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學常識全知道
- 歐俊
- 1611字
- 2020-07-09 11:04:04
PART 02 市場:微觀經濟的核心
市場:買與賣的交易場所
對市場的研究是我們進入經濟學殿堂的重要入口。可以說,沒有市場,就沒有現在高度發展的商業文明。那么,市場是怎樣出現的?它的出現給人類社會帶來什么變化呢?
遠古時期沒有商品,也沒有市場。人類的祖先以狩獵為生。由于狩獵工具非常原始,捕獲的獵物常常不夠吃,所以獵物都是由部落統一分配的。后來,部落里有一個聰明的小伙子發明了弓箭,捕獲的獵物就多了起來。但是這個做弓箭的人自己親自參加捕獵所獲得的食物卻沒有他制作一張弓與別人交換得到的食物多,于是他索性不參加狩獵了,一心制作弓箭,然后與別人交換食物。于是,部落里出現了分工和交換。后來,隨著分工的擴大,又出現了一些制作別的物品的人,他們也像這位聰明的小伙子一樣拿自己制作出來的物品去交換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這是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講到的一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隨著分工和交換的發展,市場漸漸出現了。
一、市場的意義
1.市場的初始意義
市場起源于古時人類對于在固定時段或地點進行交易的場所的稱呼,當城市成長并且繁榮起來后,住在城市鄰近區域的農夫、工匠、技工們就會開始互相交易并且對城市的經濟產生貢獻。顯而易見的,最好的交易方式就是在城市中有一個集中的地方,比如市場,可以讓人們在此提供貨物以及服務,方便人們尋找貨物及接洽生意。當一個城市的市場變得龐大而且更開放時,城市的經濟活力也相對會增長起來。
2.市場的今日意義
今日的市場是商品經濟運行的載體或現實表現。商品經濟越發達,市場的范圍和容量就越擴大。市場具有相互聯系的四層含義:一是商品交換場所和領域;二是商品生產者和商品消費者之間各種經濟關系的匯合和總和;三是有購買力的需求;四是現實顧客和潛在顧客。市場是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市場是商品交換順利進行的條件,是商品流通領域一切商品交換活動的總和。市場體系是由各類專業市場,如商品服務市場、金融市場、勞務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房地產市場、文化市場、旅游市場等組成的完整體系。同時,在市場體系中的各專業市場均有其特殊功能,它們互相依存、相互制約,共同作用于社會經濟。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類市場都在發展。那么,哪一類市場同我們的生活聯系最緊密呢?從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直接感受到,商品服務市場與我們的關系最為密切。商品服務市場遍及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我們常見的大、小商場,各種各樣的理發店、家具店、農貿市場、賓館、飯店等,這些都屬于商品服務市場。
隨著社會交往的網絡虛擬化,市場不一定是真實的場所和地點,當今許多買賣都是通過計算機網絡來實現的,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淘寶網就是提供交往的虛擬市場。
二、市場的基本特征
市場具有兩個突出的特征:一個是平等性,另一個是競爭性。
平等性是指相互承認對方是自己產品的所有者,對其所消耗的勞動通過價值形式給予社會承認。市場行為的平等性是以價值規律和等價交換原則為基礎的,它不包含任何階級屬性,它否定了經濟活動中的特權和等級,為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平等條件,促進了商品經濟條件下資源合理流動。
競爭性是指優勝劣汰,獎優罰劣。市場的競爭性來自要素資源的自由轉移與流動,市場競爭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和對要素資源進行合理利用。
三、買方市場和市場占有率
買方市場是指交易由買方左右的市場,即市場是在具有壓倒優勢的買方力量的控制下運行的。買方市場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比較普遍。一般情況下,在產品過剩的情況下,買方有更多機會選擇產品。比如,空調大戰、VCD大戰、彩電大戰、微波爐大戰,都為買方市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對于賣方來講,降價、打價格戰或者服務戰是通常的選擇。因此可以說,買方市場是有利于消費者的。
市場占有率又稱市場份額,是指一家企業銷售量在市場銷售總量中所占的比重。市場占有率越高,表明企業的競爭能力越強,產品被消費者接受的程度越大,企業銷售收入也越多。因此,維持或擴大市場占有率對于任何企業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企業定價的最重要目標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