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名畫欣賞

孫位是晚唐時的著名畫家,唐僖宗李儇因黃巢起義而逃到了四川,孫位以御用畫家相隨入蜀,到四川做了“文成殿下道院將軍”。孫位曾在四川的昭覺寺、應天寺畫《墨竹》《天王像》《松石》和《龍水》,當時在蜀中曾有“畫山水人物皆以孫位為師”一說。據《宣和畫譜》記載,孫位的畫作至宋時有26件,而流傳到現在的只有《高逸圖》。

孫位的《高逸圖》又名《七賢圖》,畫名“孫位高逸圖”為宋徽宗趙佶所題,這幅圖所描繪的是魏晉時期膾炙人口的竹林七賢的故事。畫家通過嫻熟高超的技術,出色地刻畫了魏晉士大夫“高逸風度”的共性,又刻畫出了他們的個性。

畫外音

唐朝安史之亂后,上層人士頹敗、一蹶不振,再也不可能激發藝術的創造力,而宗教的迫害又妨礙了寺廟的建設。故文人們為逃避現實又像當年的“竹林七賢”那樣從酒、音樂、文學、宗教和哲學中尋求解脫,朱景玄將這些文人畫家的作品歸入“逸品”之列。《高逸圖》是其代表作。

現在看到的這幅《高逸圖》為《竹林七賢圖》殘卷,圖中只剩四賢。在長卷式的畫面上,主體人物是4個封建士大夫分別坐于華麗的氈毯上,每人身旁都有一名小童侍候。我們來分別看一下這幾個人物。

figure_0073_0050
此圖為“竹林七賢”中的四賢,分別為山濤、王戎、劉伶、阮籍。四人表情、面容、體態各不相同,如山濤的“孑然不群”,王戎的“不修威儀,善發談端”,阮籍的“放浪形骸”,均刻畫入微,形神畢肖,同時有侍童、器物作為補充。人物強調刻畫眼神,線條流暢如行云流水,表現出骨氣奇偉的特征,開啟五代畫法先河。

最右邊的是山濤,身披寬襟大袍,上身袒露,雙手抱膝,體態豐腴,倚著華麗的靠墊而坐,眼睛像是盯著正前方,眉宇間流露出矜持、傲慢的神色;第二個手執如意作舞的是王戎,眼睛也平視前方,一副自得其樂的表情;第三個捧杯縱酒的無疑是唯酒是務的劉伶,他蹙額回首,做欲吐狀,小童則手持唾壺在身旁跪侍;第四位是手執尾塵的阮籍,他身著寬大的衣袍,似面帶微笑,悠然而坐,旁邊的小童端著杯幾,俯首侍候。畫中人物彼此之間以蕉石樹木相隔,使氣氛靜穆安閑。在這幅殘缺的《竹林七賢圖》中尚缺嵇康、向秀、阮咸3人。

從這幅畫現存的人物畫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人物面容、體態、表情的刻畫各不相同,特別是著重眼神的刻畫,得顧愷之“傳神阿堵”之妙。畫中以侍童、器皿作補充,豐富了四賢的個性特征,使欣賞者很容易從中看出這些人孤高傲世、寄情田園、不隨流俗的哲學思想。

作者不僅對畫中人物的刻畫費了一番心思,就連畫中的襯托物——蕉石和器具的用筆也不一般。畫中蕉石用細緊柔勁的線條勾出輪廓,然后渲染墨色,山石的質感很容易就顯露出來了。畫中的幾株樹是用有變化的線條勾出輪廓,再用筆按結構皴擦,而且這幾株樹也各有不同的畫法。服飾器具作者用墨色和彩色暈染。

《高逸圖》卷后有明朝司馬通伯的題跋,圖上鈐有北宋內府“宣”“和”“政”“和”朱文連珠印記,“御書”“政和”“宣和”“睿思東閣”、雙龍朱文印記,并有清梁清標、清內府收藏印記。

孫位的畫法有張僧繇“骨法奇偉”的特點,畫風在六朝的基礎上更加工致精巧,開啟了五代畫法的先路,是書畫中的瑰寶。從這些畫跡來看,在藝術上,晚唐的人物畫,保持了中唐的水準。

繪畫知識

山水畫

山水畫是以描繪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中國的山水畫,遠在戰國以前就已經出現,只是并非完整構圖的獨立圖作。據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已有了獨立的山水畫作,但均無作品存留。山水畫在隋唐時開始獨立成科,如展子虔的設色山水。五代、北宋時期山水畫大興,如荊浩、李成以及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趙伯駒、趙伯骕的青綠山水等。從此,山水畫成為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種。山水畫按傳統分法有水墨、青綠、淺絳、金碧、沒骨、淡彩等形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洱| 汝州市| 潍坊市| 绵竹市| 郸城县| 襄樊市| 花莲市| 东海县| 娄底市| 泽州县| 余庆县| 南川市| 嵊州市| 凤城市| 德钦县| 平远县| 家居| 新乡县| 盈江县| 济源市| 册亨县| 阿拉善盟| 宁夏| 察隅县| 靖远县| 富平县| 启东市| 巩留县| 阜城县| 吴旗县| 邻水| 聊城市| 昌吉市| 拜泉县| 大悟县| 屏边| 翼城县| 西青区| 高阳县| 荥经县| 安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