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申胥諫許越成

【題解】

這篇文章緊接上篇《諸稽郢行成于吳》,說的是吳王夫差答應了越國的求和,并準備北上中原爭奪霸權。吳國大夫申胥眼光敏銳,看出了越國的企圖,就勸諫夫差不要與越國議和,應該斬草除根,以絕后患。自大驕橫的夫差沒有聽申胥的勸告,不但答應議和,還表示吳、越雙方不結盟,由此落入了越國的陷阱,終于導致了后來吳國的滅亡。

【原文】

吳王夫差乃告諸大夫曰:“孤將有大志于齊,吾將許越成,而無拂吾慮。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1】,吾振旅焉。”

申胥諫曰【2】:“不可許也。夫越非實忠心好吳也,又非懾畏吾甲兵之強也。大夫種勇而善謀,將還玩吳國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故婉約其辭,以從逸王志【3】,使淫樂于諸夏之國,以自傷也。使吾甲兵鈍弊,民人離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燼。夫越王好信以愛民,四方歸之,年谷時熟,日長炎炎。及吾猶可以戰也,為虺弗摧【4】,為蛇將若何?”

吳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為大虞乎?若無越,則吾何以春秋曜吾軍士【5】?”乃許之成。

將盟,越王又使諸稽郢辭曰:“以盟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干【6】,足以結信矣。以盟為無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臨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輕也?”吳王乃許之,荒成不盟【7】

【注釋】

【1】反:通“返”。【2】申胥:即伍子胥。【3】從逸:放縱安逸。【4】虺(huǐ):小蛇。【5】曜(yào):通“耀”,炫耀。【6】口血未干:指定盟時間不長。古人盟會時,微飲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誠意。【7】荒:空。

【譯文】

吳王夫差對眾大夫說:“我要對齊國采取大的行動,因此準備答應同越國講和,希望你們不要反對我的想法。假若越王變得真心服從于我,我還求什么?若他不悔改,等我回來,再調集軍隊征討他。”

申胥勸阻說:“您不能同越國講和呀。越國不是真心實意要同吳國交好,也不是懼怕我們武力的強大。大夫文種勇敢而善于謀略,他是要把吳國放在股掌之上來玩弄,以此來實現他平生的抱負。他本來就知道您喜歡威風又爭強好勝,所以故意使自己說出來的話順耳動聽,以此來使君王的心意放縱,使您想稱霸中原諸國,到那里享樂,最后使我們自己受到傷害。他想使我們的軍隊在爭霸中筋疲力盡,失去銳氣;使我們的人民離散漂泊,國力一天比一天削弱,然后他們就能毫不費力地收拾我們的殘局。越王是一個崇尚信用而又愛護人民的君主,鄰國都歸服他,越國每年莊稼豐收,國勢蒸蒸日上。趁我們還能與其戰斗,就應該抓住時機消滅它。小蛇不除,等它成大蛇了,將如何對付?”

figure_0107_0047
申胥諫許越成

吳王說:“你為什么這樣看重越國?越國什么時候變成這么大的隱患了?若是沒有越國,我怎能在春季、秋季炫耀我的軍力?”于是同意與越國講和。

就要舉行盟誓的時候,越王又派諸稽郢來推辭說:“盟誓有什么益處嗎?前次歃血為盟時留在嘴唇上的血跡還沒有干,足以表明信義了。盟誓沒有益處嗎?您舍棄武力來和我們訂立盟約,為什么看重鬼神而輕視自己呢?”吳王于是同意了,僅僅是講了和而沒有盟誓。

【寫作方法】

申胥以“不可許也”四字開頭,擲地有聲,這就把申胥直率、清醒、明智的特點勾勒了出來;接著他又以懇切的言辭,陳說“許越”將會給吳國帶來災難;最后又把越國比作蛇,暗示如果與越國議和,就會成全越國的陰謀。“將若何”雖然是設問句式,卻語氣堅定,直刺驕傲自大的夫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谷区| 民和| 晋江市| 新宾| 东阳市| 长沙市| 梁平县| 蕉岭县| 阳朔县| 碌曲县| 奎屯市| 贵南县| 保山市| 咸阳市| 册亨县| 甘谷县| 台南市| 渝中区| 万源市| 平邑县| 海盐县| 奈曼旗| 南康市| 体育| 岐山县| 临江市| 昌江| 桂林市| 黎城县| 吴川市| 娱乐| 齐齐哈尔市| 新巴尔虎左旗| 上饶县| 夏河县| 高碑店市| 吉首市| 青岛市| 安陆市| 周至县| 汉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