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創新與發展:不斷開拓的微觀經濟學

一、早期萌芽階段(1662~1837年)

早期萌芽階段主要是經濟學思想的起源階段。其標志人物分別是魁奈、斯密和李嘉圖。法國重農學派代表魁奈于1758年發表《經濟表》一書,第一次分析了社會總資本再生產和流通過程,概括了重農主義的經濟理論和政策。1776年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通過《國富論》一書第一次完整地論述了政治經濟學。1817年英國經濟學家李嘉圖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一書中提出了勞動價值論和比較優勢理論等經濟理論。

隨著資本主義向縱深發展,制造業日趨重要,重商主義和重農主義變得陳舊,他們的后繼者—古典經濟學派開始了經濟學的又一輪革新。

二、產生階段(1838~1947年)

這一時期,在自然科學迅猛發展的影響下,西方經濟學開始向微觀和宏觀兩端發展。特別是以邊際分析的價值論、市場(價格)論和分配論作為核心的微觀經濟理論,已經在這一時期奠定了基礎,在系統化方面遠遠超過了宏觀經濟理論。邊際分析階段形成和發展的理論主要有:企業理論、消費者理論、一般均衡、均衡的穩定性、資源的最優配置和一般交易理論。

邊際革命與“邊際三杰”。19世紀70年代,英國杰文斯、法國瓦爾拉斯、奧地利門格爾幾乎同時提出邊際效用價值論,掀起了一場經濟學界的邊際革命。

劍橋學派。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英國人馬歇爾創建。馬歇爾綜合了“邊際三杰”的成果,提出系統的微觀經濟理論,該理論廣泛流行于西方。劍橋學派運用數學方法,從供求角度分析市場價格,以解決資源配置、資源報酬等問題,主張市場自發調節。

figure_0022_0004

馬歇爾對微觀經濟學進行過多次補充。由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的形成,使原來的以完全競爭市場類型為條件的微觀理論受到挑戰,于是在1933年,英國的羅賓遜、美國的張伯倫提出了不完全競爭和壟斷競爭理論。19世紀30年代以后希克斯、瓦爾拉斯、帕累托等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論、序數效用論、福利經濟學等。之后關于市場失靈與微觀政策調節的研究可以說是對微觀經濟學的總結。博弈論以及與企業產權分析相聯系的制度經濟學是微觀經濟研究的最新發展。

邊際分析階段取得的成就可概括為三個方面:形成和發展了一套完整的微觀經濟活動者行為理論;提出了一般經濟均衡問題,建立了一般經濟均衡的理論框架;創立了當今的消費者理論、生產者理論、壟斷競爭理論及一般經濟均衡理論的數學基礎。

三、形成和發展階段(1948~196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國際社會面臨著大戰帶來的經濟蕭條與危機,出現了許多為當時的經濟理論所不能解釋的現象,以往的邊際分析法已不能適應新問題的需要,迫使經濟學家不得不去開創新的經濟分析法。這個時期內,高級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內容集中在一般經濟均衡研究上,連馮·諾伊曼這樣的大數學家也投身進來為它砌上一塊基石,研究成果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1)一般經濟均衡的嚴格理論體系。沃爾德首次嚴格分析了一般經濟均衡問題,而突破性的進展則是由阿羅和德布羅于1954年重建了瓦爾拉一般經濟均衡理論。

(2)投入產出分析。投入產出分析在1948至1960年間得到了重大發展。多爾夫曼、薩繆爾森和索洛把線性規劃、線性一般經濟均衡理論和線性經濟增長理論發展到了頂峰。與此同時,對策論研究也在前進。盧斯和雷法在納什對于n人對策均衡的研究的基礎上發展了動態對策論。

四、最新發展(1961~)

公理化經濟學的出現,使得經濟學家與數學家之間的對話變得更加頻繁。同樣經濟學也開始影響數學,其典型的例子就是角谷定理、集值映射的積分理論、近似不動點計算的算法以及方程組的近似解的算法。數學思想開始全面向經濟學滲透,經濟學也在不斷地為自己鑄造新的武器,各種經濟分析方法匯集,出現了經濟學發展史上的大匯合時期。20世紀60年代以來,微觀經濟學的研究課題主要有:不確定性和信息,總需求函數、經濟核心和連續統經濟、時際均衡、社會選擇理論、不完全資產市場理論、無限維經濟分析、不完全競爭理論、非標準經濟學、博弈論。

1.不確定性和信息

戴蒙德和拉德納提出用“主觀概率”刻畫事先無法充分估計概率的不確定性。主觀概率使人們對經濟學中的不確定性的認識深刻了一步,它與具體的人所掌握的信息多少及對事件的認識有關,各人有各人的判斷,有人信息靈通,對事件發生的概率估計較準,有人消息閉塞,對事件發生的概率估計較差。

主觀概率加深了人們對證券市場、保險市場、市場信息及搜集行為的認識,尤其是在經濟系統中考慮了信息結構。

2.總需求函數

索恩塞因對此做了研究,指出總需求函數并不受個人需求函數那樣的條件限制。此后在1974年,曼特爾與德布羅又做了進一步研究,提出了市場需求理論。

像消費者需求理論那樣,市場需求理論研究市場需求函數所共有的性質。另外,市場需求是可觀察的。觀察市場需求如何受效用假設的制約,也是市場需求理論中的重要問題。

3.社會選擇理論

社會選擇問題是如何通過個人選擇來確定社會選擇,或者說,如何通過個人的意愿來決定社會的意愿。阿羅在1951年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刻研究,證明了社會選擇的不可能性定理。

自阿羅以后,出現了許多這方面的新成果,集中研究怎樣給出社會選擇原則、在什么條件下社會選擇是可能的、又在什么條件下社會選擇是不可能的。至今,社會選擇問題仍是社會公眾所關注的。

4.不完全競爭理論

競爭分為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和完全壟斷三種。完全競爭與完全壟斷是兩種極端情形,實際中極為少見,僅僅是理論上的抽象假設,就如同“真空”一樣。同消費者日常生活關系最密切的是壟斷競爭,微觀經濟學對此給予了充分的重視。

5.博弈論

1944年,馮·諾伊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劃時代巨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將二人博弈推廣到n人博弈結構并將博弈論系統地應用于經濟領域,從而奠定了這一學科的基礎和理論體系。

約翰·納什先后發表了《n人博弈中的均衡點》和《非合作博弈》。在上述論文中,納什介紹了合作博弈與非合作博弈的區別。他對非合作博弈的最重要貢獻是闡明了包含任意數目的局中人和任意偏好的一種通用解概念。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卫市| 修文县| 江北区| 鲁山县| 隆昌县| 临桂县| 北流市| 井冈山市| 确山县| 汝城县| 扶绥县| 古蔺县| 汤阴县| 天镇县| 瑞丽市| 竹溪县| 白山市| 阿克陶县| 垫江县| 砀山县| 红安县| 正蓝旗| 太白县| 龙游县| 云南省| 浮山县| 南汇区| 永靖县| 卢龙县| 团风县| 普安县| 孝义市| 岫岩| 光山县| 舟曲县| 大方县| 丹巴县| 奇台县| 大连市| 德化县| 乡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