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生活中的博弈論
- 歐俊
- 1136字
- 2020-07-07 16:22:10
第三節 協和謬誤:欲罷不能的困局
美蘇爭霸與騎虎難下
在冷戰期間,美蘇為爭奪霸權拼命發展武器,無論是原子彈、氫彈等核武器的研制,還是如隱形戰斗機這樣的常規武器的研制,雙方均不甘落后。20世紀80年代,里根在位時準備啟動“星球大戰”計劃,此舉意味著兩個超級大國的武器競賽將進一步升級。美蘇之間的武器競賽相當于拍賣中輪番出價,雙方均不斷出更高的價,如果一方沒有出更高的價錢,退了下來,即沒有繼續競賽下去,那么意味著它在軍備上的投入就沒有效果,而對方將贏得整個局面。但如果繼續競賽下去,一旦支撐不住,損失也就越大。
1991年蘇聯的垮臺在一定程度上是軍備競賽的結果。蘇聯將整個力量放在軍備競賽上,而民用建設無法跟上,國力不濟,最終敗下陣來。里根的“星球大戰”計劃其目的就是要拖垮蘇聯。
一旦進入騎虎難下的博弈,及早退出是明智之舉,然而當局者往往很難做到,這就是所謂當局者迷。這種騎虎難下的博弈經常出現在國家之間,也出現在企業或組織之間,當然個人之間也經常碰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介入越南戰爭就是一個騎虎難下的博弈。賭紅了眼的賭徒輸了錢還要繼續賭下去以希望翻本,也是騎虎難下的博弈。其實,賭徒進入賭場開始賭博時,他就已經進入了騎虎難下的狀態,因為賭場從概率上講是肯定贏的。
一個年輕人離開故鄉,尋求自己的前途。他動身前去拜訪本族的族長,請求指點。老族長聽說本族有位后輩要外出踏上人生的征途,就寫了三個字——不要怕,然后望著年輕人說:“孩子,人生的秘訣只有六個字,今天先告訴你三個,供你半生受用。”
幾十年后,這個從前的年輕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傷心事。回到了家鄉,他又去拜訪那位族長,才知道老人家幾年前已經去世。家人取出一個密封的信封對他說:“這是族長生前留給你的,他說有一天你會再來。”他拆開信封,里面赫然又是三個大字——不要悔。
比如,我國的一些代工企業普遍面臨著低利潤的困局:40美元的鼠標,生產它的蘇州工廠只賺其中3美元,其余利潤由品牌商、經銷商和零配件供應商等分得;一把在加州商場售價7美元的玩具劍,在義烏為其加工的企業每件產品只賺人民幣1分錢,但是貼牌之后經銷商可以賺5美元……這種情況被形象地比喻為中國制造的“一美元困局”。即在全球產業鏈的分工中,中國被定位在最低端的制造加工環節,為發達國家做代工業務,被稱為“世界工廠”或“世界車間”,而制造環節利潤最低,只能在“10美元”的“1美元”中博取利潤,另外“9美元”的利潤由負責技術、品牌、零售等產業鏈更高端業務的國外企業收入囊中。
不懊悔壞掉的蘋果

那我們如何來突圍一美元困局?很多企業正是在加工貿易學到了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制造技術和管理經驗,并打開了西方市場,同時加大研發投入和創新,從而奪取9美元的價值,格蘭仕從貼牌制造微波爐到自主研發光波爐就是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