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滅吳
三國末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奪取魏國政權以后,準備出兵攻打東吳,以實現一統天下的愿望。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調動了二十多萬兵馬,任命杜預做西線指揮,將兵馬分成六路,水陸并進攻打吳國。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并率領軍隊乘勝追擊。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吳軍聽到風聲嚇破了膽,紛紛打開城門投降。司馬炎下令讓杜預從小路向吳國國都建業進發。此時,有人擔心長江水勢暴漲,提出應該暫時收兵等到冬天再進攻。杜預堅決反對退兵,他說:“現在我們接連取勝,士氣大振,正需要一鼓作氣。打仗好比劈竹子,只要劈開上面幾節,下面各節就會迎刃而解。”晉朝大軍在杜預的率領下,直沖向吳都建業,不久就攻占建業,滅了吳國。

這則故事包含了一個成語,形容戰斗節節勝利,毫無阻擋。你知道是哪個成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