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的身體
恐龍死后留下了大量的牙齒和骨頭的化石,但是極少有肌肉、器官和其他部位保留下來。科學家通過對比恐龍和今天活著的動物的骨架,勾勒出了恐龍各個柔軟部分的輪廓。通過這些,我們已經大致了解了恐龍身體內部的結構。
蜥腳類恐?龍的長脖子

蜥腳類恐龍長得驚人的脖子有助于它們尋找并攝入巨大數量的食物,以滿足龐大身體所需的能量。

恐龍的足跡可以在泥土或沙子中保留下來,然而很快就會消失。因此足跡在極為罕見的情況下才會變為化石。
長長的脖子使蜥腳類恐龍可以夠到它要吃的植物。馬門溪龍的脖子是恐龍中最長的,約有11米,僅由19根骨頭構成。科學家認為,蜥腳類恐龍可能只需站在原地,就可以利用長長的脖子從廣大的區域獲取食物,然后再向前移動,到達新的進食區。這也意味著它們無須走太多路,因而有助于保存能量。

蜥腳類恐龍的腳大而寬闊,因而可以支撐起它們龐大的身軀。體形較小的恐龍的腳則較為窄小,更適于快速奔跑。

蜥腳類恐龍的頸骨是中空的,減輕了它們脖子的重量,因此其無須耗費太大的能量就可以抬起脖子。
蜥腳類恐龍的腳
雖然蜥腳類恐龍的體重驚人,但是它們只能依靠四只腳來支撐整個體重。因此,其每只腳都由從腳踝處向外下方伸展的腳趾構成,腳趾之間留有空間。有人認為,這個空間填滿了強韌的類似肌腱的組織,當腳落下時起著緩沖墊的作用,有助于支撐恐龍龐大的身體。
完整的恐?龍骨架
大部分恐龍化石都只由幾根骨頭構成——當然科學家也發現過一些小型恐龍的完整骨架——這就意味著很多恐龍都是通過部分骨架被人們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