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欣賞
王維在早年時期對政治仕途尚有進取心,中年歷經(jīng)“安史之亂”之后,心情便消沉下去了,晚年他就一邊在朝做官,一邊求隱皈佛,后來干脆在長安附近的輞川購得宋之問的藍田別墅,悠游其中,萬事不掛心,徘徊于仕隱之間,過著恬靜悠閑的生活。
王維是唐代著名田園詩人,同時他也是著名畫家,是南宗水墨山水畫的創(chuàng)始者,他的畫對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王維因為倡導(dǎo)“水墨渲淡”“援詩入畫”,而被明代董其昌推崇為“南宗之祖”,認(rèn)為“文人之畫,自王右丞始”,而《雪溪圖》則最能表現(xiàn)出這一點。
繪畫知識
國畫用筆的條件(一)
厚:即不薄,厚而有味的意思。厚與布局、用筆、用墨都有關(guān)系,要求用筆毛而不光,重而不浮,以達到厚所應(yīng)有的效果。用筆勾出對象時,不但要勾出質(zhì)感,還要勾出量感。
毛:就是不光滑。
潤:是滋潤的意思,用筆要講究滋潤,反對枯瘠無神。
拙:用筆要巧拙互用,巧則靈變,拙則渾厚。必須將二者結(jié)合起來,才能使畫面既靈活生動,又有凝重莊嚴(yán)的氣勢。
這幅鄉(xiāng)村雪景圖,表現(xiàn)出一個寧靜安逸的冰雪世界,這個世界清凈得凡塵不染。從構(gòu)圖上看,可分為近景、中景、遠景三段,近景是畫面的左下方,眼前有一座木拱橋,橋面完全被雪覆蓋,仿佛披著一層素紗,把觀者引入一個冰雪天地。橋下小河結(jié)冰,挺拔屹立的山石露出山地一角,河岸邊樹木凋零,暗示冬天冰冷之感。山石的一側(cè),幾間疏散樸素的農(nóng)家房舍點綴著幾株神態(tài)各異的枯樹,房屋四周并無圍墻,四周通風(fēng),且地處溪邊,背倚山石,一切都是清清靜靜的,雪后的安謐在這里得到充分的展示。屋里還有三三兩兩的閑暇歇息之人,仿佛是文人雅士或在椅欄賞雪,或在喝酒下棋,或在聚集聊天,或是山野村夫在閑話桑麻。屋外小路上還有他人踏雪而行,觀者好像還能聽到行人踩在積雪上“咯吱咯吱”的聲音。
中景是一條結(jié)了冰的寬闊河流,橫臥在畫卷中部,水平如鏡,波瀾不興,河中只畫一葉篷船,兩個船夫正合力撐篙,艱難劃行,暗示河面結(jié)冰之厚,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天寒地凍之感。河面采用墨色渲染,黑白對比,更反襯出兩岸積雪之白。
河對岸遠景處,連綿的雪坡、成片的樹木、幾間房舍等靜立于寒天冷水之畔,掩映于茫茫白雪之中。遙遠的景物一下拉長畫面,平添幾分遼闊與深遠,使畫面中的景色更顯縱深感,別顯氣韻不俗。
王維構(gòu)圖多平遠景象,“畫品絕倫,于平遠尤工”。此畫面中白雪皚皚、江村寒樹、野水孤舟,幾處平凡的景致在其畫筆之下亦能顯出獨特深遠的境界,組成一片空曠寂靜的景象,襯托出大地的寧靜遼闊,又在這寧靜的氛圍中透出一種幽冷的氣息。其畫中的人物又給畫面增添了幾許生氣,動靜結(jié)合,活氣與靈氣俱在,使得畫面氣韻高絕,卓然不同。古樸、純真、素雅,是這幅畫給觀者的直接感受。
王維被推為“南宗始祖”,對禪宗有極高的悟性。佛家講究靈臺清明,王維的這幅畫正是表現(xiàn)出“空”的特點:人“空”,山“空”,水“空”,天“空”,由此才能達到心“空”的境界。王維的畫作是飄逸又寧靜的,明代董其昌曰:“右丞山水入神品,昔人所評:云峰石色,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唐代一人而已。”宋文豪蘇軾亦云:“唐人王摩詰李思訓(xùn)之流,畫山川平陸,自成變態(tài),雖蕭然有出塵之姿,然頗以云物間之,作浮云杳靄與孤鴻落照,滅沒于江天之外,舉世宗之,而唐人之典型盡矣。”
畫外音
此畫面將觀者引入白皚皚一片雪的世界,所表現(xiàn)的雪天的平遠景色,讓人感到一股涼意。而房舍、人物、船篷等景致卻在表現(xiàn)雪景上造成一種富有詩意的境界,畫中小屋邊枝丫挺立,饒有雪意,表現(xiàn)了一派冬雪乍晴、氣象蕭瑟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