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欣賞
王維畫山水畫,常把他的理想寄托于其中,使之具有一種空靈靜謐的氣質。王維開始學過李思訓的畫法,后來又學吳道子的畫法,因此他作畫有兩種風格,一種是青綠山水,另一種就是從吳道子畫風變化而來的“水墨山水”畫。明代畫家董其昌以禪論畫,把山水畫分為“南北宗”,“北宗始祖”為李思訓,“南宗始祖”則為王維。王維的山水畫還受到他的詩的影響,在意境、構思、落筆、著墨等方面,都與詩取同一態度,使畫面充滿了清新恬靜的詩一般的氣氛和情調,不過他從來不在畫上題詩,真正在畫中題詩,那是元明以后的事了。
繪畫知識
花鳥畫
花鳥畫是以花鳥為題材的繪畫,早期的花鳥畫,大部分與裝飾圖案有關系,或附屬于工藝品,作為純美術欣賞獨立成科的花鳥畫成熟于五代與宋。花鳥畫可細分為花卉、翎毛、蔬果、草蟲、畜獸、鱗介等支科,中國花鳥畫不是僅僅為了準確地描繪現實中的花卉禽鳥,而是集中地體現了中國人與自然生物的審美關系,借此抒發自己的情感,間接地反映社會生活,體現一定的時代精神。花鳥畫根據其技法又可分為工筆花鳥畫和寫意花鳥畫,根據其水墨色彩的差異可分為水墨、潑墨、設色、白描與沒骨等種類。
輞川,位于西安東南藍田縣境內。在《新唐書·文藝中·王維傳》中對其有記載:“地奇勝,有華子岡、欹湖、竹里館、柳浪、茱萸沜、辛夷塢,與裴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可見這里是一處難得的世外桃源。王維晚年時隱居輞川,購得唐代詩人宋之問的“藍田別墅”,與友人作畫吟詩、參禪奉佛,過著陶淵明式的生活。
王維本是一個熱衷政治、奮發有為的詩人。“安史之亂”中,王維被安祿山所獲,安祿山欲委以要職,王維拼死不從,并服藥作啞,但最后還是被委職以用。“安史之亂”被平定后,唐肅宗以陷賊論罪,把王維降至太子中允。此后,王維更加信奉佛禪,所以,在他的藝術作品中,也就滲透著一定的佛學思想。王維首創了中國山水畫中優美獨特的“禪境”表現,他的畫變勾斫為渲染,意境幽深接近天趣,在山水畫中真正實現了中國傳統美學中“天人合一”的審美意境。

《輞川圖》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在清源寺壁上作的單幅畫,后來清源寺圮毀,所以此畫也就無存,現在見到的都是后來的臨摹本。《輞川圖》主畫面亭臺樓榭掩映于群山綠水之中,古樸端莊。別墅外,山下云水流肆,偶有舟楫過往,呈現出一派超塵悠然的意境。元代湯垕在其所著《畫鑒》中說:“其畫《輞川圖》,世之最著也。”由此可見王維所作《輞川圖》在當時的影響。《輞川圖》里的人物,弈棋飲酒,投壺流觴,一個個的都是儒冠羽衣,意態蕭然,作者所用筆觸強勁潤滑,人物雖小卻描繪得栩栩如生。
在王維的山水畫中,尤其這幅《輞川圖》所創造的淡泊超塵的意境,給人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上的審美愉悅,曠古馳譽,所以此畫被后人稱為“川樣”。后人臨摹者不少,有郭忠恕的《臨王維輞川圖》,張積素的《臨王維輞川圖》,郭世元的《摹郭忠恕輞川圖》,甚至還出現了郭摹《輞川圖》的石刻本。此外,商琦、趙孟頫及明清的宋旭、王原祁等都曾臨摹過王維的《輞川圖》。由于這幅《輞川圖》,輞川已成為文人們理想山川的游地,也成了士大夫精神生活所向往的“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