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
太陽系是由太陽、八大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構成的天體系統。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小行星是太陽系小天體中最主要的成員。

星云說
星云說是關于太陽系起源于原始星云的各種假說的總稱。假說主要分兩種,一種認為天體都產生于同一星云,而且是同時產生的,這叫“共同形成說”;另一種認為太陽先由一團星云生成,然后通過俘獲周圍彌漫的物質形成行星云,繼而行星、衛星等其他天體才產生,這叫“俘獲說”。
太陽系的形成
根據“星云說”的“共同形成說”,太陽系具體形成過程如下:
1.氣體與塵埃的云團在引力的作用下,收縮成圓盤形的云,并開始慢慢地旋轉。
2.塵埃相互粘在一起,體積變大,沉淀于氣體圓盤的中心,形成了薄薄的塵埃圓盤。
3.氣體圓盤破裂,形成了無數類似小行星的物體,在其中心部分產生了“星體”類的物體。
4.閃閃發光的中心部分變成太陽,周圍物質變成行星、彗星、衛星等。
5.“星體”類物質逐步收縮而開始發光,類似小行星的物質在其周圍旋轉、碰撞,吸引住附近的物質,越變越大。
知識小鏈接
為什么星星多是圓的?
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一切物體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都有向中心聚集的趨勢。最集中的結果就是圓球形。星星雖然表面上是固體的,但是固體也是有變形性的,并且固體碎顆粒是可以移動的,這些都使星星向球形轉變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