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刮痧療法的種類

刮痧方法包括持具操作和徒手操作兩大類。持具操作分為刮痧法、挑痧法、放痧法。徒手操作又叫撮痧法,具體可分為扯痧法、擠痧法、揪痧法、焠痧法、拍痧法。

1 刮痧法

刮痧法可以分為直接刮法和間接刮法兩種。

直接刮法:指在施術部位涂上刮痧介質(zhì)后,然后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觸患者皮膚,在體表的特定部位反復進行刮拭,至皮下呈現(xiàn)痧痕為止。

具體操作為:病人取坐位或俯伏位,術者用熱毛巾擦洗病人被刮部位的皮膚,均勻地涂上刮痧介質(zhì)。術者持刮痧工具,在刮拭部位進行刮拭,以刮出出血點為止。

間接刮法:先在病人將要刮拭的部位放一層薄布,然后再用刮拭工具在布上刮拭,稱為間接刮法。此法可保護皮膚。適用于兒童、年老體弱、高熱、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抽搐、某些皮膚病患者。

figure_0032_0011
◎直刮法即是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觸患者皮膚,在體表的特定部位反復進行刮拭。

2 挑痧法

術者用針挑病人體表的一定部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具體方法為:術者用酒精棉球消毒挑刺部位,左手捏起挑刺部位的皮肉,右手持三棱針,對準部位,將針橫向刺入皮膚,挑破皮膚0.2~0.3厘米,然后再深入皮下,挑斷皮下白色纖維組織或青筋,有白色纖維組織的地方,挑盡為止。如有青筋的地方,挑3下,同時用雙手擠出瘀血。術后碘酒消毒,敷上無菌紗布,膠布固定。

3 放痧法

放痧法又分為“點刺法”和“瀉血療法”兩種。

瀉血療法具體為:常規(guī)消毒,左手拇指壓在被刺部位下端,上端用橡皮管結扎,右手持三棱針對準被刺部位靜脈,迅速刺入脈中0.5~1分深,然后出針,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出血停止后,以消毒棉球按壓針孔。當出血時,也可輕按靜脈上端,以助瘀血排出,毒邪得泄。此法適用于肘窩、腘窩及太陽穴等處的淺表靜脈,用以治療中暑、急性腰扭傷、急性淋巴管炎等病。

點刺法,即針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積聚于針刺部位,經(jīng)常規(guī)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夾緊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針,對準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隨即將針退出,輕輕擠壓針孔周圍,使出血少量,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此法多用于手指或足趾末端穴位,如十宣穴、十二井穴或頭面部的太陽穴、印堂穴、攢竹穴、上星穴等。

挑痧法及放痧法必須滅菌操作,以防止感染,針刺前消除患者緊張心理,點刺時手法宜輕宜快宜淺,出血不宜過多,以數(shù)滴為宜。注意勿刺傷深部動脈。另外,病后體弱、明顯貧血、孕婦和有自發(fā)性出血傾向者不宜使用。為防止暈針,患者最好采取臥位,術后休息后再走。

figure_0033_0012
◎點刺法多用于手指或足趾末端穴位。

4 扯痧法

扯痧療法是醫(yī)者用自己的食指、大拇指提扯病者的皮膚和一定的部位,使表淺的皮膚和部位出現(xiàn)紫紅色或暗紅色的痧點。此法主要應用于頭部、頸項、背部、面部的太陽穴和印堂穴。

5 擠痧法

醫(yī)者用大拇指和食指在施術部位用力擠壓,連續(xù)操作4~5次,擠出一塊塊或一小塊紫紅痧斑為止。此種方法一般用于頭額部位的腧穴。

6 揪痧法

揪痧法指在施術部位涂上刮痧介質(zhì)后,然后施術者五指屈曲,用自己食、中指的第二指節(jié)對準施術部位,把皮膚與肌肉揪起,然后瞬間用力向外滑動再松開,這樣一揪一放,反復進行,并連續(xù)發(fā)出“巴巴”聲響。

figure_0033_0013
◎揪痧法通常在同一部位連續(xù)操作6~7遍后,皮膚會出現(xiàn)痧點。

7 痧法

用燈芯草蘸油,點燃后,在病人皮膚表面上的紅點處燒燃,手法要快,一接觸到病人皮膚,立即離開皮膚,往往可聽見十分清脆的燈火燃燒皮膚的爆響聲。適用于寒證,如腹痛、手足發(fā)冷等。

8 拍痧法

用虛掌拍打或用刮痧板拍打體表施術部位,主要拍雙肘關節(jié)內(nèi)側(cè)和膝蓋或大腿內(nèi)側(cè),或者是發(fā)病有異常感覺的身體部位,比如痛癢、脹麻的部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中市| 资溪县| 高雄县| 连云港市| 嵊州市| 龙岩市| 长沙县| 久治县| 瑞金市| 桦川县| 蕉岭县| 高台县| 永和县| 通辽市| 庆安县| 襄樊市| 延津县| 肥城市| 南昌县| 平和县| 社旗县| 方正县| 九江市| 长丰县| 准格尔旗| 绥芬河市| 体育| 荣昌县| 商洛市| 土默特左旗| 柘城县| 阿图什市| 许昌市| 通州市| 堆龙德庆县| 漳平市| 宾川县| 惠安县| 和政县| 吉安市| 象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