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老很老的小偏方.小孩小病一掃光
- 宋敬東
- 1815字
- 2019-09-16 11:28:20
寶寶夜間驚恐,搓耳朵,梳百會
癥狀:會突然驚醒坐起,面露恐懼表情,但意識仍朦朧,同時面色蒼白、呼吸急促、瞳孔擴大、出汗、脈搏加快。
偏方:搓耳朵,梳百會。
方法:
將耳朵搓紅,從百會穴開始往后梳頭。
寶寶在晚上的驚恐喊叫現象稱為“夜驚”。夜驚發生率約在整體兒童中占3%左右,男孩比女孩略多,此病癥可能發生在寶寶的任何年齡段,但以5~7歲最為常見。夜驚多發生在入睡后半小時之內,最遲不超過2小時,約2/3的患病寶寶在入睡后15~30分鐘發病。
寶寶夜間驚恐特別容易讓家長擔心,因為此時寶寶的表情常常表現驚駭,突然驚醒坐起,眼神恐懼,但意識仍朦朧,同時具有面色蒼白、呼吸急促、瞳孔擴大、出汗、脈搏加快等癥狀。發作時,如果父母叫喚寶寶,不容易將寶寶從懵懂中叫醒。寶寶常會緊張地抓住身邊的人和被子,似乎在繼續遭受某種強烈的痛苦,面對媽媽的安撫、擁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需要持續一段時間才能自行入睡。夜驚有可能在一夜發生數次,也可能在幾天或十幾天內發作一次。
對于年齡相對小一些的寶寶,在受到驚嚇后,很容易睡不安穩,胃口也不好,甚至部分寶寶受了驚嚇后,幾天都緩不過勁來,總是睡不踏實或生一場病。
導致寶寶出現夜驚的原因很多,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外界的刺激和身體內部的刺激都有可能會引起寶寶夜間驚恐。出現夜間驚恐現象的原因一般有:
(1)寶寶在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恐怖的故事,成人的責備和打罵等。
(2)身體內部的刺激,如有疾病(疾病會引起人體組織內生理的改變,會破壞體內血清促進素的平衡)。這種白天大腦無暇顧及的微弱疾病信息,在夜晚睡夢中能反映出來,如肺部疾病患者常夢到負重運行,胸部受壓,被人扼住脖子而感到窒息等。做噩夢者往往心中恐懼,呼喊不出而突然驚醒。遇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要及時帶寶寶上醫院檢查。
如果不是身體方面的原因,爸爸媽媽大可不必驚慌,只要平時加以注意就可以改變這種情況。一旦遇到小兒夜晚驚恐,可以采用本節所推薦的偏方:幫助寶寶按摩耳朵,輕輕地、慢慢地把寶寶兩個小耳朵都搓得紅紅的,再幫寶寶在頭頂的百會穴輕輕地從前往后梳理幾十下,寶寶的緊張情緒很快就能緩解下來。家長還可以再給寶寶喝用半勺紅糖沖的溫開水,寶寶就不會出現因受驚而睡不踏實的情況了。
搓耳朵和梳理百會穴之所以有效,是根據人受到驚恐后心臟跳動加速,大腦皮層供血不均引起緊張的生理原理。將耳朵搓熱能有效緩解大腦的緊張情緒(很多人在緊張的時候,就會臉紅耳熱,其實是一種生理調節,這里是家長幫助寶寶進行調節)。百會穴是人“氣血”所匯聚的高點,經過梳理也能幫助撫平緊張情緒。
除了偏方之外,家長朋友還是應該注意寶寶日常睡眠質量的護理工作,具體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在每天臨睡前給寶寶洗臉、洗手,晚上睡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屁股清潔干凈。對于出牙的寶寶,媽媽不要忘記用淡鹽水給寶寶口腔擦拭一下,養成晚睡前洗漱的習慣。睡前就不要喂水或者少喂,以免因小便影響睡眠質量。睡前一定要給寶寶把尿。較大的寶寶睡前不給甜食,以保持口腔清潔,并改掉夜間吃奶的習慣。讓寶寶每天都睡在同一張床上,這樣可以讓寶寶形成按時入睡的條件反射。
(2)在寶寶入睡時千萬千萬不拍、不搖、不哄、不抱、不唱催眠曲、不講故事。手里不要拿著玩具,更不能嘴里叼著毛巾、假奶頭、手等物品入睡。要培養小兒自然入睡的習慣,如果出現上述不良行為,應該及時糾正。
(3)寶寶的室內空氣要新鮮,室溫適中,被褥柔軟,厚薄適宜。嬰兒時期的寶寶應換上寬松、柔軟的衣服,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給寶寶換上專用的嬰兒睡衣,使其全身得到放松,睡得舒服。
(4)白天和夜間的睡眠時間應掌握好,養成按時入睡、按時起床的習慣。不要任由寶寶想睡到什么時候就什么時候,或睡醒后不起床,在床上玩兒,或該睡覺時不睡。到了該起床的時候,可通過把尿、放音樂等將寶寶叫醒。經過一段時間后,寶寶會養成一種良好的生理習慣嗎,定時自然醒來。
另外,平時睡前,不要講驚險恐怖的故事,或用一些恐怖的謊話嚇唬寶寶,保持寶寶安靜愉快的情緒。此外,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早睡早起,睡前不要吃得太飽,不要讓寶寶喝太多的水。還要注意不讓孩子過度疲勞,這樣就能避免寶寶出現夜間驚恐的情況。
家長還需要了解的是,寶寶一天有2/3左右的時間在睡覺,并且通過睡眠可以使身體,尤其是尚未發育成熟的神經系統得到休息與調整。
除此之外,如果由于腦發育不全,大腦皮層對皮層下中樞組織不能起很好的協調作用而引起頻繁的夜驚,父母應帶寶寶及時去就診。