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會場
1873年,倫敦的埃及大廳是約翰·內維爾·馬斯基林(1839-1917年)和喬治·阿爾弗雷德·庫克(1825-1905年)的固定表演會場。這些表演者之所以著名,是因為他們能夠將他們的魔術穿插到短劇中,這讓他們的戲法和幻術具有了實際意義,并賦予了魔術以具體背景。這一巧妙的概念也被運用到當今一些偉大的幻術師的作品中,如大衛·科波菲爾,他會將音樂、舞蹈和戲劇與魔術結合起來,創造出令人嘆為觀止的效果。
馬斯基林和庫克一開始本想表演三個月,但馬斯基林繼續待在了埃及大廳,并在那里一待就是30年,甚至一度成了分管經理。世界上許多偉大的魔術師都曾在這個會場,當著他的面表演過。在這一時期,埃及大廳幾乎成了魔術的代名詞。他會請歌手、鋼琴家、戲法騙子和其他一些魔術師前來表演,從而使得每一次表演都顯得獨一無二,并且值得人一遍又一遍地欣賞。埃及大廳因而被人稱作“英格蘭的神秘家園”。雖然它在1905年關閉,但是馬斯基林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他購置了一家新的劇院,以繼續他的表演。圣喬治廳,離舊址只有幾分鐘的路,成了“新神秘家園”。在新場館開張不久,庫克去世,馬斯基林找了一個新的搭檔,大衛·德文特(1868-1941年)。德文特被認為是當時最好的魔術師,而這一對雙人組合也成為比馬斯基林和庫克搭檔更成功的團隊。在馬斯基林死后,當時最偉大的魔術表演繼續在這家劇院上演著。圣喬治廳最終于1933年被售出。現在,它成了一家酒店。


1905年,23個魔術師決定在倫敦創建一個魔術俱樂部。魔術圈現在是世界上最完整、最著名的魔術社團。其早期活動就在圣喬治廳上的一個房間里舉行,大衛·德文特成了這個社團的第一任主席。他的拉丁文座右銘是“Indocilis.Privata.Loqui”,翻譯過來大概的意思是“不可泄密”,任何違反本條規則的成員將會失去其會員資格。
1998年,魔術圈購買了倫敦尤斯頓站附近的一棟舊式辦公樓,并將其改造成魔術藝術中心。每周一這里都會舉行例會,其擁有的設施包括一家圖書館,里面藏有歐洲數量最龐大的魔術典籍;一家博物館,藏有魔術史上一些最重要的道具;還有一家劇院,會定期使用,并且以一些面向公眾的表演為特色。
1963年,大威廉·拉爾森在好萊塢設立了魔術藝術學院。在它的總部拔地而起的魔術城堡,可能是當今世界最前衛的魔術建筑。它一直是一家私人俱樂部所在地,每晚來自世界各地的一流魔術師都會來此表演。建成以后,魔術城堡很快就成為魔術圣地,許多偉大的魔術師搬遷至此,只為了能住得離這一神秘家園近一些。相當一批數量的魔術明星都要感謝拉爾森家族,后者一直經營著這家神奇的俱樂部,并努力地發揚著魔術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