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錢用在刀刃上的需求更有效
經濟學家使用需求概念說明家庭或廠商在一定價格上所選擇購買的物品或勞務的數量。關于這一點,理解的重要之處是:經濟學家所關心的不僅僅是人們所想要的,而是在他們的預算約束所限定的支出和各種商品價格已知的條件下所選擇購買的。當然,對經濟中某種商品的需求總量也取決于價格以外的其他因素。
在任何價格下,一種物品的需求都可能隨著人口(較多的嬰兒導致較高的嬰兒尿布的需求)、時尚(女士連衣裙的需求逐年變化)或社會潮流趨向(現在的人越來越注重養生,養生茶的需求量增大)而變化。
如果需求分析意味著對所有產品的需求進行分析的話,那么經濟學家的工作將變得極為復雜。經濟學家處理這種復雜、多變因素的問題的方法,是在一次中把注意力集中于一種變量,同時使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變。他們特別把注意力集中于引起需求變動的最重要的因素。在這些因素中,最受關注的因素是價格。當其他變化,例如人民收入的變化或人口結構的變化是重要的時候,經濟學家把這些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價格的影響考慮進來。
蘇聯的資源并不貧乏,事實上它即使不是世界上資源儲量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它也不缺乏受過良好教育和培訓的人才,它所缺的是一種能夠有效利用資源的經濟體制。
正如蘇聯經濟學家們所說的一樣,由于蘇聯的企業沒有受到像資本主義企業所受到的那種財務約束,所以他們就會購買比實際需要更多的機器設備,然后再讓其封塵于倉庫中或放在露天任其生銹。
簡而言之,蘇聯的企業沒有任何迫使其進行節約的壓力,即沒有看到他們的資源在其他用途中的稀缺性和珍貴性,因為其他使用者沒有像在市場經濟中那樣對這些資源進行投標購買。雖然這些浪費對于蘇聯企業的影響很小或沒有任何影響,但對于蘇聯人民來說影響就大了,因為這將使他們只能過著比他們的技術和資源所允許的更差的生活。
如果購買這些投入需要與其他使用者進行競爭,而且企業也只有在成本低于銷售收入的情況下才能存活,那么在這樣的經濟體中,這些經濟學家所描述的這種對于投入的浪費現象就不可能持續下去。在這種以價格進行調節的資本主義體系中,對于投入的訂購量就會基于實際所需,而不會取決于經理們說服上級政府官員讓他們得到的量。這些上級官員不可能是其管轄的所有工業和產品方面的專家,因此他們就會在某種程度上依賴于那些擁有這方面專業知識的人。中央計劃者可以對企業經理們告訴他們的進行懷疑,但懷疑并不等同于知識。如果資源不能得到保證,那么生產就會受阻,這就可能導致中央計劃部門的人員更替。
影響需求變化的因素
在任何價格下,一種物品的需求都可能隨著某些因素的改變而發生變化,總體來說,引起需求發生變化的因素有以下三點:

1.人口的改變,比如,較多的嬰兒導致較高的嬰兒尿布的需求。

2.時尚的改變,比如女士連衣裙的需求逐年變化。

3.社會潮流趨向的改變,比如現在的人越來越注重養生,養生茶的需求量增大。
其結果就是蘇聯經濟學家們所描述的對資源的過度使用。在利用價格對資源進行配置和靠政治或是官僚控制的經濟體制之間存在很多差別,蘇聯經濟與日本、德國經濟之間的差別僅僅是其中一例。在世界的其他地區以及其他政治制度中,利用價格來對產品和資源進行配置的地方與那些依賴于世襲統治者、選舉出的官員或指定的計劃委員會來實現這些配置的地方之間同樣存在相似的差異。
在20世紀60年代,當很多非洲殖民地獲得民族獨立時,加納總統和鄰近的科特迪瓦總統就未來幾年哪一國會變得更富裕的問題打了一個有名的賭。當時,加納不僅比科特迪瓦更富有,而且自然資源也比他們多,所以這個賭對于科特迪瓦的總統來說似乎是很欠考慮的。但是,他知道加納將實施一個政府管理的經濟,而科特迪瓦將實施的是一個更加自由的市場。到1982年,科特迪瓦在經濟上就已經遠遠超過了加納,其最窮的20%的人口的人均收入也比加納的大多數人都要高。
這不應該歸功于其國家或人民的任何優越性。事實上,當后來科特迪瓦的新一屆政治領導經不住誘惑最終讓政府在其經濟上擁有了更多的控制權,而加納則從其錯誤中吸取了教訓,并開始放松政府管制時,這兩個國家經濟就顛倒過來了。現在加納的經濟開始增長,而科特迪瓦的經濟則出現了下滑。
在擁有無數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社會中,沒有任何個人或圍坐一桌的一群政府決策者可能了解到千百萬的消費者各自的需求是什么,或是千百萬的生產者到底要生產多少產品。在由價格調節的經濟體中,沒有人需要知道這些。每個生產者僅受其產品所售價格以及生產此種產品的投入的影響,而每個消費者也僅需要考慮與其自身的購買行為相關的相對較少的價格。
信息是最稀缺的資源之一,價格機制通過迫使那些對其本身特定情況最了解的人以其所具備的知識來對商品和資源進行競價,而不是利用他們對于計劃委員會、立法機關或貴族王宮中的其他人員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