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有誤,周郎顧”
《三國演義》里面把周瑜描寫成一個雖有才能,但卻嫉賢妒能,是個心胸狹窄之人。這是小說家為了烘托諸葛亮而故意貶低周瑜。實際上周瑜是東吳最優秀的將領之一,他足智多謀,而且心胸開闊,在東吳的威信非常高。小說是做了藝術上的虛構,和史實并不吻合。
周瑜長得高大健壯,面容俊美,他和孫堅的兒子孫策同歲,兩人從小就是好朋友。孫策起兵后,周瑜召集了一支軍隊前去投奔,孫策很高興,認為周瑜來投奔自己,讓自己如虎添翼。周瑜跟隨孫策打了很多勝仗,這時孫策已經擁有了一支幾萬人的部隊,他讓周瑜去鎮守丹陽。回到吳郡后,孫策撥給他2000士兵和50名騎兵,當時周瑜年僅24歲,被人稱為“周郎”。吳軍得到了喬公的兩個女兒,都長得非常漂亮,孫策娶了姐姐,把妹妹嫁給了周瑜,她們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大喬和小喬。
幾年后,孫策去世,他弟弟孫權接管了江東的事務。周瑜率領軍隊前來吊喪,從此留在吳郡,以中護軍的身份和長史張昭一起掌管軍政大事。8年后,孫權征討江夏,周瑜擔任了前部大都督。

208年九月,曹操率軍南下,荊州牧劉琮率領部下投降,曹操接收了荊州的人馬,水陸兩軍達到數十萬之多,東吳的士兵無不害怕。孫權召集部下討論計策,大家都說:“曹操和豺狼虎豹一樣,但是他借著丞相的名義挾持天子征討四方,動不動就以朝廷的名義發號施令,現在如果我們抗拒的話,就是和朝廷作對,顯得名不正言不順。而且您可以對付曹操的無非是長江天險,但現在曹操占領了荊州,劉表的水軍和幾千艘戰船都為他所用,曹操讓戰船順流而下,再加上他的步兵,水陸并進,這樣長江天險由我們雙方共有,而兵力差距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我們覺得最好還是投降曹操。”周瑜反對說:“不對。曹操雖然名義上是漢朝的丞相,實際上是漢朝的奸賊。將軍以神武雄才,又有父親和兄長的威名作為憑借,控制了江東的地盤,方圓數千里,手下精兵無數,英雄豪杰也樂意為您效力,本來就應該橫行天下,為漢室除去污穢。現在曹操自己跑來送死,怎么還能去投降呢?請允許我分析:假設現在北方已經完全安定下來了,曹操沒有了后顧之憂,能夠和我們打持久戰,但他真的可以在水上和我們決一死戰嗎?要知道現在北方并沒有完全平定,馬超和韓遂還在函谷關以西,是曹操的心腹大患。而且舍棄車馬,改用戰船,和在水邊長大的江東人打水仗,本來就不是中原士兵的長處。還有,現在是冬天,戰馬缺少草料,再說讓中原地區的士兵來到這里,肯定會水土不服而病倒很多人。上面列舉的都是用兵者最忌諱的,但曹操卻冒險行動,所以將軍活捉曹操應該就在今天了。我請求讓我率領精兵3萬,進駐夏口,保證打敗曹操。”孫權回答道:“曹操那個老賊早就想廢掉漢朝皇帝自立了,只是顧忌袁紹、袁術、呂布、劉表和我而已。現在那些人都被消滅,只剩我一個人了,我和老賊勢不兩立。周瑜主張和曹操作戰,很符合我的意思,是上天把周瑜賜給我啊!”
這個時候劉備已經被曹操打敗,打算南渡長江,在當陽和魯肅相遇,雙方一拍即合,劉備進駐夏口,派諸葛亮拜見孫權。孫權派遣周瑜、程普,讓他們和劉備聯合迎敵,與曹軍在赤壁對峙。當時曹軍已經發生了瘟疫,所以初次交戰就失敗了。曹操把兵駐扎在北岸,兩軍隔江相望。黃蓋獻火攻計,周瑜采納了他的意見。周瑜選了幾十艘大船,裝滿灌了油脂的柴草,讓黃蓋詐降曹操,最后一把火把曹軍的戰船燒個精光,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周瑜和程普乘勝追擊,進軍南郡,和曹仁對峙,兩軍還沒有交戰,周瑜就派甘寧去占領夷陵。曹仁分出部分人馬去圍攻甘寧,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采納呂蒙的計策,留下凌統守衛,自己帶兵去救援。解除曹軍對甘寧的包圍后,再回來和曹仁約定了決戰的時間。當天周瑜親自督戰,被流箭射中右肋,傷勢不輕,回到了大營。曹仁聽說周瑜臥床不起,發動攻擊,周瑜勉強打起精神,到軍營巡視,鼓舞士氣,最后迫使曹仁退兵。
后來孫權任命周瑜擔任偏將軍,讓他駐守江陵。劉備以左將軍的身份兼任荊州牧,駐守公安。劉備去拜見孫權的時候,周瑜暗中上書說:“劉備是梟雄,而且手下有關羽、張飛這樣的大將,一定不會長久屈居人下,不是您可以任用的人。我覺得最好把劉備安置在吳郡,給他提供豪華的住宅,多給他美女和玩物,讓他在娛樂中喪失雄心。同時,把關羽、張飛分開,讓像我這樣的人統率他們,這樣大事可定。現在分給他們許多土地,讓這3個人聚在一起,就好像蛟龍得到了云雨,不會長久留在水塘中的。”孫權沒有采納他的建議,事態的發展果然和周瑜預料的一樣。
不久,周瑜就病死了,孫權非常悲痛,穿上喪服為周瑜舉哀,又親自去迎接周瑜的靈柩。
周瑜年輕的時候對音樂很有興趣,曾經做過一番細致的研究,即使在他喝了酒之后,如果演奏的音樂有錯誤,他也一定能聽出來,知道后就一定回頭來看,當時人稱“曲有誤,周郎顧”。
后來周瑜的侄子去世后,全琮推薦周瑜侄孫周護擔任將領。孫權說:“以前能打敗曹操,吞并荊州,這全是周瑜的功勞,我從來沒有忘記過。我早就想任用周護,但聽說周護性情兇狠,用他恰恰是害了他,于是改變了主意。我對周瑜的思念,難道還有終止的時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