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中國名畫
- 馬帥
- 1469字
- 2020-07-07 14:45:52
名畫欣賞
早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勤于政事,勵精圖治,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元盛世”,但玄宗后期,由于寵愛楊貴妃,不理朝政,過起了侈靡艷逸的生活,并分封楊貴妃的三位姐姐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天寶年間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時期,為“安史之亂”的前幾年,唐玄宗及朝內上下都過著荒淫無度的生活,這幅游春圖描寫的就是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兩姐妹三月三游春的場面,與杜甫的《麗人行》相對應,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楊氏一家勢傾天下的奢侈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統治階級的驕奢、淫逸。

《虢國夫人游春圖》畫中連鑣并轡者為八騎九人,構圖前疏后密,作錐形前行,整齊中帶著變化。一身著男裝的侍女手挽韁繩,閑散自在地策馬走在最前邊。其后跟著二女官,稍前的一個女裝打扮,騎菊花青馬,頭梳長發髻,身穿胭脂紅窄袖衫,下襯紅白花錦裙。著男裝的女官乘黑色駿馬,穿淺白色圓領窄袖衫,在黑馬的映襯下格外醒目。稍后有兩騎淺黃色駿馬并行,下方的為虢國夫人,手持韁繩,頭梳“墮馬髻”,身穿淺青色窄袖上衣,披白色花巾,雙目前視,神態自若,秦國夫人則正在注視著虢國夫人,像是正在與虢國夫人交談。最后是三騎并行,居中的一位婦女,高聳的發髻上簪著寶鈿,儀態同樣雍容華貴,懷里摟著個女孩,勒馬緩步而行。她左邊的騎馬侍從也衣著男裝,紫色衣,所騎之馬為棗紅色。總體看來,畫面中形象刻畫得嚴謹細致,色彩搭配得既符合禮制,又豐富和諧;人物面容豐滿,體態豐腴,體現了盛唐時期統治者的審美意識;服飾華美,線描工細勁健,勻整流暢,作者多選用橘黃、朱紅、翠綠等明快的色彩,艷麗而不繁雜,富裝飾性。

作為人物畫,此圖著力表現的是貴婦們游春時悠閑而略帶懶散的歡悅情緒和氣氛。全圖不設背景,但我們仍可以從裝飾得花團錦簇的行列以及裝備華麗的駿馬的輕快步伐中感受到春光的明媚。而且在這幅畫中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個風氣,即上層社會的婦女喜著男裝、穿“胡服”,而且可以參加騎馬、打球等活動。
繪畫知識
寫意畫
寫意畫俗稱“粗筆”。是中國畫傳統的畫法之一,相對“工筆畫”而言,用豪放、簡練、灑落的筆墨描繪物象的形神,抒發作者的感情。寫意畫在表現對象上是運用概括、夸張的手法,豐富的聯想,具有一定的表現力。寫意畫要求有高度概括的能力,有以少勝多的含蓄意境,落筆要準確,運筆要熟練,要能得心應手,意到筆隨。寫意畫法雖有“意到筆不到”之說,形式簡略或形象不精確都不需計較,然而要將寫意畫法畫得好,仍需工筆畫法熟練,并多觀察寫生。
《虢國夫人游春圖》的隔水細花黃絹上有宋徽宗瘦金體楷書“天水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題簽,意思是說,這幅游春圖為趙佶所摹。需要指出的是,唐代已不再像魏晉時期的簡約精致,取而代替的是一種擴大了的生活情懷,人們向往世俗生活,喜歡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現實。《虢國夫人游春圖》雖然只描寫了宮廷婦女生活的一個側面,也能讓我們了解到現實中婦女的真實狀態,這是六朝時期所取題材無法承載的。
盛唐時期,這種曲眉豐頰、體態肥胖的造型特點是一種新的畫題,即所謂的“綺羅人物”,這與當時的社會變化是分不開的,既是貴族婦女的實際寫照,也是當時上層統治階級審美觀的一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