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名畫欣賞

中國經過兩晉、南北朝300多年的戰亂、分裂,至隋唐得以完成統一。這一時期是在兩漢之后、中國文化空前發展的又一次高峰,在政治、經濟、宗教、書法、文學詩詞、美術等方面都出現了高度繁榮。閻立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一個著名畫家。他初學父親閻毗的丹青之法,后學張僧繇、鄭法士,所以閻立本的繪畫是在各種因素相互作用中產生的,有成就卓絕的一面,也有匠作之氣的一面,這是唐代復雜的文化相互對抗、相互融合的表現,也是文化在發展中的表現。

描繪古帝王的繪畫,遠在先秦時代就出現過,漢以后成為流行題材。帝王圖的創作意圖在于讓統治者“見善足以戒惡,見惡足以思賢”,起到了維護統治的作用。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創作動機想來也是這樣吧!

現今我們所能見到的《歷代帝王圖》為后人的摹本,又名《列帝圖》《十三帝圖》《古列帝圖卷》。畫中刻畫了歷史上漢至隋間有不同作為的13位帝王的形象,這13位帝王按歷史順序依次是:前漢昭帝劉弗陵、后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蜀主劉備、吳主孫權、晉武帝司馬炎、北周武帝宇文邕、陳文帝陳蒨、陳廢帝陳宗伯、陳宣帝陳頊、陳后主陳叔寶、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

隋代的人物畫,在內容上,大都以反映貴族生活為主,表現其“威儀”或“柔姿卓態,盡悠閑之雅容”,其題材多是所謂游宴、車馬樓閣等,閻立本所畫的《歷代帝王圖》也是這一風格的體現。閻立本在創作中根據他們各自的特點和對其功過的“正統”評價加以表現,并把自己的褒貶態度融于筆端。在表現帝王的形象時,作者善于通過人物的眼神、眉宇和嘴唇間流露出的神情,來刻畫不同帝王的不同個性、氣質,以表達作者對前代帝王的作為和才能的評價。

figure_0054_0032
《歷代帝王圖》繪十三位歷代帝王,這是其中一幅,為隋煬帝楊廣,圖中的帝王均身軀偉岸,侍從則相對矮小,體現了中國傳統繪畫中“主大仆小”“君大臣小”的思想。人物線描凝重有力,色彩鮮麗。畫家利用人物面部特征,如眼、唇、須、眉的變化等,來表現不同人物的修養和個性,如陳后主縮頸抬臂,表現出亡國之君的萎縮,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說明唐代人物肖像畫的創作已達到較高水平。

圖中的前漢昭帝劉弗陵,文靜富態、從容沉穩,一副胸懷開闊、富有遠見卓識的神態,儼然大國君主氣派;劉秀是后漢的開國皇帝,胸襟博大,足智多謀,據《后漢書·光武本紀》記載,劉秀身材魁梧,美須髯,口大高鼻,閻立本根據這些記載和自己對劉秀的評價,將其描繪成身材高大、兩眼有神、雙眉舒展、處處都流露出自信、豁達氣質的開國君主;曹丕在畫中的形象,雖然有開國皇帝的氣勢,但心地局促,顯得外露不含蓄,目光逼人,雙唇微閉,一副驕橫不可一世的神態;畫中的蜀主劉備的形象則顯得疲憊,面容憂郁,口微張,緊眉頭,似欲吐心聲而又不可言的表情,讓人一看就能想到他那忙碌成疾卻還是興復不了漢室的無奈;畫家筆下的隋文帝楊堅,細高的身材,長臉龐,頭略傾,眼神不固定,似在左右溜轉,緊閉雙唇,一副頗有心計的樣子。總之,在作者筆下,那些有所作為的帝王,多半是冠帶軒冕,威嚴肅穆,睿智穎悟,一派雍容大度的神態,而像陳伯宗、陳叔寶、楊廣等幾個昏庸無能或暴虐亡國之君,卻顯得虛弱無力,剛愎自用。

畫外音

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后人評論,顧愷之繪畫得對象之神;陸探微的繪畫注重骨力,有“秀骨清象”之稱,能得對象之骨;張僧繇的繪畫注重色彩的凹凸渲染,被稱為“沒骨法”,能得對象之肉。

畫中除繪有13位帝王外,還繪有46位侍者。如,在陳宣帝的10個侍者中,6個姿態各異的下人抬著行輦,左右兩人執扇相隨,這些人中有的看似悶悶地抬著輦桿,有的面作苦色,有的回首企盼,有的則專心恭敬地侍候著皇帝。輦后跟著的兩個侍臣刻畫得也很出色,一個嚴肅地望著眼前情景而陷入沉思,另一個年紀大些的顯露愁容,可能是在為國擔憂吧!

由此可見,《歷代帝王圖》在性格刻畫方面,相對于隋以前的人物畫已經有了相當的深度。

繪畫知識

文人畫

非專業化的文人、士大夫的畫,常常注重學問和才情,標榜文士的氣質和野逸的作風,因此被稱為“文人畫”或“士大夫畫”。“文人畫”追求的是一種文化境界和人文品格,重水墨而輕色彩,重情趣韻味而輕形象,強調書法式的一次性,追求畫中有詩和象外之意。“文人畫”這種提法始于北宋蘇軾,成于明代董其昌,由記載繪畫史的文人競相標榜,成為中國繪畫的最高典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凉山| 龙游县| 平凉市| 库车县| 西和县| 林口县| 肥城市| 德化县| 岳阳县| 西平县| 天峨县| 泸州市| 米泉市| 凤庆县| 肇庆市| 儋州市| 永福县| 柳河县| 玛多县| 昌吉市| 巧家县| 崇州市| 双牌县| 邓州市| 锡林浩特市| 象州县| 育儿| 古丈县| 甘孜| 镇远县| 安义县| 巴林左旗| 曲麻莱县| 沂源县| 嘉峪关市| 清远市| 库尔勒市| 兴文县| 财经| 阿克苏市| 石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