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彈性:價格對市場的敏感度有多大
一、需求價格彈性和供給價格彈性
當一種物品的價格低時,當買者收入高時,當該物品替代品的價格高,或該物品互補品的價格低時,買者對該物品的需求通常更多。為了衡量需求對其決定因素變動的反應程度,經濟學家用了彈性的概念。
需求規律表明,一種物品的價格下降使需求量增加,需求價格彈性衡量需求量對其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如果一種物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明顯,可以說這種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彈性的;反之,需求是缺乏彈性的。
需求價格彈性=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價格變動的百分比
當彈性大于1時,需求是富有彈性的;小于1時,需求是缺乏彈性的;等于1時,需求是單位彈性;等于0時,需求完全沒有彈性。
供給價格彈性是衡量供給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如果供給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很明顯,可以說這種物品的供給是富有彈性的;反之,供給是缺乏彈性的。
供給價格彈性取決于賣者改變他們生產的物品產量的伸縮性,例如,海灘土地供給缺乏彈性是因為幾乎不可能生產出土地,相反,書、汽車這類制成品供給富有彈性。

二、需求彈性的影響因素
1.商品的可替代性
一般來說,一種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則該商品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往往就越大;相反,該商品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往往就越小。
例如,在水果市場,相近的替代品較多,這樣,某水果的需求彈性就比較大。又如,對于食鹽來說,沒有很好的替代品,所以,食鹽價格的變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變化幾乎為零,它的需求的價格彈性是極其小的。
商品的相近的替代品越多,需求的價格彈性也就越大。譬如,某種特定商標的豆沙甜餡面包的需求要比一般的甜餡面包的需求更有彈性,甜餡面包的需求又比一般的面包的需求更有彈性,而面包的需求的價格彈性比一般的面粉制品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又要大得多。
2.商品用途的廣泛性
一般來說,一種商品的用途越是廣泛,它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就可能越大;相反,用途越是狹窄,它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就可能越小。這是因為,如果一種商品具有多種用途,當它的價格較高時,消費者只購買較少的數量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上。當它的價格逐步下降時,消費者的購買量就會逐漸增加,將商品越來越多地用于其他的各種用途上。
3.商品對消費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一般來說,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的價格彈性較小,非必需品的需求的價格彈性較大。
例如,當看病的價格上升時,盡管人們會比平常看病的次數少一些,但不會大幅度地改變他們看病的次數。同理,小麥、大米這些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并不會因為價格的變動而起太大的改變。與此相反,當游艇價格上升時,游艇需求量會大幅度減少,原因是大多數人把看病作為必需品,而把游艇作為奢侈品。
4.商品的消費支出在消費者預算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消費者在某種商品上的消費支出在預算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該商品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可能越大;反之,則越小。例如,火柴、鹽、鉛筆、肥皂等商品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就是比較小的。因為,消費者每月在這些商品上的支出是很小的,消費者往往不太重視這類商品價格的變化。
5.物品往往隨著時間變長而需求更富有彈性
當汽油價格上升時,在最初的幾個月中汽油的需求量只略有減少。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人們購買更省油的汽車,轉向公共交通,或遷移到離工作地方近的地點。在幾年之內,汽油的需求量會大幅度減少。
三、供給彈性的影響因素
1.時間因素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當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化時,廠商對產量的調整需要一定的時間。在很短的時間內,廠商若要根據商品的漲價及時地增加產量,或者根據商品的降價及時地縮減產量,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困難,相應地,供給彈性是比較小的。但是,在長期內,生產規模的擴大與縮小,甚至轉產,都是可以實現的,供給量可以對價格變動作出較充分的反應,供給的價格彈性也就比較大了。

2.生產成本隨產量變化而變化的情況
就生產成本來說,如果產量增加引起邊際成本的輕微的提高,則意味著供給的價格彈性可能是比較大的。相反,如果產量增加只引起邊際成本較大的提高,則意味著供給的價格彈性可能是比較小的。
3.產品的生產周期
在一定的時期內,對于生產周期較短的產品,廠商可以根據市場價格的變化較及時地調整產量,供給的價格彈性相應就比較大。相反,生產周期較長的產品供給的價格彈性就往往較小。
四、不同物品的價格彈性系數
需求有彈性的行業的買主并不情愿接受物品價格的上漲,他們的需求大小取決于價格。需求沒有彈性的行業的買主不在乎價格上漲,他們的購買數量和頻率不會由于價格因素而上下波動。
香煙是需求的價格彈性較小的商品,對于吸煙上癮的人來說,價格上漲不會減少消費,對不吸煙的人來說,香煙的價格再低他也不會消費。吸煙對本人、對社會都是不利的,因此,為限制香煙的消費,政府對香煙征收重稅,但是煙廠的利潤依然相當可觀,因為消費者對香煙有依賴,生產者因此可以將其稅負轉嫁給消費者,結果香煙的稅主要由消費者來承擔。
家用電器是需求的價格彈性較大的商品,價格上漲會減少消費,價格下跌會增加消費。在當前買方市場的情況下,各個家電企業競爭非常激烈,如果稅負轉嫁給消費者,就會使價格上漲,價格上漲會減少消費,不利于提高市場占有率,因此家電產品的稅負主要由生產者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