3)符號象形謎法

A.語言音標符號的象形意。如:

a,象形小蝌蚪。

b,象形半把剪刀。

c,象形殘月。

D,象形弓、半個月亮。

d,象形半把剪刀、蝸牛。

E,象形橫山。

F,象形開關柄(閥門鑰匙)。

H,象形單杠。

h,象形靠背椅子。

謎面:里外都是未知數(猜一字)

⊙謎底:風

謎面:b(猜越劇名)

⊙謎底:《半把剪刀》

B.標點符號的象形意。如:

逗號(,),象形蝌蚪。

句號(。),象形乒乓球。

頓號(、),象形星、球、豆、潭、彈丸、瓜果、小動物。

冒號(:),象形壘球。

問號(?),象形曲棍球。

謎面:衣中有洞(猜一字)

⊙謎底:哀

3.擬聲體

擬聲體,又稱“象聲體”,是專以模擬聲音作為手段的一種謎語體裁。其中聲音仍是用文字來表示的。

謎面:雞犬之聲相聞(打兩個食品品牌)

⊙謎底:喔喔、旺旺

“喔喔”正是雞叫的聲音,而“旺旺”是犬吠的聲音。

4.增損體

增損體是用加減謎面文字結構的方式得出謎底。此類謎語是將謎語中某些字的形狀筆畫增加或減少一部分,形成新的字詞來扣合謎底,基本手法有增加筆畫和減少筆畫。

謎面:一進門(猜一字)

⊙謎底:閂

這則謎語是根據謎面中具有增補意思的提示詞(進),增加比劃得到謎底。

謎面:明月當空(猜一字)

⊙謎底:日

這則謎語是根據謎面中具有減損意思的提示詞(空),減去比劃得到謎底。

謎面: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猜一字)

⊙謎底:奇

這則謎語則是上面兩種情況的綜合,前半句“大”與“河”是增合,而后半句“頓失滔滔”是減損,去掉“氵”。

5.離合體

離合體是用分離或合并漢字結構的方式得出謎底。該謎語的謎面大多比較短,一般不超過四個字,基本手法有筆畫分離和筆畫綜合兩種。

謎面:指東話西(猜一字)

⊙謎底:詣

即從“指”中取右半部分“旨”,從“話”中取左半部分“讠”,組合成“詣”。

在這兩種基本手法的基礎上衍生出以下幾種手法:

(1)面底減半法

又稱半面妝、半聯法,就是將謎面或謎底的文字組成部分減去一半,這有別于謎面減劃法和謎底減劃法。

謎面:半價出售(猜一字)

⊙謎底:催

取“價”“出”“售”三字各一半,及組成了“催”。

(2)面底倒影法

又稱影映法、反映法,即謎面中的文字通過影映或背面顯現的手法,在謎底中出現與本字不同的字。

謎面:湖中顯倒影(猜一字)

⊙謎底:潮

“湖”字中間有個“古”字,古字倒影入水顯影,就形成了“潮”字中間的形態。

(3)面底移位法

又稱參差法,即謎面中的文字以分離的形式出現,而謎底中又以綜合的模式揭曉。

謎面:一舉而成(猜一字)

⊙謎底:血

將“血”字底下一劃舉到頂上后,“而”字即寫成。

(4)面底方位法

即以字形的方位(如上下、左右、前后、首尾、頭末、東西南北中等)為謎面或謎底,并使其扣合。

謎面:善始善終,一心到底(猜一字)

⊙謎底:總

按照謎面暗示的方位取“善”字的開頭和末尾,再將“心”放在底下。

(5)面底轉動法

又稱輾轉反側法,即利用文字的結構或單字,通過反側輻射,像池中倒影、鏡中反形聯想謎底,改變字形,且使謎面與謎底扣合。如:

謎面:轉業到廠(猜一字)

⊙謎底:嚴

其上半部分就是“業”字轉了個身。

謎語的特點

對謎語的研究,很多是從謎語特點方面進行論述,也有的是從謎語制作形式來闡述的,或者是從謎語的創作手法方面來說明,又或者是從謎語所具寓意的角度來論證。這些雖是謎語的特點,但都不夠全面。具體來說,謎語主要有五個方面的顯著特點。

1.趣味性濃,引人入勝

富有趣味性是謎語的一大特點。謎語的趣味性體現在題材的選擇和恰當的制作技巧上。古往今來,猜謎就是一項極其富有樂趣的活動,而且參與者還能得到美的啟迪和精神的享受。謎語一旦猜中,會頓覺心胸開朗,為之陶醉,享受著成功的樂趣。古時的人民以豐富的知識修養和無窮的聰明才智,通過謎語再現了廣大人民高超的想象力和藝術創造力。比如天上的“銀河”。宇宙空間為什么會有“銀河”這一自然現象,古往今來,就留有不少動人的傳說,給這種自然現象蒙上了一層神奇的面紗,使它本身就像謎一樣吸引著人們去分析、去猜想。于是有的民間作者取材于“銀河”,運用富有趣味性的神話傳說,編制了這樣一個謎語:

橫空一條江,入夜白茫茫。喜鵲不搭橋,織女望牛郎。(打一自然現象)

⊙謎底:銀河

這則謎語把“銀河”的形象、位置用極其簡潔的語言作了勾畫,且運用了牛郎織女這個神話故事來表現謎底,使謎語趣味性更為濃郁,更能吸引讀者。可以說,富有樂趣的謎語題材大大增添了謎語的趣味性。

另一方面,恰當的制謎技巧也發揮重要作用,謎語可以通過對會意、象形、別解、比喻等種種寫作技巧的運用,使一些詞句,乃至一些枯燥的數字生發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趣味性,從而使人們對謎語產生興趣。將一些簡單的字、詞、數學符號等本身不具有任何趣味性的素材制成謎面,通過各種表現手法緊扣謎底。如:

遠看好似眼鏡架,近看好似連藤瓜。別瞧模樣不驚人,千萬億萬沒它大。(打一數學符號)

⊙謎底:∞(無窮大)

謎面把該數學符號的形狀、本身意義予以形象的比喻,將普通的數學符號賦予別樣的趣味。

2.結構固定,形式活潑

謎語必須有三個組成部分:一是謎面,謎面描述了謎底的特征,為猜射的必備條件之一。二是謎目,它指明猜射的范圍,也是猜謎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三是謎底,它是所要猜射的對象,相當于問題中的答案。

謎語的三個組成部分在展現形式上并不唯一,并不總是明顯地標示出名稱,比如在一些小說中穿插寫入的謎語佳作,為避免形式上顯得呆板,往往不把這三大部分的名稱標示出來,而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現在作品中。

就結構而言,謎語是所有文藝形式和文娛活動形式中最為簡單而固定的一種,但這并不表示它會顯得呆板。它不受任何客觀條件和環境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開展,不像演戲、放電影等文娛活動,要人、設備齊全才能開展。謎語這種簡單而特定的文藝形式和文娛活動形式,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掌握,從幼兒園的兒童到白發蒼蒼的老人,都可以猜制幾個謎語。

謎語形式活潑,常見的形式有歌謠、歇后語、故事等。這些形式可以滿足不同猜謎對象的口味。此外,謎語還可以通過謎目、謎底乃至謎種的不斷變化,翻新出各式各樣適合于不同猜謎對象的佳作來,充分顯示其形式活潑的特點,真可謂雅俗共賞、老少咸宜。

3.教育啟迪,寓教于樂

大量的謎語通過把握事物的特征,鍛煉人們的思考,并提供各種知識。謎語對兒童的啟蒙教育作用尤為突出。民間謎語即民間普遍流傳的謎語,以其常具新鮮的感覺、豐富的想象、奇妙的聯想、滑稽的情調,引起兒童的思考。在猜射謎語的過程中,兒童對于事物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時思維得到鍛煉。具有特定語言特色和描寫和手法的謎語還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藝術陶冶作用,培養孩子對勞動和勞動產品熱愛的思想感情。

4內容廣泛,囊括巨細

謎語的內容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囊括巨細,幾乎涉及一切知識領域。從大的宇宙到小的原子,從歷史事件到國名地名,謎語無不涉及。與此同時,謎語內容的廣泛性,還表現在同一題材內容的各個方面。因為一物、一事、一種現象、一個字詞等,其特征又是多方面的。謎語往往能從某一題材的各個方面把事物的特征予以提煉和概括,異面同底的謎語就是從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的特點來表現謎底的,它體現了謎語內容廣泛的這一特點。

謎語的內容不僅囊括各種自然知識,更具有豐富的人文氣息。謎語像一面鏡子,反映著濃郁的時代氣息,真實地表現了人民的思想面貌、生產生活、社會風情和民間習俗。很多謎面甚至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狀況、思想感情和生活態度。如:

上山息息索索,下山搗亂江河,文武百官捉我不到,皇帝老兒奈我如何。(猜一自然現象)

⊙謎底:風

這則謎語反映了強烈的政治意味。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猜一生產材料)

⊙謎底:石灰

這則謎語則反映在人生觀、道德觀、善惡觀等方面上深刻的人性。

5.文學性強,形象生動

謎語作為一種文藝形式和文娛活動形式,是文學的組成部分之一。

謎語為了達到引人入勝的目的,僅有富有趣味性的素材和制作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把謎底事物表現得情真意切、水乳交融,賦予它以濃郁的文學色彩。

因此謎語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具有精練、流暢、詼諧而有意境的文學色彩。制謎者擅用文學表現手法,多用擬人、夸張、比喻、排比等文學表現手法描述事物的特征。謎面通常都由精練而富于形象的口頭詩歌的語言構成,每句以五、七言為最多,句式有兩句、三句、四句不等,最長見的是四句式。多數押韻,所有的謎面語言總是異常順口、節奏鮮明。如:

一棵小樹不大高,小孩爬在半山腰,身穿小紅襖,頭戴紅纓帽。(猜一農作物)

⊙謎底:玉米

謎語畫面清新,又有生動的形象,合轍押韻,讀起來上口,引人思考和聯想。

總之,一則謎語,如果僅僅是謎面、謎底緊相扣合而缺乏文學性,將是乏味的。那些流傳百代而不衰的謎語,往往是趣味性濃、文學性強的佳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性| 时尚| 咸丰县| 龙井市| 城固县| 成都市| 循化| 丰县| 吴江市| 昭觉县| 彭州市| 东乌珠穆沁旗| 沭阳县| 保定市| 马山县| 禹城市| 富蕴县| 扶沟县| 库伦旗| 开阳县| 南充市| 高安市| 焉耆| 阳朔县| 庆城县| 新闻| 苗栗市| 塘沽区| 竹山县| 屯昌县| 肇源县| 许昌县| 南川市| 龙井市| 西乌| 乌海市| 万载县| 河津市| 乐亭县| 寿阳县| 平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