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蜻蜓和蟌

幾個世紀以來,尤其在東方,蜻蜓因其美麗的外表得到了世人普遍的贊譽。中世紀開始,這種美麗的昆蟲就出現(xiàn)在人們的書稿中和佛蘭德人的花卉畫中。荷蘭人把蜻蜓畫在瓦片上作為裝飾。日本人則用蜻蜓作為郵票的圖案。它們還成為許多歌曲和詩篇的主題。然而西方的民間傳說則傾向于認為蜻蜓是不祥的象征。

蜻蜓的英文名“dragonfly”的意思實際上就是“空中的龍”。它們擁有極高超的飛行技藝、超強的視力和色彩斑斕的翅膀。石炭紀時代的某些蜻蜓,翅展足有75厘米,當今最大的蜻蜓目品種,大小也只及這種巨型蜻蜓的1/4。

形態(tài)和功能

在蜻蜓目中,纖巧、飛行能力較弱、前后翅形態(tài)相似的屬于均翅亞目;體型更大更有活力、前后翅形態(tài)不同的蜻蜓屬于差翅亞目。另外,有發(fā)現(xiàn)于日本和尼泊爾的一種低等蜻蜓種類的孑遺種。與前兩個亞目的成蟲相比,這種新種類的成蟲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被單獨列為“間翅亞目”,是來自中生代時期的古老品種,但不包括相當畸變的蜓科成員,最終還是被歸入了差翅亞目。

蜻蜓和蟌的幼蟲或若蟲均為水生,棲息地很廣。幼蟲從8齡至18齡不等,體長不超過6.6厘米。低等的古蜓科蜻蜓的幼蟲期可持續(xù)五六年之久,但有些住在臨時水洼里的蜻蜓或蟌,幼蟲期只有30—40多天。溫帶的某些蜻蜓和蟌,幼蟲期普遍會持續(xù)一兩年。而熱帶的某些種類,生命期不過30天。

食物供給和溫度是影響它們生長速度的最主要因素。生活在溫帶北部的種類,花上2年時間才能發(fā)育成熟,而生活在溫帶南部的種類,一年就夠它們繁殖3代了。有些在春天出生的蜻蜓,會在冬天度過最后一個幼蟲期,在隨之而來的春天里從蛹中孵化出來。而夏天出生的蜻蜓,則要過了冬天之后才進入最后一個幼蟲期,有時更長,因此孵化得也晚。

figure_0044_0039
蜻蜓頭頂部緊挨著的一對眼睛特別大,正如圖中這只金環(huán)蜻蜓的一對眼睛一般。

蜻蜓的幼蟲棲息地多樣,包括湖、池塘、沼澤、濕地、樹洞、鳳梨科植物的葉基部,以及河流、鹽堿濕地和潮濕的土壤洞穴,甚至是瀑布。

蟌的幼蟲在腹部前端3個葉形的附器的協(xié)助下,游泳時身體兩側左右搖擺,這些附器也起到氣管鰓的作用。蜻蜓的幼蟲,在最開始的幾個齡期,游泳時只有一個姿勢,但往后則發(fā)展到可以使用噴氣推進力,這為它們提供了非常有用的高速逃生機制。蜻蜓幼蟲的直腸腔內也有氣管鰓,可以通過肛門吸水和排水來換氣。有些幼蟲腹部末一節(jié)特化成供呼吸用的體管,長度占到整個體長的30%或更長,它們能用這個體管在積水里吸入清水供呼吸。

figure_0045_0040
蜻蜓是最兇猛的食肉昆蟲之一。

幼蟲蛻皮的次數(shù)和間隔的時間因種類不同而不等,短的在3個月內會經(jīng)歷10—20次蛻皮,時間長的,大約6—10年才會經(jīng)歷這么多次蛻皮。

接近最后一次蛻皮(羽化)時,幼蟲的體內器官已經(jīng)發(fā)生改變(變形),這些變化中,有些是外表可見的,包括復眼會變得更大、翅鞘膨脹和下唇肌肉組織回縮。羽化前的短暫時刻,幼蟲會停止進食,去找個方便羽化的合適地點,如水草、巖石、漂浮的樹葉等,或者就在岸上。熱帶種類,尤其是大型的蜻蜓,會在日落前離開水體,悄悄地在夜晚變形,并在日出來臨前開始它們的第一次飛翔。體型稍小的熱帶品種,以及生活在溫帶的大多數(shù)種類,會在溫度合適的第一時間羽化,然后立刻開始它們的首次飛行。

新孵化的成蟲會飛離水體,然后花上幾天到幾個星期的時間進食和發(fā)育,但這個時間不能確定,從一天到兩個月不等,如果遇到干旱季節(jié)或中間還經(jīng)過了一個冬天,那么這個時間可能長達9個多月。成蟲的這種預繁殖期,即成熟期,都會在遠離水體、食物豐富且較安全的地方度過。這種新孵化的成蟲可以通過有玻璃光澤的翅膀來辨認,而且通常在這個時期,大多數(shù)種類的體色開始變化,逐漸展現(xiàn)出成蟲的體色。

社會習性

性成熟的蜻蜓目雄性昆蟲會返回水體,部分種類的雄性會為了捍衛(wèi)岸邊的領土而與競爭者戰(zhàn)斗。當異性到來時,雄性們會為了爭奪對她的所有權而開始激烈的競爭。交尾后,雌性把卵產在雄性的領土上,而雄性為了防止別的競爭者靠近它,會一直在旁看守。不同的種類這種現(xiàn)象會有所變化,比如有的會在交尾前展示一套精心準備的求愛儀式,這種儀式與其他種類雄性直截了當?shù)姆绞椒浅2煌?/p>

figure_0045_0041
蜻蜓幼蟲休息時會把“面罩”折疊起來遮住口器(圖1)。它們的面罩能迅速伸開(圖2)捕捉獵物并送進咀嚼有力的嘴里。

知識檔案

蜻蜓和蟌

綱:昆蟲綱

亞綱:有翅亞綱

目:蜻蜓目

分為2個亞目:差翅亞目(蜻蜓)和均翅亞目(蟌),共27個科,約6000種。差翅亞目包括蜓科、箭蜓科、偽蜻科等。均翅亞目包括色蟌科、絲蟌科、蟌科、古蜓科、東方蟌蜓科等。

分布:除南極洲和北極圈高緯度地區(qū)之外,其他地區(qū)均有分布,遠東地區(qū)種群豐富。

體型:總的來說體型較大、強壯。體長不超過15厘米;翅展最長19厘米。

figure_0045_0042

特征:精力充沛、成蟲食肉,為咬合式口器;觸角很短、復眼很大;兩對翅膀翅脈豐富,多數(shù)色彩鮮艷;蟌的前后翅形態(tài)相似,基部窄,休息時翅膀直立;蜻蜓的前后翅形態(tài)不同,基部寬,休息時翅膀平伸;附肢筆直前伸;腹部長而纖細,雄性第二、三節(jié)上腹面有發(fā)達的次生交配器;翅膀為外翅。

繁殖:不完全變態(tài);幼蟲(有時稱為若蟲)水生,食肉,捕食時會突然伸出下唇特化的面罩。

一只成熟的雌性一生中會產好多次卵,每次都是交尾之后立刻進行的。和馴鷹蜓的雌性長有數(shù)個能刺穿植物組織的產卵管(產卵器),可以把卵產在里面——一種為了防止卵變干燥而相對較慢的方法。有些則會在水里徐徐前進,同時把卵產在水下;有些為了產卵還會潛水1小時以上。此外,有許多種蜻蜓沒有產卵器,只能四散地把卵撒落在水面或附近。它們反復地用腹部點水或直接把卵撒在水面或漂浮的水草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阳县| 乌鲁木齐市| 阿瓦提县| 达拉特旗| 武鸣县| 太保市| 隆林| 钟祥市| 奇台县| 新乡县| 巴青县| 遂平县| 凤翔县| 越西县| 监利县| 稷山县| 岳池县| 运城市| 石棉县| 岳普湖县| 长沙县| 临泉县| 海原县| 新安县| 莱州市| 台中县| 商都县| 云和县| 澄迈县| 上高县| 长兴县| 顺昌县| 卫辉市| 涿州市| 香港 | 双江| 晋宁县| 正蓝旗| 松桃| 四子王旗| 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