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信譽,方能立足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把說謊、欺騙視為獲取成功的一種手段,相信說謊、欺騙會給自己帶來好處。
一個言行誠實的人,因為自覺有正義公理為之后盾,所以能夠無愧做人,無所畏縮地面對世界。
與一個欺騙他人、沒有信用的人相比,一個誠實而有信用的人其力量要大得多。所以即使從利害上打算,誠實也是一種最好的策略。
中國人歷來把守信作為為人處世、齊家治國的基本品質,言必行,行必果。自古以來,講信用的人受到人們的歡迎和贊頌,不講信用的人則受到人們的斥責和唾罵。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把信用、信義看得非常重要。孔子說:“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墨子說:“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還有“一諾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都是強調一個“信”字。
生活里,才華出眾的人并不少見,甚至時常有天才出現。但是,才華和智慧就是讓人擁有信賴的資本嗎?真正值得信賴的是人品格中的忠誠和誠實。這種品質會贏得人們的尊重,忠誠是一個人美德中的基礎,它會通過人的行動體現出來,即正直、誠實的行為。如果人們把他看作一個可信的人,他一定做到了誠信,言必行,行必果。因此,值得信賴是贏得人類尊重和信任的前提。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他的兒子哭鬧著要跟著去。曾子的妻子說:“你先回去,等回來時,宰只小豬給你吃。”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后,曾子要捉小豬殺給兒子吃,妻子不讓他殺,說:“這不過是和孩兒說著玩的。”曾子說:“小孩子不可以和他說著玩,他們不懂事,全靠學父母的樣子,聽父母的言語,現在你欺騙他,不是教他欺騙嗎?母親欺騙兒子,兒子不相信母親,這不是教養之道。”于是殺了小豬給孩子吃。
又如東漢時,汝南郡的張劭和山陽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陽讀書,學業結束,他們分別的時候,張劭站在路口,望著長空的大雁說:“今日一別,不知何年才能見面……”說著,流下淚來。范式拉著張劭的手,勸解道:“兄弟,不要傷悲。兩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會。”
兩年后的秋天,張劭突然聽見長空一聲雁叫,牽動了情思,不由自言自語地說:“他快來了。”說完趕緊回到屋里,對母親說:“媽媽,剛才我聽見長空雁叫,范式快來了,我們準備準備吧!”“傻孩子,山陽郡離這里一千多里,范式怎么來呢?”他媽媽不相信,搖頭嘆息:“一千多里路啊!”張劭說:“范式為人正直、誠懇、極守信用,不會不來。”老媽媽只好說:“好好,他會來,我去打點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