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刮痧拔罐針灸全書
- 楊克新
- 1281字
- 2019-10-12 19:03:39
刮痧保健運板方法
1 刮痧的運板方法
刮痧的運板方法有幾十種之多,但是最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面刮法
面刮法是刮痧最常用、最基本的刮拭方法。手持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傾斜30度至60度,以45度角應用最為廣泛,根據部位的需要,將刮痧板的1/2長邊或整個長邊接觸皮膚,自上而下或從內到外均勻地向同一方向直線刮拭。面刮法適用于身體比較平坦部位的經絡和穴位。
平刮法
操作方法與面刮法相似,只是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傾斜的角度小于15度,并且向下的滲透力比較大,刮拭速度緩慢。平刮法是診斷和刮拭疼痛區域的常用方法。
推刮法
操作方法與面刮法相似,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傾斜的角度小于45度(面部刮痧小于15度),刮拭的按壓力大于平刮法,刮拭的速度也慢于平刮法,每次刮拭的長度要短。推刮法可以發現細小的陽性反應,是診斷和刮拭疼痛區域的常用方法。

單角刮法
用刮痧板的一個角部在穴位處自上而下刮拭,刮痧板向刮拭方向傾斜45度。這種刮拭方法多用于肩部肩貞穴,胸部膻中、中府、云門穴,頸部風池等穴。因接觸面積比較小,所以要特別注意不要用力過猛而損傷皮膚。
雙角刮法
用刮痧板凹槽處的兩角部刮拭,以凹槽部位對準脊椎棘突,凹槽兩側的雙角放在脊椎棘突和兩側橫突之間的部位,刮痧板向下傾斜45度,自上而下地刮拭。這種刮拭方法常用于脊椎部位的診斷、保健和治療。
點按法
將刮痧板角部與穴位呈90度角垂直,向下按壓,由輕到重,逐漸加力,片刻后迅速抬起,使肌肉復原,多次重復,手法連貫。這種刮拭方法適用于無骨骼的軟組織處和骨骼縫隙、凹陷部位,如人中穴、膝眼穴。
厲刮法
將刮痧板角部與刮拭區呈90度角垂直,并施以一定的壓力,刮痧板始終不離皮膚,做短距離(約1寸長)前后或左右摩擦刮拭。這種刮拭方法適用于頭部全息穴區的診斷和治療。
平面按揉法
用刮痧板角部的平面以小于20度角按壓在穴位上,做柔和、緩慢的旋轉運動,刮痧板角部平面始終不離開所接觸的皮膚,按揉壓力應滲透至皮下組織或肌肉。這種刮拭方法常用于對臟腑有強壯作用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內關穴以及手足全息穴區、后頸、背腰部全息穴區中疼痛敏感點的診斷和治療。
垂直按揉法
垂直按揉法將刮痧板的邊緣以90度角按壓在穴區上,刮痧板始終不離開所接觸的皮膚,做柔和的慢速按揉。垂直按揉法適用于骨縫部穴位,以及第二掌骨橈側全息穴區的診斷和治療。

2 特殊刮痧方法
揉刮法
根據刮拭范圍的大小,以刮痧板整個長度的一半長邊接觸皮膚,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傾斜,傾斜的角度盡量小于15度,人體各部位的刮拭方向和順序表自上而下或從內向外均勻地連續做緩慢、柔和的旋轉刮拭,即邊刮拭邊緩慢向前旋轉移動,向前移動的推動力小于向下按壓的力量。

摩刮法
兩手各持一塊刮痧板,將刮痧板平面置于手掌心或四指部位,手指不接觸皮膚,兩塊刮痧板平面緊貼面部兩側皮膚,以掌心或四指力量按壓刮痧板的平面,將按壓力滲透進肌肉深部,兩塊刮痧板在面部兩側同時自下而上或從外向內均勻連續做緩慢、柔和的旋轉移動,即邊按壓邊緩慢向前旋轉移動,向前移動的推動力小于向下按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