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范雎說秦王

【題解】

戰國中后期,秦國為統一天下,招攬了不少名士,范雎就是其中之一。范雎本是魏國的大臣,魏相魏齊因誤聽讒言,把他抓了起來,以嚴刑折磨他。范雎逃出魏國,來到秦國,秦昭王聽說他是個賢士,就親自恭迎他,之后還任命他做了秦相。本文說的是范雎初來秦國,他聽說秦國大權掌控在宣太后和穰侯手中,就在秦王接見他時慷慨陳詞,指出秦王應摒除后宮擅權的局面。秦王聞聽,甚為感動,以后對范雎十分倚重和信任。

【原文】

范雎至秦【1】,王庭迎范雎,敬執賓主之禮。范雎辭讓。是日見范雎,見者無不變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秦王跪而進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間,秦王復請。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謝曰:“非敢然也。臣聞:昔者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于渭陽之濱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說而立為太師,載與俱歸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呂尚,卒擅天下而身立為帝王。即使文王疏呂望而弗與深言,是周無天子之德,而文、武無與成其王也。今臣,羈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陳者,皆匡君臣之事,處人骨肉之間,愿以陳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問而不對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誅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而為厲,被發而為狂,不足以為臣恥。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霸之賢而死,烏獲之力而死【2】,奔、育之勇而死【3】。死者,人之所必不免;處必然之勢,可以少有補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

“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4】,夜行而晝伏,至于蔆水,無以糊其口,膝行蒲伏,乞食于吳市,卒興吳國,闔閭為霸。使臣得進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不復見,是臣說之行也,臣何憂乎?箕子、接輿【5】,漆身而為厲,被發而為狂,無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輿,漆身可以補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恥乎?”

“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后,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6】,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奸臣之態,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暗惑,無與照奸。大者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賢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7】,而存先王之廟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生而不棄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無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注釋】

【1】范雎(jū):魏國人,因出使齊國時被誣為私自受賞而獲罪,后逃往秦國,受到秦昭王的賞識,成為秦國相國。【2】烏獲:秦武王的力士。【3】奔、育:即孟奔和夏育,都是衛國的勇士。【4】橐(tuó):口袋。【5】箕子:商紂王的叔父,曾因勸諫紂王而被囚禁,他便披發佯狂為奴。接輿:春秋時楚國的隱者,曾披發佯狂以避世。【6】蹶:跌倒。【7】慁(hùn):打擾,驚動。

【譯文】

范雎來到秦國,秦昭王在宮廷前迎接他,以賓主的禮節恭恭敬敬地接待了他,范雎表示推辭謙讓。就在當天,秦昭王便召見了范雎,凡是見到接見場面的人沒有不為之驚訝變色的。秦昭王讓左右的人離開,宮中變得靜悄悄的,只剩下他們兩個,秦昭王于是跪了下來,膝行上前說:“先生打算用什么指教我啊?”范雎卻只是應了一聲:“是是。”過了一會兒,秦昭王再次向他請教,范雎仍然只是應了一聲:“是是。”一連三次都是如此,秦昭王挺直上身跪著說:“難道先生不愿意指教我嗎?”

figure_0136_0059
范雎進見秦王

范雎向秦王謝罪說:“不敢這樣呀。我聽說當初呂尚遇到周文王的時候,不過是一個在渭水北岸垂釣的漁翁。像當時他和文王之間的關系,是非常疏遠的;可是一會兒的工夫,他就因為向文王言明了自己的主張,受到文王的賞識而被立為太師,與文王同車而歸。這是由于他所說的道理很深刻的緣故。所以周文王也就真的靠著呂尚的輔佐而成就了功業,終于執掌了天下,成為一代帝王。如果當初周文王疏遠呂尚而不與他深談,就說明周室還不具備天子應有的德行,而文王、武王也就失去了幫助他們成就王業的人。而今我不過是一個在秦國客居的人,和大王的交情又是很疏淺的,我想要陳述的都是匡正君臣關系的大事,而這些事又常常會觸及親戚骨肉之間的關系。我是很愿意說出自己那點淺陋的忠言,但不知道大王的心意如何,大王三次問我而我都沒有回答的原因,就是這個。”

“我不是因為有所畏忌而不敢講話。我知道今天當著您的面把話講出來,明天就可能會被誅殺,但是我也不敢因此而心存畏忌。只要大王肯聽信并且能夠實行我的主張,那么死不足以成為我的顧慮,亡不足以成為我的擔憂;即使用漆涂身,變成癩子,披頭散發,成為狂人,也不足以成為我的恥辱。五帝那樣圣明也終有一死,三王那樣仁德也終有一死,五霸那樣賢良也終有一死,烏獲那樣力大無窮也終有一死,孟奔、夏育那樣勇敢也終有一死。死,是人不可避免的事情;既是必然的趨勢,如果我的死能夠對秦國稍有補益,這便是我最大的心愿,我還有什么可憂慮的呢?”

“伍子胥曾藏身牛皮袋子之中,乘車逃出昭關,黑夜趕路,白天躲藏,到達蔆水的時候,已經沒有糊口的東西了,只好跪著走,在地上爬,到吳國的市鎮上討飯,卻最終振興了吳國,使闔閭成為一方霸主。假如我能像伍子胥那樣進獻計謀,即使把我囚禁起來不再與大王相見,只要我的主張得以實行,我又有什么值得擔憂的呢?箕子、接輿用漆涂身,遍體生癩,披頭散發,變成狂人,但他們對于殷朝和楚國并沒有什么益處。假使要我像箕子、接輿一樣就能對賢明的君主有所裨益,這將是我最大的榮耀,我又有什么可覺得恥辱的呢?”

“我所擔心的,只是怕我死以后,天下人看到我是因為盡忠而死,便從此不再敢向您開口講話,大家都裹足不前,不再敢到秦國來了。大王對上畏懼太后的威嚴,對下為奸臣的媚態所迷惑,住在深宮之中,不能離開保傅的照料,終生昏昧不明,沒有人幫助您洞察奸邪。這樣下去,大則使國家滅亡,小則使自身孤危,這才是我所擔心的。至于窮困受辱的事情、死亡的禍患,我是不敢有所畏忌的。我死了而秦國得到治理,這比我活在世上還要好。”

秦王于是跪著說:“先生說的這是什么話!秦國處在偏遠荒僻的地方,我又是愚昧無能,幸蒙先生光臨此地,這是上天讓我來煩擾先生,使我先王的宗廟得以繼續留存。我能得到先生的教導,這也是上天眷顧先生,而且不拋棄孤危的我的表現。先生怎么能說這樣的話呢?以后,國家的事情,不論大小,上至太后,下至群臣,希望先生悉數對我進行指教,對我不要再有懷疑。”范雎向秦王拜了兩拜,秦王向范雎回拜了兩拜。

【寫作方法】

范雎勸諫秦王時,十分講究技巧。秦昭王初見范雎,又是親自出庭迎接,又是下跪虛心請教三次,一國之君能夠屈尊如此,可以說是給足了范雎面子。不過范雎給出的應答卻只有三個“唯唯”,三次都保持了緘默。這倒不是范雎無禮,而是體現了他的精明——這是他的欲擒故縱之計,先打好一個埋伏,既吊起了秦王的胃口,又可以喧賓奪主,使自己成為這次談話的主角,以盡情抒發自己的觀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柱县| 平顺县| 大方县| 青州市| 三门峡市| 和林格尔县| 博白县| 浦县| 宜君县| 朝阳区| 唐山市| 庆城县| 綦江县| 贞丰县| 华池县| 图木舒克市| 珠海市| 黄梅县| 闸北区| 绥宁县| 淅川县| 陈巴尔虎旗| 宝坻区| 建水县| 泸州市| 寿光市| 万山特区| 犍为县| 乌拉特中旗| 乐都县| 苍山县| 嘉义市| 嫩江县| 巩留县| 泾源县| 杨浦区| 宜春市| 香格里拉县| 连州市| 黄陵县| 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