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名畫欣賞

黃筌13歲時曾從刁光胤學畫,善于綜采諸家之長:山水師李升,龍、水、松石、墨竹師孫遇,鳥雀師刁光胤。在花鳥畫方面,黃筌能將刁光胤等的技法加以增損,取其長補其短,故能自成一家。

據《宣和畫譜》記載,黃筌“凡山花野草,幽禽異獸,溪岸江島,釣艇古槎,莫不精絕”。由于黃筌是宮廷畫師,故他所畫多是皇家宮苑里的“珍禽瑞鳥,奇花怪石”,與皇族接觸得多了,耳濡目染的多是奢華生活,多數作品又是旨命所作,所以,黃筌的繪畫風格,多以富麗工巧為能事。中國工筆花鳥畫自唐代開始,就以下筆輕利、用色鮮明見長。黃筌及其兒子繼承了前人傳統畫法,加以改造,創出了一種新體法,即“勾勒花鳥”,并使工筆花鳥畫達到成熟。

繪畫知識

白描畫法

白描是指以墨線描繪物體,不著顏色的畫法。在人物、畜獸畫方面也有白描畫法,我國古代稱之為“白畫”,北宋的李公麟是這種畫法的代表性人物。白描畫法以線條為主,也可渲染淡墨。宜以中鋒為主,用筆的壓度和速度要均勻,勾出的筆線要有“外柔內剛”的效果,力量要涵蓄在內,不宜顯露于外。

據傳說,后蜀廣政七年,外地來使,送來了數只仙鶴,蜀主孟昶命黃筌繪仙鶴于偏殿壁上。黃筌經過對這些仙鶴的仔細觀察,畫出了唳天、啄苔、梳翎、驚露、舞風、顧步等種種鶴姿,竟使真鶴誤認為壁上的鶴是同類,在畫前飛翔舞翅,故有“黃筌畫鶴,薛稷(唐朝的畫鶴名家)減價”的諺語流傳于世。據說孟昶還曾命黃筌在“八卦殿”上繪四季花竹兔雉,當時宮中飼養的白鷹連連飛撲過去,以為雉雞是真物。不管這些傳聞是真是假,但足以看出黃筌的花鳥畫在當時的地位。

這幅《寫生珍禽圖》是黃筌給兒子作范本的畫稿,雖然只是為了課圖作稿之需,信手而畫,大小間雜,動物之間互有聯系或無聯系,但作為一件獨立的創作作品來看,仍然錯落有致,別具一格。畫左下方署有“付子居寶習”一行小字。

此圖畫面不大,卻描繪了禽鳥、昆蟲等動物24只之多,鳥有白鵲鴿、麻雀、鳩、蜂虎、白頭翁、大山雀、北紅尾雞等,昆蟲有尖頭蚱蜢、天牛、蟬、金龜子、蝗蟲、蜜蜂、細腰蜂、胡蜂等,另外還有一大一小的兩只龜。作者強調真實描繪,重視形似與質感,勾勒填彩,每一蟲鳥的特征、羽毛鱗甲、組織結構,都畫得準確、工整、細膩,絲毫不茍。每一動物的神態都畫得活靈活現,富有情趣,而且色調柔麗協調,體現了黃筌一派“用筆新細,輕色暈染”的特點。

figure_0131_0101
此圖共描繪昆蟲、禽鳥、動物等二十種,造型準確,姿態各異,有的飛翔,有的靜立,有的展翅,生動活潑。昆蟲小若豆粒卻神形逼似,羽毛、鱗甲都有很強的質感。圖中對象均獨立存在,沒有統一構思,是一幅寫生作品。畫面設色柔和,筆法精細,體現了作者純熟的繪畫技巧。

畫中有兩只一大一小的麻雀,相對而立,雛雀撲翅張口,似乎能讓人看畫聞聲,那種嗷嗷待哺的神情讓人憐愛;老雀則低首而視,口中無食,一副無可奈何的模樣。下端的一只老龜正不緊不慢地向前爬行,兩眼注視著前方,表現出不達目的誓不休的決心。畫中的其他鳥雀或靜立,或展翅,或滑翔,動作各異,生動活潑;昆蟲有大有小,小的僅有豆粒大小,但卻刻畫得十分精細,須爪畢現,透明的雙翅鮮活如生,質感極強。這幅寫生圖充分顯示了作者嫻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筆墨技巧。

僅從這幅稿本上即可了解黃筌作品的精妙,可以想象到黃氏作品的巨大魅力。正由于黃筌長期不懈地細致觀察并堅持寫生,經過不斷的磨煉,才能獲得如此成功,并成為一個畫派的開創者。黃筌的作品經《宣和畫譜》著錄時還有349件,但流傳至今只有這幅《寫生珍禽圖》。雖然五代是傳統花鳥畫走向成熟的時期,但傳下來的真品很少,所以此畫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北区| 汝州市| 邵阳市| 民勤县| 宁化县| 东乌珠穆沁旗| 潜江市| 思茅市| 崇阳县| 南丰县| 明溪县| 雅江县| 洛扎县| 高雄县| 博爱县| 邛崃市| 元氏县| 宁化县| 安多县| 道真| 青阳县| 襄汾县| 湘乡市| 乌拉特前旗| 梁山县| 大兴区| 黄浦区| 龙岩市| 林州市| 西青区| 呼和浩特市| 馆陶县| 华亭县| 汉源县| 长武县| 潜江市| 武夷山市| 措美县| 平阴县| 凉城县| 新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