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閑錢不閑,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 楊婧
- 1496字
- 2019-09-21 03:00:18
時期不同,理財計劃也不同
根據人生各個階段的不同生活狀況,我們如何在有效規避理財活動風險的同時,做好人生各個時期的理財計劃呢?一般情況下,人生理財的過程要經歷以下六個時期,這六個時期的理財重心都不一樣,所以我們要區別對待。簡單講解如下:
一、單身期:參加工作到結婚前(2~5年)
這個時期沒有太大的家庭負擔,精力旺盛,但要為未來家庭積累資金,所以,理財的重點是要努力尋找一份高薪工作,打好基礎。可拿出部分儲蓄進行高風險投資,目的是學習投資理財的經驗。另外,由于此時負擔較輕,年輕人的保費又相對較低,可為自己買點人壽保險,減少因意外導致收入減少或負擔加重。
二、家庭形成期:結婚到孩子出生前(1~5年)
這一時期是家庭消費的高峰期。雖然經濟收入有所增加,生活趨于穩定,但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往往需要支付較大的家庭建設費用,如購買一些較高檔的生活用品、每月還購房貸款等。此階段的理財重點應放在合理安排家庭建設的費用支出上,稍有積累后,可以選擇一些風險比較大的理財工具,如偏股型基金及股票等,以期獲得更高的回報。
三、家庭成長期:孩子出生到上大學(9~12年)
這個時期家庭的最大開支是子女教育費用和保健醫療費等。但隨著子女的自理能力增強,父母可以根據經驗在投資方面適當進行創業,如進行風險投資等。購買保險應偏重于教育基金、父母自身保障等。
四、子女大學教育期:孩子上大學以后(4~7年)
這一階段子女的教育費用和生活費用猛增,對于理財已經取得成功、積累了一定財富的家庭來說,完全有能力支付,不會感到困難,因此可繼續發揮理財經驗,發展投資事業,創造更多財富。而那些理財不順利、仍未富裕起來的家庭,通常負擔比較繁重,應把子女教育費用和生活費用作為理財重點,確保子女順利完成學業。一般情況下,到了這個階段,理財仍未取得成功的家庭,就說明其缺乏致富的能力,應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千萬不要因急需用錢而盲目投資。
五、家庭成熟期:子女參加工作到父母退休前(約15年)
這期間,由于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經驗、經濟狀況都已達到了最佳狀態,加上子女開始獨立,家庭負擔逐漸減輕,因此,最適合積累財富,理財重點應側重于擴大投資。但在選擇投資工具時,不宜過多選擇風險投資的方式。此外,還要存儲一筆養老金,并且這筆錢是雷打不動的。保險是比較穩健和安全的投資工具之一,雖然回報偏低,但作為強制性儲蓄,有利于累積養老金和資產保全,是比較好的選擇。
制訂個人理財計劃的技巧

沒有正確的理財方向
要有一個科學系統的理財規劃,并嚴格執行。其次,理財一定要盡早開始,長期堅持。最重要的是要愿意承擔風險。
過度投資
有的人一味追求高利益,什么都想投資嘗試,效果往往適得其反。過度投資會導致個人債務增大,生活壓力增加,從而得不償失。


單一投資
一些人聽到預計高收益率的產品,便一哄而上爭相購買,卻沒有關注它的風險。他們往往會將資金投向單一的投資領域,一旦發生投資風險,財務危機隨之產生。
六、退休以后
退休以后應以安度晚年為目的,投資和花費通常都比較保守,身體和精神健康最重要。在這時期最好不要進行新的投資,尤其不能再進行風險投資。
任何時期的理財都是會有風險的,所以,我們在進行投資理財前,有必要先盤算一下自己承擔風險的能力,再去制訂自己的理財計劃。因為任何人在承受風險時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風險就會變成負擔或壓力,可能就會對我們的心理、健康、工作甚至家庭生活造成很大的傷害。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們都有必要做好每個階段的理財計劃,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理財圣經】
每隔一個月就調整一下理財計劃,這樣就能夠保證自己的理財計劃與時俱進,不脫離自己的實際生活而成為一張廢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